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401520
  • 简介:分娩主要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整个过程,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部分。分娩疼痛是分娩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但部分产妇可能因为对分娩相关知识不了解、体质敏感等原因其造成在分娩过程中产生过于强烈的疼痛感。在高强度的疼痛刺激下,产妇容易出现过度通气,进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等症状,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保证生殖健康,是妇产科医学中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医师对分娩镇痛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果。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类和药物类手段,其中药物类分娩镇痛可分为静脉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两种类型。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因其镇痛效果良好、安全较高、对胎儿基本无影响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家庭的欢迎,成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式。

  • 标签: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 作者: 魏李梅,姚敏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1-17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三明365000
  • 简介:目的:分析护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发热的关系。方法:在医院内选择900例分娩产妇,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其中镇痛组450例,对照组450例。2组孕妇年龄、孕周、阴道检查次数、破膜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镇痛组的患者在产时发热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的病人,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P>0.05)结论:镇痛组的总产程长于对照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发热具有直接关系,可以减轻产妇在产后出现的疼痛现象,可以在产科临床当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硬膜外;发热;人工破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一种人体与生俱来的主观感受,小儿术后急性疼痛导致的伤害性刺激对小儿心理成长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近年来术后镇痛在小儿外科手术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小儿对镇痛药敏感,个体差异大,易导致呼吸抑制等多种不良反应,所以本文将国内近几年与小儿术后镇痛相关的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 疼痛 手术后 小儿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2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刺 中风 偏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2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刺 中风 偏瘫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62±2.24)h]、泌乳时间[(28.59±3.14)h]及下床活动时间[(12.35±2.13)h]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4.12±0.46)次]、舒芬太尼用量[(51.52±5.39)μg]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5.230、10.341、15.361、8.575,P均<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及24h疼痛评分[(2.04±0.35)分、(2.11±0.41)分、(1.76±0.23)分、(1.21±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9、17.739、18.243、13.336,P均<0.05);两组术后即刻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COR、NE、ACTH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COR[(181.62±18.74)μg/L]、NE[(233.14±25.59)ng/L]、ACTH[(10.12±1.5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加快应激指标复常,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 标签: []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腰方肌阻滞 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方式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癌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组(HV组)和氢吗啡酮鞘内自控镇痛组(HI),每组30例。HV组静脉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HI组鞘内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 h、4 h、24 h、48 h、10 d,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评估两组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爆发痛(BTP)的发生次数;采用Ramsay评分对患者镇静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细胞活性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0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HI组患者NRS评分、BTP、Ramsay评分和PSQI评分与H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S:t=0.45,0.91,0.52,1.19,0.97,1.92;BTP:t=0.34,1.88,0.86,1.71,1.22,0.76;Ramsay:t=0.56,0.46,0.63,0.22,0.99,0.14;PSQI:t=0.86,1.25,1.46,1.05,0.57,1.93;均P >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细胞活性均升高,且HI组均高于H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t=3.72,3.12,2.85,3.13,2.44;CD4+:t=3.62,2.45,3.31,3.19,2.70;CD4+/CD8+:t=3.10,2.74,2.83,3.24,3.41;均P < 0.05)。HI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7/30),稍低于HV组的26.00%(1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P=0.100)。。结论氢吗啡酮鞘内给药相比于静脉给药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可以有效镇痛,降低爆发痛发生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以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标签: 癌性疼痛 疼痛,顽固性 氢吗啡酮 镇痛,病人控制 睡眠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