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肿块常规超声特征、剪切波弹性参数及免疫组化指标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的152例乳腺癌患者共172个肿块的超声资料及病理结果,依据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两组间乳腺癌肿块的常规超声特征、剪切波速度(SWV)值及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的差异,筛选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乳腺癌患者转移组与未转移组肿块的纵横比、是否有钙化、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及HER-2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肿块纵横比>1、有钙化、高SWVmean及HER-2(+)构建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大于单一参数(均P<0.05),且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731)。结论联合预测模型对判断淋巴结状态具有提示作用,乳腺癌肿块纵横比>1、有钙化、高SWVmean及HER-2(+)更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癌 弹性成像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一种概率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储层物性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某些局限性,预测储层物性参数时不需要地震子波;而是直接建立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的关系,用相关系数衡量目标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之间的相似性;用逐步递归法选取最佳属性;用交互验证法监视所选属性的可靠性.

  • 标签: 概率神经网络技术 油气藏 储层物性参数 地震属性 目标测井曲线 逐步递归法
  • 简介:三电平PWM变换器在工业领域尤其是中高压大功率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运行中,受现场环境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参数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控制效果。模型预测控制具有优秀的多目标优化控制能力以及灵活的约束处理能力,在三电平变换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研究。现有的三电平PWM变换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获得最优电压矢量时需要大量的计算并且依赖于精确的电感参数,存在计算量大和鲁棒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极大地减小了系统选取最优电压矢量时的计算量,进一步通过引入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电感在线辨识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参数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简化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以及参数鲁棒性。

  • 标签: 三电平PWM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电感参数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法
  • 简介:摘要:发电机作为电厂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对电厂的运行质量有很大影响,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其发电机组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导致发电故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对此,电厂运行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发电机故障的检测和排除,针对不同的发电机故障,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电厂的运行水平。当前电厂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故障诊断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随着电厂的各种设备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厂运行过程中要对发电机故障进行准确地诊断和分析,并且要加强自动诊断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发电机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电厂运行的稳定性。

  • 标签: 火力发电机组 状态参数 实时预测 系统构建与应用
  • 简介:摘要:电力的出现和使用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各种引擎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新的引擎更能发挥作用,更能满足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其中包括永久磁铁同步引擎。本文对具有参数辨识功能的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控制 双矢量 多参数辨识 模型参考自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预测肺腺癌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方法 选取10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疾病,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A组,30例)、微浸润腺癌(B组,36例)、浸润性腺癌(C组,34例),均行人工智能CT诊断,记录定量参数,分析定量参数与肺腺癌侵袭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P

  • 标签: 人工智能CT 定量参数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血流超声参数结合心脏超声参数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和转归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18月12月至2021年8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76例早产儿PDA患儿为PDA组,并抽取同期5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颅脑血流超声参数[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心脏超声参数[肺动脉流速、左心室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V/AO)、左心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各超声指标及联合检查对PDA的诊断价值;根据早产儿出生1年后动脉导管自然闭合情况将PDA组患儿分为自然闭合组及未闭合组,比较自然闭合组及未闭合组的超声指标,分析各超声指标对早产儿出生1年后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预测价值。结果PDA组的LV/AO、LA/AO、Vd值大于对照组,PI、RI值小于对照组(P<0.05);颅脑血流超声参数联合心脏超声参数诊断PDA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单一参数(P<0.05);未闭合组的LV/AO、LA/AO、Vd值大于自然闭合组,PI、RI值小于自然闭合组(P<0.05);颅脑超声及心脏超声参数联合预测早产儿出生1年后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AUC大于各单一参数(P<0.05)。结论颅脑血流超声参数联合心脏超声参数对早产儿PDA有诊断价值,且对患儿出生1年后动脉导管自然闭合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早产儿 颅脑血流超声 心脏超声 动脉导管未闭
  • 作者: 朱湘 朱超男 曾剑 孙晓江 林清认 方军 陈明 季永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2,杭州依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310063,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外科,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2 陈明现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75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放射组学的生物标记物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2018年间112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术前nCRT联合手术治疗。收集治疗前增强CT图像,手动描绘病变体积。使用Python软件中pyadiomics插件包提取共670个放射组学特征(包括肿瘤强度、形状和大小、纹理和小波特征),运用逐步回归结合最佳子集方法筛选特征,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性能。结果全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8.0%(65/112)。最终模型包含10个放射组学特征,与结局相关性最大的为灰度特征(即图像的纹理信息),其次为形状特征和体素强度相关特征。训练集、测试集AUC分别为0.750、0.870,敏感性分别为0.711、0.757,特异性分别为0.778、0.900。结论基于CT放射组学的多参数模型在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侵入性操作前提下,能较好地、有效地预测食管癌nCRT病理反应和较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放射组学 食管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病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ifePort灌注参数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对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随访3个月内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20例)和非DGF组(93例),对比两组应用LifePort进行灌注维护的参数指标、灌注液生物标志物浓度等指标,对DGF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肾移植受者中DGF发生率为17.7% (20/113)。在以DGF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阻力[OR 1.879,95%置信区间(CI)1.145~3.56]和灌注液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R 1.62,95% CI 1.23~2.46)分别是DG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GST联合终末阻力预测DGF[曲线下面积(AUC)=0.888,95%CI 0.842~0.933]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AUC=0.756,95% CI 0.693~0.818)或GST预测DGF(AUC=0.729,95%CI 0.591-0.806),预测准确性提高(P=0.023);在以肾功能恢复时间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LifePort灌注参数及灌注液标志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应用LifePort灌注参数或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可提高对DGF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肾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移植肾功能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直方图参数对直肠癌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4周内接受合成MRI序列检查。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EMVI状态。基于T1、T2和质子密度(PD)mapping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第10百分位数、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能量、峰度、熵和偏度。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EMVI阳性组(n=18)和阴性组(n=58)。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诊断EMVI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曲线下面积(AUC)>0.7的直方图参数与医师评估相联合,以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方法预测EMVI的AUC的差异。结果EMVI阳性组与阴性组间T1、T2和PD mapping能量值和PD mapping偏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EMVI的AUC分别为0.744、0.728、0.708、0.652。低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为0.711,其与T1、T2和PD mapping能量值联合诊断的AUC为0.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1,P=0.023)。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为0.837,与能量值联合诊断的AUC为0.856。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7,P=0.010),低年资医师联合能量值与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8,P=0.563)。结论合成MRI的能量值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医师评估直肠癌EMVI的诊断信心,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预测直肠癌EMVI。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壁外静脉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33例;中位年龄为53岁,年龄范围为22~87岁。所有病人采用能谱CT行腹部常规平扫和能谱动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平扫图像、动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动静脉期碘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指标:(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特殊病例介绍。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86例病人中,64例伴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肿瘤长径、瘤周脂肪浸润、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静脉期碘基值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²=6.753,Z=-3.180,χ²=7.649,Z=-2.051、-2.971、-2.5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12且≤16(100 μg/cm3)、>16(100 μg/cm3)]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154,3.761、7.583,95%可信区间为2.597~66.620,1.893~8.572、4.769~16.692,P<0.05)。(3)特殊病例介绍。病例1:男,46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窦占位性病变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浆膜面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伴胃体小弯侧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幽门下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幽门下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病灶分层强化,黏膜面明显强化,病灶黏膜面高碘基值。CT检查诊断为胃窦部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无浆膜面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浸润至肌层,合并淋巴结转移。病例2:男,53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中度强化,瘤周脂肪间隙模糊,浆膜面模糊,伴胃体小弯侧多发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病灶,胃体小弯侧肿大淋巴结分界不清晰,瘤周脂肪间隙模糊。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腹腔干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脾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周边环形明显强化,中央坏死成分无强化。CT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合并浆膜面侵犯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低分化腺癌,浸润至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结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淋巴结 转移 碘基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妊娠中期宫颈软硬度特点,探讨宫颈弹性参数联合宫颈长度(CL)对自发性早产(sPTB)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47例足月产孕妇(足月产组)和24例sPTB孕妇(sPTB组)的临床资料。妊娠16~28周时采用经阴道超声E-Cervix技术测量CL与弹性参数[对比指数(ECI)、硬度比(HR)、宫颈内口应变平均值(IOS)、宫颈外口应变平均值(EOS)、宫颈内外口应变平均值比(IOS/EOS)]。比较足月产组与sPTB组CL及宫颈弹性参数的差异,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单一及联合宫颈参数预测sPTB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sPTB组弹性参数IOS、IOS/EOS高于足月产组,HR和CL低于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ECI、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弹性参数IOS、IOS/EOS单独预测sPTB的AUC分别为0.684、0.625,高于HR、CL的AUC值。IOS与CL、IOS/EOS与CL联合预测sPTB的AUC高于单一弹性参数。IOS/EOS与CL联合预测sPTB的AUC最高为0.788,最佳截断值IOS/EOS为1.22,CL为3.46 cm,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7.3%。结论妊娠中期sPTB孕妇宫颈硬度低于足月产孕妇,尤其宫颈内口更软。IOS/EOS联合CL对sPTB的预测价值较大,效能优于单一宫颈参数

  • 标签: 超声检查 自发性早产 宫颈 弹性参数 预测 孕中期
  • 简介:神经肿瘤杂志。2011个月;13(8):904-9。2011月13课件。海马中,steffen-smith,哈穆德,世勋,弯曲,沃伦克。小儿肿瘤科,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贝塞斯达20892,医学博士,美国sean.hipp@us.army.mil

  • 标签: 神经肿瘤 儿童 脑桥 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序列—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多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EC的患者资料,其中MSI 13例,微卫星稳定(micro satellite stability,MSS)2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5 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含ESWAN,经后处理生成幅度图、相位图、R2*图和T2*图。由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例肿瘤实质区的幅度值、相位值、R2*值和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两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例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有差异的参数预测EC MSI的效能。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较好(ICC> 0.75)。MSI组的R2*值[(15.303±2.274) Hz]大于MSS组[(13.051±1.595) Hz],MSI组的T2*值[(71.883±8.323) ms]小于MSS组[(84.246±12.553)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幅度值、相位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2*值和T2*值预测EC MSI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0.797、84.6%、63.6%和0.787、84.6%、68.2%。结论ESWAN序列的R2*值、T2*值能够预测EC MS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微卫星不稳定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术前MR图像的多参数特征建立多参数MR列线图模型评价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343例LG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0例,女15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模态MRI检查,高年资医师进行胶质瘤影像特征提取。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胶质瘤预后相关的MRI参数和临床变量,将相关参数特征和临床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与胶质瘤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的列线图。结果年龄、胶质瘤级别、病理类型、术后放疗、肿瘤位置和MRI评分是LGG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变量和MRI评分成功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LGG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明显大于WHO分级模型的0.64,(Z=-2.56, P<0.05)。3、5年生存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全面地预测LGG患者生存概率,可为神经外科医师提供相对准确的预测工具,有利于临床个性化评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 标签: 列线图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参数MRI影像组学信号模型预测直肠癌(rectal cancer,RC) KRAS基因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104例经病理证实且行术前MRI检查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提取RC的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LASSO回归模型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信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影像组学信号对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病理资料在有无KRAS基因突变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21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单因素分析表明16个影像组学特征与KRAS基因突变有相关性。LASSO回归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信号,在验证集和预测集中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AUC值分别为0.81 (0.70~0.92)和0.77 (0.63~0.91,P=0.60),其中ADC特征中一阶偏度的压缩系数最大为3.36。结论MRI影像组学特征可以作为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标记,其中ADC特征中偏度的预测效能最好。

  • 标签: 直肠癌 KRAS基因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效能
  • 简介:对扰动影响下的一阶线性定常分布参数系统用正交小波变换实现了逼近,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离散时间分布参数系统的预测控制算法,将Haar正交小波应用于扰动影响下的一阶线性定常分布参数系统的预测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预测控制 分布参数系统 正交小波分析 系统扰动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一线治疗方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及视功能得到改善。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细微结构,对治疗前后黄斑区各组织层次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RVO患者视力预后。就RVO在OCT上的表现,对影响抗VEGF治疗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外界膜和椭圆体带破坏、高反射病灶、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内囊腔、视网膜下出血、玻璃体黄斑粘连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完整性破坏等进行综述,为患者咨询、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光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参数联合凝血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凝血指标检测,术后经过系统随访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年龄25~70(47.9±8.5)岁]。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使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PET/CT显像参数和术前凝血参数的差异;进行各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使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时间(2~60)个月,复发病例36例,占30.0%(36/120)。中分化组(n=89)的复发(n=27)和未复发(n=62)患者之间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3.00和7.50±2.90,12.00±3.70和10.20±4.50,144.48(43.79,366.46)和60.23(28.46,113.15)g;t值:1.968、2.063,U=547.000,均P<0.05];低分化组(n=19)的复发(n=7)和未复发(n=12)患者除上述指标外,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6.10±4.70和7.60±2.33,8.70±2.10和4.40±1.50,13.30±4.40和5.60±1.80,140.37(131.44,143.94)和31.64(15.84,92.14) g;t值:5.363、4.829、5.429,U=3.000,均P<0.05];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00(100.00,256.00)和86.00(51.25,115.25) mg/L,(3.10±0.50)和(2.80±0.50) mg/L;U=619.500,t=2.962,均P<0.05]。ROC曲线示SUVmax[曲线下面积(AUC)=0.651]、SUVmean(AUC=0.650)、SUVpeak(AUC=0.675)、TLG(AUC=0.703)以及D-二聚体(AUC=0.795)、FIB(AUC=0.672)等因素可以预测疾病的复发(均P<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风险比(HR)=2.363(95% CI:1.217~4.590)]、SUVmax[HR=4.855(95% CI:1.488~15.841)]、SUVmean[HR=4.451(95% CI:1.573~12.597)]、SUVpeak[HR=7.190(95% CI:2.203~23.469)]、TLG[HR=4.396(95% CI:2.238~8.633)]、D-二聚体[HR=4.761(95% CI:2.470~9.253]及FIB[HR=3.196(95% CI:1.596~6.400)]是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HR=2.974(95% CI:1.476~5.990)]及SUVpeak[HR=3.826(95% CI:1.063~13.778)]是主要预测因素(均P<0.05)。ROC曲线示SUVpeak和D-二聚体联合预测复发的AUC为0.841(P<0.01)。结论SUVpeak和D-二聚体是预测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指标,两者联合预测价值良好。

  • 标签: 宫颈肿瘤 复发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纤维蛋白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