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开发,我国分娩数量明显增加,助产士劳动强度也随之加大。坐式分娩转变传统的分娩姿势,促使产程更轻松,有助于产妇节省力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助产士劳动强度及职业病发生率。下文对坐式分娩临床应用、局限性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分娩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细节护理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6 年 8月至 2019年 10月 期间 的88例静脉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受试者,随机分 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 , 对照组实施 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 (P<0.05)。观察组 满意率为 95.45% ,与对照组的 72.72% 比较差异明显 (P<0.05)。 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静脉穿刺, 能够显著提升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增强 患儿的依从性,提升 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细节护理 静脉穿刺 儿科 穿刺成功率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44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2例,对照组 22例患者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 22例患者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咯血停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 95.4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也达到了 90.91%,对比两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咯血停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咯血停止时间,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咯血时间,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探讨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 支气管扩张咯血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 6 年 1 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35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控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安全隐患防控护理。结果防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防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输液管脱落、误服药物为主;宣教管理、制动约束等措施,可降低儿科安全隐患发生风险。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安全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传统推拿手法结合低频治疗仪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运用传统推拿手法辩证施治结合低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7例患儿中,痊愈45例,占95.7%,好转1例,占2.1%,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97.8%。结论针对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低频治疗仪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佳,疗程短,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推拿手法 低频治疗仪 小儿肌性斜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接受腔镜治疗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护理当中,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58例同时患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结石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腔镜下治疗,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基本组与改良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基本组患者,相关指标优于基本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比较之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前列腺增生且并发有膀胱结石患者的护理方式来讲,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膀胱结石 前列腺增生 腔镜 围手术期 护理 合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来自2014年6月-2016年4月到本院分娩的产妇,共计120例,借助于E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妇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且对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存在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抑郁情况。结果通过统计,120例产妇中有32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6.7%;经调查分析,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教育程度、新生儿健康、夫妻关系以及医护满意度,经护理,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抑郁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教育程度、夫妻关系、新生儿健康以及医护满意度是造成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危险,施予合理且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 标签: 危险因素 护理 产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患儿,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儿喜炎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4(98.18)例,多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人数42(76.36)例,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02±0.28)和(4.36±1.34),实验组患儿咽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31±0.85)和(5.02±1.75),实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14±0.51)和(5.09±0.98),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康复所需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给癌全切术后的放疗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喉癌全切术治疗的病患当中,抽选出48位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并给两个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多少并对病患的生活质量进行评级。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病患在不良反应方面少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患在喉癌全切术后放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喉癌全切术 术后放疗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小剂量(A组)、中剂量(B组)、大剂量(C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A、B、C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给药方法依次为2次/d、1次/d、1次/2d。比较4组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及血凝指标变化。结果A、B、C3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4h蛋白尿、ALB、SCr、BUN水平及APTT、PT、FIB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且3个小组间肾功能及血凝指标比较,A组更优于B、C两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及血凝指标,其中大剂量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内科急诊之中是常见的中毒之一,因为和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形成了磷酰化胆碱脂酶,使之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的蓄积,造成高死亡率。治疗、护理主要是从毒物清除、特效解毒剂以及胆碱脂酶复合剂的应用,才能有效的防治临床并发症。科学、正确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挽救其生命。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 135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控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安全隐患防控护理。结果:防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0.05)。防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输液管脱落、误服药物为主;宣教管理、制动约束等措施,可降低儿科安全隐患发生风险。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安全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