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正>3月23日下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我系兼职教授吴春秋同志在法学楼系会议室为我系师生作了题为《大战略与国际政治》的报告,吴教授阐述了大战略与国际政治间的关系,强调大战略必须是从整个局势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局部军事战争和暂时的胜利,

  • 标签: 国际政治 大战略 军事科学院 军事战争 教授 研究员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中国跨进新时代,中国的安全利益正在发生历史的演变,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国防和军队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任务及其行为方式做出适应转变。理解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军事战略创新的真谛,在于抢夺全球治理的战略高地,争取维护国家安全的平台优势。和平治理理论是以促进国家与国际安全为目标,

  • 标签: 全球治理 军事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平 国防和军队建设 维护国家安全
  • 简介: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关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 标签: 安全公共产品 供求矛盾 安全困境 中国战略
  • 简介: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不合理现象的产生也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法律规制的缺失。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法律规制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以此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 标签: 农产品 法律体系 法律规制
  • 简介: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要取得进步,除了从我们当前的国际政治实践中、从古代及近现代中国的战略经验和战略讨论中汲取营养外,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主要大国的国际战略及其研究状况。在这方面,美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美国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要更为发达,这体现在其众多的研究机构、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充足的研究经费、丰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健全的研究体制等诸多方面。而且,从其国际战略的实践来看,既有处理古巴导弹危机和在冷战中拖垮苏联这样的成功之作,也有深陷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泥潭这样的深刻教训,故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 标签: 国际战略 美国大学 近现代中国 古巴导弹危机 政治实践 伊拉克战争
  • 简介:印度的核武器研制计划起步较早,但印度的核战略直到1998年印度宣布为核国家后方才产生。国防科学家、战略分析家是催生印度核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前者为印度核战略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后者则为印度核战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但最终决定印度核战略命运的是政治领导人的政治决策。1998年瓦杰帕伊政府在成功进行核试验之后,开始制定印度的核战略,一项名为“最低限度的、可信的核威慑”战略应运而生。

  • 标签: 印度 核战略 核政策 国内政治过程
  • 简介: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以"同向同行"理念推动协同创新,针对多元渠道、多类课程、多门学科和多种手段问题,从课程协同、学科协同、学段协同、方法协同的视角开展研究,探索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统领"作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决定了"同向同行"战略的实施效果。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 协同创新
  • 简介: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国家安全问题,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战略与策略,成功地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危机。其战略与策略思想包括:处理重大危机,必须时刻牢记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国家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善于利用战争的间隙——和平和国际力量的均势,来发展自己;处理重大危机,不仅要学会进攻,有时还要学会正确的"退却";处理重大危机,对广大干部和人民必须坚持行政强制与耐心而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宣传工作相结合,必须坚决与各种错误的思想和倾向作斗争。列宁应对重大危机的战略与策略思想,有其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列宁 应对危机 战略 策略
  • 简介:准确把握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徐胜希邓小平提出的对外经济开放与对内经济搞活两大政策,构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开始,人们就有不同意见。为了争取时间,邓小平提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

  • 标签: 邓小平对外开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 对外经济开放 准确把握 世界经济
  • 简介:日本的政策制定过程是结构复杂、程序独特的决策系统的反应过程。政策制定的实质功能并非表现于正式的法定程序,而是体现于各种不透明的非正式的协商与交易之中。自民党在这个过程中居于决定性的领导地位。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战后日本外交安全政策的变化过程是富有连贯、现实及合理性的。“反恐怖法案”及“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的推出不是其旨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政策决定活动的终点,而是新一轮政治动作的起点。宪法第九条的限制是走向“正常国家”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自民党最终要采取废除该条款的行动是亚太国家难以回避的问题。

  • 标签: 日本 对外战略 外交政策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自民党
  • 简介:澳大利亚政府于2017年8月20日发布最新反恐战略计划,该策略将成为澳大利亚公共场所的一项长期法规。计划提到,从建筑师到吧台工作人员,所有需要管理大量人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时刻思考安全问题,以防发生恐怖袭击。计划书要求有关各方特别留意体育馆、公共交通站点、购物中心、酒吧、俱乐部、酒店、宗教场地、观光点、电影院、公园、步行街及其他活动举办场所的安保情况。这些场所的经营者将得到政府提供的自行评测设备及检查项目清单,以确保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 标签: 澳大利亚 反恐战略 计划书 政府 公共场所 工作人员
  • 简介:对于中国而言,推动全球化不仅是大国责任,更是历史机遇。道理很简单:当西方出现治理危机而失去围堵中国的能力时,当全球化出现问题而需要中国来提供公共产品时,中国就有机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顺势加快和平崛起。当前,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西方极右民粹主义政治势力迅速抬头,全球地缘政治竞争愈演愈烈,这些都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中国正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地缘政治压力也持续增大。为应对挑战,中国需要在追求开放式崛起的过程中,努力管控地缘政治竞争,并肩负起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国责任。

  • 标签: 全球化浪潮 中国国际战略 历史机遇 地缘政治 走向世界 特朗普
  • 简介:<正>1986年7月,当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首次就亚太地区问题阐述苏联的外交立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对这种被称之为"新思维"的外交设想只是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度,认为其宣传价值高于其现实意义的观点似乎占了上风。随着苏美关系的逐步改善,欧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以新思维为主要内容的苏联亚太新战略开始了顽强的起步:积极推进亚洲地区冲突"热点"的解决、努力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以中苏和解为基点全面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所有这些,明显改善了苏联以往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被动

  • 标签: 亚太地区 苏联外交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新战略 东北亚地区
  • 简介: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美刊2003年7、8月合刊上发表文章,回顾了1945年以来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历史,指出支撑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在1965-1973年开始受到冲击,此后美国开始反攻挽回颓势,但德法俄的联合、东亚的崛起、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将最终使美国霸权终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沃勒斯坦 美国 霸权政策 霸主地位 政府控制
  • 简介:俄罗斯杂志2001年第3期刊登了俄国家杜马经济政策和经营活动委员会专家列昂尼德·奥尔连科教授题为的文章,该文指出了当前俄罗斯各共产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与市场关系问题上产生的种种分歧,并指出,苏联既不存在价值机制,也不存在对产品效益和制造该产品所需费用进行比较的客观的非市场经济机制,这种状况阻碍了科技进步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这是导致苏联毁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样,重新恢复苏联式的经济也会使俄罗斯走上毁灭的道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才是俄罗斯可行的发展战略.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俄罗斯左翼 左翼经济发展 战略争论
  • 简介: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解释很多,也很难给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定义.美国学者本杰明认为:"恐怖主义是蓄意的、有组织的暗杀,用以威胁和残害无辜者,使其感到恐惧,以此达到政治目的."这一解释看来较客观些,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恐怖主义由来已久,但其真正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跨国现象则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80年代更如同瘟疫般在世界泛滥成灾,种种爆炸、暗杀、绑架和劫持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恐怖活动的根源多种多样,有的是纯属对社会现状不满,有的是则是与美苏争霸、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独立等因素分不开.90年代,恐怖主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并被列为非传统安全因素,愈来愈为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在所有恐怖主义活动中,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影响面最广,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影响最深刻.

  • 标签: 恐怖主义 暗杀 反恐 全球战略 美国学者 概念界定
  • 简介:以英德关系为个案,本文探讨了新兴强国的海军扩展与新老强国战略关系的稳定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若某老牌强国尚且握有海上霸权,若传统上作为陆上军事强国而存在的新兴强国扩展海军力量,而且这两个国家并无陆上领土的接壤,海上霸权国家对于新兴强国努力扩展海军的不安要强于对努力扩展陆上力量的不安。就新兴强国的海军扩展对新老强国战略关系的影响,本文还列出了若干干预要素。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本文还评述了中国的海军现代化对中美战略关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在中国当前的宏观对外政策保持稳定和台海不发生战事的情况下,若中国海军从台湾问题出发,将发展以“第二岛链”为地理外延、并以潜艇为主力舰只的反介入能力作为重点,这不可能令中美走向对抗。

  • 标签: 海军 海军扩展 英德关系 新兴强国 海上霸权国家 中美关系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美俄关系的明显改善和俄罗斯北约新机制的建立,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世界主要力量加快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出欧亚大陆地缘关系的重大变化。在欧亚大陆,各国的战略联动显著增强,位于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重要的上升尤其证明了这一点。种种迹象表明,欧亚大陆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缘构造活跃期,而在地缘构造中人文地缘因素的作用明显上升。在地缘战略关系的变动中,各种利益或权力错综交织,但其中美欧俄、美俄中以及欧俄中等三角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关系将有可能居于主导地位。美欧俄、美俄中已基本具备经典三角关系的条件,而欧俄中三角关系的基础则正在逐渐积累。一旦欧俄中形成某种形式的泛欧亚体系并更多地充实到美欧俄和美俄中三角关系中去,将可能有力地推动欧亚大陆的稳定与发展,进而也会有利于全球政治的民主化。

  • 标签: 欧亚大陆 战略关系 战略联动性 地缘关系
  • 简介: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关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 标签: 美国 亚太战略 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