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对危险犯的定罪关键在于对其危险性的理解。在这一问题上,刑法理论上主要有行为人危险说、行为危险说及结果危险说三种观点。我们认为,从对危险犯的立法理由上看,刑法之所以对一些危害行为设立独立的“截堵构成要件”,是基于这些行为本身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危险犯的危险性应指“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足以造成实际损害的现实可能性”。本文结合被告人肖永灵投寄炭疽恐吓邮件案的行为是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案例,对危险犯的危险性在具体司法实务中的运用作了深入的阐释。

  • 标签: 肖永灵 案例 危险犯 危害公共安全罪 犯罪认定 犯罪构成
  • 简介:为深入了解中央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2017年9月17日至23日,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司法部党组的部署要求,由司法部八个直属机关单位组成的“根在基层”青年干部调研团一行赴湖南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团行程涉及长沙、娄底、湘潭3个城市的4个县(区)、6个乡镇、4个村(社区),先后走访了湖南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浏阳市淳口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娄底市娄星区小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韶山司法所、大鲲律师事务所、长沙公证处、湖南省女子监狱、湖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等19个调研点,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干部、司法所长、基层法律服务所长、人民调解员、律师、公证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听取基层同志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 标签: 法律服务体系 湖南省 调研 律师事务所 基层法律服务 决策部署
  • 简介:本文批判了以公司品牌、商品名称或个人姓名冠名于公共设施领域(physicalpublicdomain)的现象。文章指出,政府机构推行的冠名权政策及实践、商标法与公开权法理三者之间存在着未被意识到的公共政策的冲突。文章认为,冠名行为往往使公共资产遭到不民主、不公平、不合法、不适当的私用,并构成一种受迫性言论(compelledspeech)。文章认为可以采用替代机制来选定公共设施的冠名。

  • 标签: 商标权 冠名权 公开权 公共设施 公共政策
  • 简介:刑事案件,无论是个案还是类案,均会演化为公共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继通过的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1〕为指导性案例的界定、编选、公布、运用确定了基本的规范依据。就刑事指导性案例而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刑事案件 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规范性文件
  • 简介:本文批判了以公司品牌、商品名称或个人姓名冠名于公共设施领域(physicalpublicdomain)的现象。文章指出,政府机构推行的冠名权政策及实践、商标法与公开权法理三者之间存在着未被意识到的公共政策的冲突。文章认为,冠名行为往往使公共资产遭到不民主、不公平、不合法、不适当的私用,并构成一种受迫性言论(compelledspeech)。文章认为可以采用替代机制来选定公共设施的冠名。

  • 标签: 商标权 冠名权 公开权 公共设施 公共政策
  • 简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其模糊性和灵活性并存。该制度可以保证法院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安全地适用外国法。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国际私法 公共秩序保留 法律适用
  • 简介:阶级利益和公共利益相分离后,公共领域的主体成了社会公共性团体。建立在市场失灵之上的宏观调控因为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及政府失灵的存在,显示出公共性方面的不足。这种不足的制度根源在于法律制度框架没有为公共性团体参与宏观调控打造现实空间和法律制度基础。相应地,必须构建公众参与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体系。

  • 标签: 公共领域 宏观调控 公共性
  • 简介:我国公共道路管理瑕疵致害责任性质上属于民事赔偿责任。案件审理中甄别道路管理者应考虑道路性质、公路等级、瑕疵性质、部门设置等多方面,在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情形下应根据瑕疵所对应的管理职能履行主体确定。适用普通注意义务标准作为道路管理是否存在瑕疵的判断标准,同时兼顾督促管理勤勉与防止加重负担原则。在无直接证据的条件下,认定因果关系应发挥一定的司法能动性,结合间接证据、生活常识、逻辑推断等作出综合性判断。除法律有明确规定之外,道路管理者与其他侵权人之间的共同责任形态适用按份责任为宜,道路管理者承担责任后不宜享有追偿权。

  • 标签: 公共道路管理瑕疵致害责任 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 普通注意义务 多数人侵权
  • 简介:基于物联网应用对社会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客观分析,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物联网条件下社区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构建物联网条件下社区公共安全建设体系架构,并赋予体系架构的内容及内涵。架构由四个平台构成,包括家庭安全管理平台、公共环境及设施安全管理平台、公共场所及重点人员管理平台和公共安全云系统平台,内容体现了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最新要求。

  • 标签: 物联网 社区 公共安全 体系建设
  • 简介:"公共秩序"是国际私法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却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模糊性,这一特性既可以说是它天生的缺陷,更可以说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就当前采用这一制度的各国立法司法实践与国际立法的重要走势及对这种走势的科学分析来看,中国目前的立法将"公共秩序"表述为"社会公共利益"是不准确的,有关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种种不当,须加以改进.

  • 标签: 公共秩序 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利益
  • 简介:本文回顾了我院从2003年开始至今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对目前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探讨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 标签: 分级教学 自主学习 应用能力
  • 简介:本文从财产与劳动两个方面对中国网络空间的特性进行分析,试图厘清网络空间中的产权结构。主要观点是,新经济生产方式内生于网络公共领域,对后者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从财产上看,免费内容的商业模式造成了互联网公共资源的假象,用户协议确保了互联网企业对网络信息享有永久、排他的免费的使用权;从劳动上看,互联网企业极大依赖用户的贡献与创造,享有其集体劳动成果的价值,却并不承认其中的劳动关系。

  • 标签: 互联网 公共领域 财产 劳动
  • 简介:公共许可之所以从对抗产权化立法的政治运动,转型为实现互联网产业创新的制度工具,在于其能在保全著作权人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发挥网络技术的传播效率优势,因此成为互联网产业和版权产业皆认同的制度选择。然而公共许可与产权化立法路径相对立的制度预设,使其一直被排除在著作权立法规划之外,造成公共许可在产业环境下的救济途径缺乏和社会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回应公共许可,一方面界定公共许可协议的法律效力,减少违反公共许可协议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移植管理组织制度,减少公共许可的社会成本。

  • 标签: 著作权许可 公共许可 开源软件 知识共享
  • 简介:宪法核心理论是指以人性尊严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宪法秩序以及为了维护此秩序所必要的宪法基本原则即宪法的核心部分应受到绝对保障。宪法核心理论源远流长,不同法系中的宪法核心思想交互影响汇流成现代宪法核心理论;宪法核心理论法律实证化肇始于法国宪法,却在德国基本法中得到继受与发扬,此后宪法核心理论法律实证化蔚为世界潮流;宪法核心理论的司法实践也同时激荡展开,并显现出处于发展之中的宪法核心理论存有诸多难题。

  • 标签: 宪法核心 人性尊严 法律实证化 司法实践
  • 简介:当一名警察平生第一次开枪击毙负隅顽抗的歹徒时,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一名警察举枪面对一个他必须缉拿的对象时,他想到的是对方的应声而倒,还是由可能造成的误伤所导致的纪律处分乃至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当一名警察在被他的服务对象胡搅蛮缠之后,是否还能冷静地长出一口气?当一名警察遇到上司用不容置疑的态度下达命令时,他是否还会固守自己原先的想法?……

  • 标签: 警察 歹徒 纪律处分 察举 终结 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