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知识产权中的强制许可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限制制度,存在于TRIPS协议及多部条约法律中。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仅在专利法领域做出了一些有关强制许可的规定,这些规定并没有充分利用TRIPS协议和有关国际条约为我们提供的空间,在有些强制许可运用的审查上过于严格,导致强制许可没有在我国起到应有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限制权利无限扩张的作用。通过对比TRIPS协议及相关条约和我国知识产权法对强制许可的规定,可以为在我国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中建立强制许可制度提供借鉴。

  • 标签: 强制许可 TRIPS协议知识产权
  • 简介: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越来越普遍,然而相配套的制度建构却比较贫乏,这些问题也体现在对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侵害上。文章对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内涵进行探索性的界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进而提出一些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建构的建议。

  • 标签: 公益诉讼 知识产权 制度建构
  • 简介:我国最近进行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极大地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简化了设立程序,从而大大地激励了投资者投资创业积极性,提高了投资效率。但此次改革过分注重鼓励股东的投资积极性,过分强调提高经济效率,却忽视了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忽视了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性。尽管修改后的规定包含有维护交易安全的条款,但更利于股东逃避出资义务、转嫁经营风险,且无需为此承担责任,即使"企业信息公示义务"等配套改革措施也难以防止这一点。为维持经济效率和安全保障之间的平衡,应该至少追究股东上述行为的刑事责任。建议将《刑法》中的"虚报注册资本罪"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扩大适用至所有公司类型。

  • 标签: 投资效率 交易安全 债权人利益 企业信息公示
  • 简介:5月12日,由湘潭大学、长沙银行、湖南省公证协会共同主办的“强制执行公证文书制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改革与展望”研讨会在湘潭市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公证协会,湖南省司法厅,湖南省公证协会,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长沙市、湘潭市司法局,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

  • 标签: 公证债权文书 强制执行 制度改革 研讨会综述 展望 湖南省分行
  • 简介:针对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失范现象,学界提出了“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两种矫治方案,但由于陷入过多的理论化、哲学化争论,缺少对其可实施的条件和制度改造的分析,难免流产。倘若换一条思路,基于“问题-解决”方案,从“市场-政府-社会”和“问题-原因-对策”框架切入,在尊重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前提下,将法律作为政策的工具来执行,通过构建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补充的分配法体系,规范当前不同领域的分配失调行为,将有可能改善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 标签: 分配公平 分配法 政府角色
  • 简介:2007年初,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努力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锐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机关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氛同,为检察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 标签: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检察事业 2007年 人民检察院 公开选拔 竞争上岗
  • 简介:经济法是规范国家经济调节之法。国家调节应是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对于市场调节的一种再调节,也就是对市场调节所作的利益资源分配安排进行的一种再分配。经济法保障国家调节的再分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经济法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自觉应用它处理好我国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经济法 再分配功能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简介:我国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厘清并遵循司法的基本规律,才能切实保障改革取得实效,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其主要体现在:法官不可不审案、不可不行使审判权;法官应当专司审案,专门行使审判权;只有法官才能审案、才能行使审判权;法官只服从宪法法律;应由资深法官监督、管理审判工作;司法本身就是社会的稳定器。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没有绝对的审判独立,因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官本位思想、人治传统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的中国,审判权既要依法独立运行,又要受到有效监督、规范运行。

  • 标签: 司法规律 审判权 司法改革 司法权威
  • 简介:日本的旧公益法人制度在理念及制度上与我国现行社会团体管理制度极为相似,而其改革背景亦与我国当下公益性社会团体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其公益法人制度改革可以为我国社会团体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根据日本的改革经验,在修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之时,应该着力于放宽社会团体登记限制、建立健全社会团体法人制度以及废除业务主管单位制度等举措,从而完成社会团体法人制度从“官”到“公”的转变.

  • 标签: 公益法人 社会团体法人 制度改革
  • 简介:我国农村宅基地是农民从农村经济组织分配所得的用于建房的土地,具有福利性,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村宅基地同时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有用性和生态有用性。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设计只重视其福利保障性,而忽视了其经济有用性和生态有用性。在这'三性'失衡的制度构建下,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与管理存在种种乱象和问题。农村宅基地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现阶段,应以平衡农村宅基地的'三性'为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

  • 标签: 福利保障性 经济有用性 生态有用性 平衡
  • 简介:2016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文对《意见》的内容主旨及其与检察的联系进行了解读,以期对检察工作有所助益。

  • 标签: 诉讼制度改革 解读 刑事 审判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动员会,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4月1日通过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4日作出的《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试点决定》。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制度改革 改革试点工作 大众 《试点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司法鉴定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意见对诉讼结果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都可能有司法鉴定的要求,鉴定意见作为重要证据种类,是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依据,尽而对当事人的权利产生重大影响。刑事诉讼中,如何确保鉴定意见的准确可靠,并科学运用到案件处理当中,答案就是进行好制度设计。有好的司法鉴定制度,则能充分保障整个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刑事司法鉴定 制度改革 修正案 刑诉法 司法鉴定意见 司法鉴定制度
  • 简介:我国的刑事预审通常是指公安等侦查机关的专门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和调查,以查明案件全部事实真相,决定是否移送审查起诉或者作出其他决定的侦查活动。这与域外的刑事预审制度中强调对涉案人身自由、财产的审查和刑事案件的分流等功能的制度设计有着原则的区别。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订时,在保留公安机关刑事案件预审权的基础上,确立了“预侦一体”的侦查制度。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中继续确认了公安机关预审职权,未对预审工作机制作出调整。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安排中的“预侦一体”的模式湮灭了我国传统制度设计中的预审功能,与域外的预审制度的设计也相去甚远。改革我国的刑事预审制度,以重构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对落实中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侦查权 审查权 “预侦一体” 预审制度改革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诉讼证据保全制度。在知识产权诉讼中,诉讼证据保全更是常见,几乎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取证制度。申请人(一般是原告)往往在起诉的同时即提出证据保全申请,请求人民法院对存放于被告处的某类证据采取保全措施,以便于审理的开展.比较常见的是提取和固定侵权物。

  • 标签: 证据保全制度 知识产权诉讼 制度研究 民事诉讼法 取证制度 保全措施
  • 简介:知识产权案件专家协助已成为诉讼实践一种制度,因其实践和立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我国的现状进行反思以及对域外知识产权案件专家协助制度与实践的考察、评价。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案件专家协助制度,即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专家咨询协助制度、专家出庭协助制度和专家陪审协助制度,旨在为公正、科学地处理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知识产权案件 鉴定人 专家证人 专家协助制度
  • 简介: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知识产权案件的取证与其他民事案件相比,其特点主要变现为取证难度大并且专业性高。法院在诉前是否采取了有效及时的证据保全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影响判决结果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知识产权 诉前证据 保全
  • 简介:<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审级制度并不是一个被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两审终审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根植于人们的心里。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审级制度的问题?为什么将审级制度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观学

  • 标签: 审级制度 制度性缺陷 审判监督程序 固有缺陷 级别管辖 上诉率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问题的提出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背后是什么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四、改革代表制度体现了把握细节之变的制度力量五、结语:必须加强和改善对代表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一、引言:问题的提出“代表制度”并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简称,它是指以人民代表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系列关于代表的产生(选举)、代表的构成(地域、城乡、职业、

  • 标签: 理论反思 制度改革 人民代表 政治生活 代议机关 政权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