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HBV-ACLF患者,随访90 d后根据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80例)和死亡组(88例),入院后检测患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比较两组LMR、ALBI评分、MELD评分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MR、ALBI评分、MELD评分以及联合指标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Alb值低于生存组,年龄、MO、TBil、INR值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t=3.19,Z=2.57、2.10和4.37,P=0.032、0.002、0.010、0.036和<0.001)。死亡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5、7.89和42.52,P=0.002、0.009和<0.001)。死亡组ALBI评分(-0.67±0.35)和MELD评分(28.81±6.57)均高于生存组的-0.85±0.36和24.10±4.22(t=3.17,5.57,P=0.002和<0.001)。死亡组LMR[1.31(0.74, 2.01)]低于生存组[1.76(1.28, 2.52)](Z=-3.79,P<0.001)。LMR<0.899、ALBI评分>-0.845、MELD评分>29.634为HBV-ACLF患者90 d病死的危险因素(OR=1.759、1.167和4.490)。1/LMR+ALBI评分+MELD评分预测患者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774,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LMR、ALBI评分、MELD评分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危险因素。LMR+ALBI评分+MELD评分预测价值最高,可对评估患者预后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90天预后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预后相关关键基因,并建立基因预后模型。方法(1)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26712,共有185份卵巢癌组织标本和10份正常卵巢组织标本的数据,采用limma软件包筛选出卵巢癌的差异表达基因,与WGCNA筛选出的卵巢癌预后相关模块基因绘制韦恩(Venn)图,取其交集,得到交集基因;再结合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交集基因相应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2)在交集基因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与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的关键基因,据此构建基因预后模型,预后模型风险评分为各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乘以相应权重值后求和,以风险评分的中位数为界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共有379份卵巢癌组织标本)进行验证;并对TCGA数据库中的高风险组、低风险组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基因突变分析和免疫特征分析。结果(1)数据集GSE26712筛选出的1 024个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与WGCNA筛选出的523个卵巢癌预后相关模块基因绘制韦恩图,取其交集获得378个交集基因。(2)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共筛选出6个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关键基因,即BNC1、CERK、FOXO1、GALNT6、MRPL2、PRSS2基因,构建基因预后模型,风险评分=BNC1基因表达水平×0.06+CERK基因表达水平×0.24+FOXO1基因表达水平×0.14+GALNT6基因表达水平×(-0.22)+MRPL2基因表达水平×(-0.20)+PRSS2基因表达水平×(-0.07)。训练集(GSE26712数据集)和验证集(TCGA数据库)中低风险组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01,P=0.003)。采用GSEA进行的KEGG信号通路富集发现,低风险组的基因在氧化磷酸化相关通路中富集,高风险组的基因在恶性肿瘤、钙离子等信号通路中富集;基因突变分析发现,TP53和TTN基因在高风险组(分别为82%、23%)和低风险组(分别为85%、24%)中的突变率均高于15%;免疫特征分析发现,低风险组浆细胞、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均<0.05),而休眠记忆CD4 T淋巴细胞的浸润比例显著低于高风险组(P<0.05)。结论基于WGCNA筛选的卵巢癌关键基因建立的基因预后模型能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基因预后模型中的6个关键基因为研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靶点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平衡策略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求可能的影响途径,并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液体治疗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及呼吸监护病房(RICU)成人重症肺炎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54)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入ICU后30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入ICU后前3 d出入量将患者分为液体正平衡组(n=48)(positive fluid balance,PFB,即入ICU后前3 d总入量>总出量)和液体负平衡组(n=41)(negative fluid balance,NFB,即入ICU后前3 d总入量<总出量),并比较两组在入院后5 d内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液体正平衡组和液体负平衡组患者入ICU后30 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年龄(OR=1.060,95%CI:1.018~1.104,P=0.005)、呼吸机依赖(OR=6.679,95%CI:1.218~36.620,P=0.029)、血管活性药物(OR=21.068,95%CI:4.654~95.376,P<0.001)、入ICU 24 h内新发高氯血症(OR=21.714,95%CI:1.059~445.008,P=0.046)为重症肺炎患者入ICU后30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NFB组患者的入ICU后5 d内(D1-D5)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浓度、血氯浓度低于PFB组(P<0.05)。NFB组在D3-D5血钙浓度高于PFB组(P<0.05)。NFB组患者入ICU后30d生存率高于PFB组(P<0.001)。结论液体负平衡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血氯浓度、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肺炎 液体平衡 高氯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生殖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宫腔粘连患者178例,分别统计患者病史(年龄、病程、有无不孕史及复发性流产史、术前宫腔操作次数、术前月经类型、术前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学指标(包括输卵管开口是否可见、粘连范围、粘连性质)、二探宫腔恢复情况,并与术后妊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59.6%(106/178),活产率为45.5%(81/178),宫腔恢复有效率为88.8%(158/178)。不同病程(P=0.007)、粘连性质(P=0.001)、粘连范围(P=0.001)、二探宫腔恢复情况(P=0.037)的妊娠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粘连性质是影响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P=0.003)。结论病程、粘连性质与宫腔粘连患者的生殖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宫腔粘连 妊娠率 生殖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微RNA(miRNA),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491例样本的人类基因组miRNA测序数据(胃癌组织样本446份,正常胃组织样本45份)和相应的临床病理信息。通过R 4.0.2软件edgeR包对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将所得差异表达谱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miRNA,进一步对筛选出的预后相关miRNA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动态变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以|log2差异倍数|>1.5、P<0.01为标准,筛选出175个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成功构建5-miRNA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183×hsa-miRNA-184+0.086×hsa-miRNA-675-0.231×hsa-miRNA-2115+0.548×hsa-miRNA-3943-1.455×hsa-miRNA-1246。在训练集、测试集、总体数据集中,高风险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0、9.50、26.70,P均<0.05),模型预测效能优于TNM分期,且分层分析显示模型能有效预测早期胃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模型风险评分、年龄和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9(1.07~1.32)、1.20(1.06~1.40),1.50(1.01~2.23)、1.90(1.28~2.90),1.34(1.15~1.57)、2.10(1.05~4.40);P均<0.05]。结论基于5个miRNA构建的5-miRNA风险评分模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高,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 TCGA数据库 预后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免疫基因的胃癌预后评估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胃癌测序、临床数据并整理。将胃癌样本分为训练集(221例)、验证集(147例),在训练集中依次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构建免疫基因预后评估模型,并在验证集中验证。采用单样本富集分析将测序数据转化成28种免疫细胞比例的数据,分析高、低风险组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筛选高、低风险组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由9个免疫基因(PROC、IGKV1D-43、CLCF1、TAFA4、NOX4、INHA、ITGAV、FABP3、IL27RA)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验证集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对比低风险组,高风险组5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50.5%(55/111)比20.0%(22/110),43.2%(32/74)比24.7%(18/73),均P<0.05];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第1、3、5年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9、0.71、0.78,验证集ROC第1、3、5年AUC值分别为0.56、0.71、0.78。另外,高风险组浸润的活化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高、低风险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等通路。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的胃癌预后评估模型可成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新指标。

  • 标签: 癌症基因组谱图 胃癌 差异表达基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的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16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断端切缘、门静脉沟切缘、后切缘、钩突切缘)、阳性淋巴结数目、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术后有关指标与预后相关(P<0.05)。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直接侵犯程度、神经脉管侵犯、病理亚型等对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钩突切缘、区域淋巴结清扫数、术前CA19-9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于74岁、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肿瘤低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少于7枚、钩突切缘阳性、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低分化、淋巴结检出少、钩突切缘阳性和/或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呼吸内科行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57例,统计其2年短期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NSCLC化疗患者中预后良好39例(68.42%),预后不良18例(31.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受性别、年龄、放疗总生物效应剂量、是否同步放化疗、是否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理类型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是否吸烟、化疗周期、肿瘤临床分期、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长径的影响(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化疗周期<4个周期、肿瘤临床分期(ⅢB期、ⅢC期、IV期)、合并COPD、存在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KPS评分低、肿瘤长径大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吸烟、化疗周期、肿瘤临床分期、合并COPD、焦虑或抑郁心理状态、KPS评分、肿瘤长径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及时制定干预和调整治疗的方法,以保证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组织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及预后差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上。然而,可靠的预测指标对于监测疾病变化、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近几年关于骨肉瘤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其异常表达影响骨肉瘤细胞的进展、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在骨肉瘤的耐药性及化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现就影响骨肉瘤预后相关的基因:miRNAs、lncRNA、CircRNA、ErbB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及癌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的失调做简要概括,充分的了解其特征,以期为骨肉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方向和可能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从而达到改善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目的。

  • 标签: 骨肉瘤 预后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低磷血症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住ICU时测定的血磷水平分为低磷血症组(血磷<0.80 mmol/L)和非低磷血症组(血磷≥0.80 mmol/L)。收集患者入ICU时的以下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磷水平、血钙水平、血镁水平、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部位、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同时收集行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变量与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价血磷水平对ICU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63例患者,其中低磷血症患者54例,非低磷血症患者209例。低磷血症组患者的SOFA评分、LYM水平及存在感染比例均明显高于非低磷血症组〔SOFA评分(分):6.70±3.17比5.64±3.59,LYM(×109/L):0.99±0.54比0.77±0.54,存在感染比例:77.78%(42/54)比59.33%(124/209),均P<0.05〕,NLR明显低于非低磷血症组〔10.67(7.08,18.02)比12.25(7.25,21.68),P<0.05〕。低磷血症组患者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非低磷血症组明显延长〔总住院时间(d):15(11,28)比12(6,21),ICU住院时间(d):10.35±7.80比7.15±6.61,机械通气时间(d):3(0,12)比2(0,5),均P<0.05〕。低磷血症组28 d病死率与非低磷血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5/54)比11.00%(23/20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优势比(OR)=1.188,95%CI为1.110~1.271〕、CRP(OR=1.016,95%CI为1.007~1.026)、NLR (OR=1.002,95%CI为0.996~1.008)是影响ICU危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磷水平预测ICU危重患者总住院时间>10 d、ICU住院时间>5 d、机械通气时间>5 d的AUC分别为0.701(95%CI为0.632~0.770)、0.771(95%CI为0.691~0.852)、0.617(95%CI为0.541~0.692),均P<0.01。结论低磷血症对危重患者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具有预测价值,但不能预测危重患者的28 d病死率。

  • 标签: 低磷血症 危重患者 病死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预测极具挑战性。近年来,人工智能(AI)领域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AI技术应用于心衰的预后研究中。新技术能否实现心衰预后的精准预测?与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有何区别?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该文通过回顾研究实例,对AI技术和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死亡、器械治疗以及临床复合终点4个预后维度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和结肠癌预后的联系,通过TCGA和GEO双数据库构建预后模型,从而量化患者的风险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本研究运用TCGA和GEO数据库中结肠癌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先将转录组数据进行基因注释并计算基因表达量,对TCGA和GEO中TFs行差异性分析(| log2FC| >1,P-Value(Fdr)<0.05)。取双数据交集的差异TFs行相关预后分析(P<0.01)。利用COX多因素分析计算出预后相关TFs的风险系数和其风险值,应用"survival"和"glmnet"包进行COX模型构建TFs预后模型。绘制出序列集和验证集的生存曲线(P<0.001)及ROC曲线(AUC>0.75),对风险值的分布进行可视化。按风险值分组后计算GSEA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集网格,进行靶基因预测,最后进行GO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取TCGA和GEO数据库两者交集的387个表达差异的TFs绘制热图,火山图及TFs相关的森林图,按照COX多因素分析构建出结肠癌预后模型=0.310×HSF4+0.137×IRX3-0.127× ATOH1+0.290×OVOL3+0.137×HOXC6+0.155×SIX2+0.092×ZNF556-0.444×CXXC5+0.429×TIGD1+0.413×TCF7L1。通过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预后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癌通路,如基础细胞癌与癌症信号通路、局部组织与细胞黏附及细胞外基质等。结论构建的TFs对结肠癌预后模型可量化结肠癌预后风险,其高风险组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该模型是一种评估结肠癌预后的新方式。

  • 标签: 结肠癌 转录因子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闭塞的超声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发现及外院转诊的胎儿脐动脉闭塞病例共13例,孕妇年龄19~38(28.08±6.25)岁,分析其产前超声特征,随访胎儿结局。结果(1)11例在晚孕期发现,2例在中孕期发现。孕期产检均发现2条脐动脉,后期发现1条脐动脉。(2)5例发现胎儿经线小于孕周,1例胎儿结构异常,1例球拍状胎盘,1例脐带绕颈2周,1例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1例胎心率减低,其余3例未发现其他异常。(3)6例孕妇选择及时终止妊娠或2 d内行剖宫产手术。(4)11例胎儿存活,2例未存活。结论胎儿脐动脉闭塞具有明显的超声特征,临床仅发现脐动脉闭塞分娩时间要综合早产并发症及胎儿情况而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脐动脉 闭塞
  • 简介:摘要脓毒症存活患者出院后仍然面临较高的二次感染和死亡风险,并且长期遗留认知功能、精神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浅析脓毒症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心理干预、早期活动、营养支持和免疫调理等方面阐述有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长期预后的康复治疗对策。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康复 认知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1年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伽玛刀治疗中心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124例,有效成功随访101例。随访时间1~47个月,其中男63例,女38例;年龄31~87岁,平均年龄59岁;病灶数量1~7个,平均1.7个,总共176个;病灶直径0.5~3.5 cm,平均1.9 cm;卡氏评分40~100分,平均70分;行1次伽玛刀治疗81例,行2次伽玛刀治疗15例,行3次伽玛刀治疗5例;周边剂量16~20 Gy,中心剂量32~40 Gy。从性别、年龄、卡氏评分、转移瘤数量、肿瘤直径、治疗周边剂量、生存率和生存时间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生存时间1~47个月,平均生存期15.7个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病灶缩小82例,完全消失12例,维持不变5例,肿瘤局部控制率98%;病灶增大2例,占2%,改为开颅手术治疗;新发病灶18例,均进行了第2次和第3次伽玛刀治疗;原有肢体偏瘫症状均出现明显改善或消失;无明显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结论脑转移瘤患者适宜伽玛刀治疗,术前卡氏评分和治疗的周边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卡氏评分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合适的周边剂量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脑转移/伽玛刀疗法 预后因素 卡氏评分 周边剂量
  • 简介:摘要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伴有凝血系统的异常。凝血系统的异常常导致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极大地增加了淋巴瘤患者死亡率。淋巴瘤患者凝血系统异常的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分泌促凝因子的直接促凝机制及肿瘤细胞激活宿主细胞促凝潜力的间接促凝机制。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因子的改变可能与淋巴瘤预后相关。

  • 标签: 淋巴瘤 血液凝固障碍 预后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与验证腹膜透析(PD)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首次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作为建模队列。收集入选者基线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事件为患者全因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语言的rms包构建预测预后的模型;用一致性指数、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以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作为验证队列的研究对象,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建模队列纳入患者45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7.67月(18.37,39.22),64例患者死亡(14.0%),患者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83.0%。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每增加1岁,HR=1.07,95%CI 1.04~1.09,P<0.001)、有卒中史(HR=3.63,95%CI 1.93~6.85,P<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每增加1,HR=1.12,95%CI 1.05~1.20,P=0.001)、低血浆白蛋白(每增加1 g/L,HR=0.89,95%CI 0.82~0.95,P=0.001)和高总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HR=1.51,95%CI 1.20~1.89,P<0.001)水平是P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在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15(95%CI 0.765~0.865)和0.804(95%CI 0.744~0.864),校正曲线均接近斜率为1的直线。结论基于年龄、血总胆固醇水平、卒中史和NLR,用列线图建立的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可辅助预测PD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预后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和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二者常合并发生,是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心衰是T2DM患者的重要结局事件,而降糖药物治疗可能改变T2DM患者心衰发生发展的风险。因此,本文将梳理各类降糖药物对T2DM患者心衰预后影响的临床证据,重点介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心衰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目前更新的心衰和糖尿病指南和共识中的有关推荐意见。

  • 标签: 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内异物580例(580只眼)中大型异物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大型异物(长≥10 mm或宽≥4 mm或厚≥3 mm)占同期眼内异物的10.69%(62/580)。男58例,女4例。年龄范围1~62岁,平均(39.7±11.7)岁。其中磁性异物41例(66.13%)。在工作场所受伤者最多,共45例(72.58%)。一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2例,其余60例均行二期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出及硅油填充等手术。术后最终取出硅油并保存眼球者37例(59.68%),未取出硅油者20例(32.26%),三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3例(4.84%)。最终视力:无光感者8例,光感~手动者19例,数指~0.04者11例,0.05~0.25者22例,≥0.3者2例,总体视力(logMAR)优于术前(t=7.703, P=0.000)。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有相关性(r=0.516, P=0.000)。异物长度与最终视力无相关性(r=-0.227,P=0.096),异物宽度和伤口长度均与最终视力有相关性(r=0.375, 0.453;P=0.003,0.000)。按有无虹膜脱出/嵌顿、晶状体脱出、后极部视网膜伤口、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出分别分组,具有相应伤情组的最终视力较无相应伤情组差(P<0.05)。结论大型眼内异物的预后与术前视力、异物宽度、伤口长度及视网膜损伤程度有关。

  • 标签: 眼异物 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