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作者: 刘冬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结合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问题,形成以建立职业认知、提供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的情商教育与训练、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掌握职场礼仪为内容的全新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完善、充实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规范教育过程;拓展教育形式,以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大学生就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不断降低。迫于压力的毕业生进而试图获取更高的学历,严峻的就业形势逐渐蔓延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从而造成严重的知识失业和过度教育。本文通过设计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型,分析在高校扩招的不同发展背景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同的就业预期与受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证明过度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并大胆估计未来中国教育事业中过度教育的发展趋势,证明过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深化的过渡现象。

  • 标签: 过度教育 高等教育扩招 就业预期
  • 简介:国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全面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理论模型、就业能力测量评价方法和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路径和方法、学科视角及研究的目的性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与实践体系。

  • 标签: 国外 大学生 就业能力
  • 简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上个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就业形势良好,但近几年来,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显。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文章主要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断层的因素,以期找到当前该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教育技术学 课程设置 就业 培养目标 断层 因素
  • 作者: 解小青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11-21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随着近几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以江苏某省属高校中6所学院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与社会认可度、专业实践的扎实程度、学校就业指导培训、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等相关。本文对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北京市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政策,以及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在北京市限制人口规模及收紧户口政策的背景下,非京籍高校毕业生在京就业人数的增速放缓;男性、学习成绩在前25%、研究生学历、北京院校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和在北京落户的可能性更大;生源地离京越近、母亲从事管理技术岗位的工作、高学历、多次求职的毕业生在京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党员、求职花费越多的毕业生落户北京的可能性更大;此外,落户北京会给毕业生带来起薪损失,这主要是由于那些能够解决户口的单位提供的起薪较低的缘故。

  • 标签: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北京户口 落户 就业地选择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一个时期,毕业生曾经发起两次求职请愿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国民政府举办了就业训导班,招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并提供实习机会,最后加以分发任用。就业训导班举措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思路也值得当代社会借鉴。

  • 标签: 国民政府 高校毕业生 就业训导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家间、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必将越来越大,有媒体称我国现在为“世界工厂”。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是在“组装”,许多高端核心的技术仍在他国。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职业中学培养的是初、中级一线专业应用人才,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培养目标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向广大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一线专业人才。

  • 标签: 专业课程结构 企业之间 调整重点 学校教育 经济全球化趋势 通车
  • 简介:  一、就业形势概述及形成的社会背景  据统计,2009年,我国将有611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其中,有近250万高职大专层次学生.加之以往未能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人数,2009年就业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眼下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前景变得扑朔迷离.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表示,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

  • 标签: 世界金融危机 学生就业 对策探讨
  • 简介:职业的代际流动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父或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是否有助于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进而分析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的偏好差异不大,但是父或母在体制内工作显著增加了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的可能性。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机制在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学历、就读重点院校、毕业前为党员、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来自父母亲戚的求职信息更多,这些都有助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

  • 标签: 体制内 代际传递 代际流动 职业流动 毕业生就业
  • 简介: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应对学生阶层差异的能力。

  • 标签: 社会阶层 阶层差异 师生关系 不公平感 人际互动
  • 作者: 王翔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2-12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具备良好的IT英语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IT企业员工录用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探讨在《IT英语》课程建设中,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养IT类高职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职业技能,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