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近两年的长篇创作被认为呈丰收景象,一些著名作家纷纷推出重要作品,如贾平凹的《秦腔》、刘醒龙的《圣天门口》、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铁凝的《笨花》、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阎连科的《受活》《丁庄梦》、东西的《后悔录》、阿来的《空山》、范稳的《水乳大地》《悲悯大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的《平原》,等等。这些长篇不但相对集中地出版,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倾向,就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史诗化”追求,或为当下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存照树碑,或重述一段漫长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或借原始民族的神话历史吟唱自己心中的挽歌……在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变革”近二十年后,当代文学的创作重新出现趋向“史诗化”的热潮并非偶然。这说明,“宏大叙事”虽然解体

  • 标签: 宏大叙事 诗化 创作 长篇 追求 《水乳大地》
  • 简介:<正>《上海师范大学学报》(94年第2期)发表陈伟《文艺批评要旨》,说:近代批评实际具有两种作用.其一,把作品作为客体知识的对象,对它进行注释、释义,为欣赏者作导读.其二,把作品作为自己各种思想的缘起物,重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向欣赏者灌输作品的信息观念或某种普遍意识.

  • 标签: 阐发性 释义 文艺批评 上海师范大学 理解的多样性 欣赏者
  • 简介:<正>列宁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自觉的人之所以将自身与自然界区分开来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动地认识、掌握并改造自然界。作家、艺术家的文艺创作活动是高层次的能动自觉活动。其特点是以艺术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具象审美方式,能动自觉地“根据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创造出仿佛是一种第二自然”——艺术世界。但是,吕俊华君的《论自发性》一文的后半部却着重论述作家——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全系自发而为的,并从文艺创作的源泉、机制、态度与效果等四大方面,全盘否定文艺创作的能动自觉性。这是不符合文艺创作实践与文艺理论原则的。特与吕君商榷,请学界人士评析。

  • 标签: 作家 创作态度 创作实践 艺术世界 社会生活 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