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临摹在书法学习中无疑是每个作者都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自书法成为艺术,书家成为偶象,作品变成范本,这临摹便因学习者个性的不同、习惯的差异、条件的限制而使得对其性质、作用方式各执一辞,莫衷一是.现在想来汉代赵壹在《非草书》中众文士为学习草书争相模仿张芝草书应该是最轰轰烈烈的临摹运动了,可惜其时临摹之方式、心得及作品史上无传,不然总结出来恐怕是书史中最早有关临摹的书论和实证了.对于临摹的描述和定性,我以为古人书论中最言简意赅者当是孙虔礼那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了.窃以为这一句正道出了在临和摹时要注意的两点,即不管临与摹,对于范本首先要"尽精微"地去体察揣摩,只有察之精,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拟之似,知道总纲之后,再区分临与摹各自的得失.

  • 标签: 临摹 创作 褚遂良 学习方式 非草书 作用方式
  • 简介:为了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精神,促进我国美术创作的进一步繁荣,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安中国画院、西安文理学院三家联合成立马继忠密山水画工作室创作高研班.现面向全国招生。

  • 标签: 美术创作 招生简章 高研班 工作室 山水画 密体
  • 简介:当代书坛以隶书面目名世享盛誉不乏其人,若能跻身其列而又氧然自立诚非易事。北京乇祥之先生以其“祥隶”在林立名家中独树一帜,标致自高,传诵于当今,仅此便可推知其自有不凡之处。

  • 标签: 书法创新 隶书 王祥
  • 简介:创意源自文化,科技威就梦想。实践类院校中的实用美术类中的各个专业,始终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和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尽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提倡以调动学生创意思考与动手能力为目的,然而由于没有发挥专业优势,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致使教师和学生的研究与学习的原动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创意思维与实践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近年来,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培养急需的文化创意型人才,天津美术学院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培养方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真题真做的教学和实验环境,致力于深化产、学、研一化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增强利用创意直接服务于文化建设、高科技产业与口岸贸易的服务意识。

  • 标签: 一体化教学模式 创意性 优势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实践 高科技产业
  • 简介:前言从整个书法艺术发展史来看,元代不过百年,但因赵孟頫“力挽颓势,引领一代风尚”的成就,使其成为元代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具体而言,以赵孟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全面的复古运动,使得书法艺术从宋末书坛的凋敝状况中恢复过来。

  • 标签: 赵孟頫 元代 汉文化 保存 艺术发展史 复古运动
  • 简介:  人的挥写运笔、结、造型意识从何而来?是"客观现实美"的反映吗?不是.它是客观万殊的存在运动、结造型规律和规律所体现的实际效果的反映.……

  • 标签: 书法美学 意识从何而来 挥写运笔
  • 简介:《石门十三品》是陕西汉中褒谷石门摩崖中以汉魏为主体、艺术价值很高的十三种石刻。其中《石门》《石虎》《玉盆》《衮雪》四品(后称“石门四品”),是汉魏时期不可多得的大字隶书,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除郭荣章先生对此有过单篇论述外,[1]其余论著多一笔带过,未曾细究。分析已有成果可知,此四品之所以被冷落,主要有几点原因,一、字数太少;二、其作者多为传说;

  • 标签: 石门 摩崖 褒斜道 艺术价值 汉魏时期 研究成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梳理,比较其异同之处。我们认为住宅空间的低碳设计创新是二个低碳整体概念,包含住宅建筑及空间、家居用品、软装陈设、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使用者的参与及有效传播等方面的整合,其范畴也从住宅空间延伸到生活的整体。

  • 标签: 住宅空间 低碳设计创新 概念辨析 参与 整体价值
  • 简介:中国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 标签: 民间艺术 传承教育 实践研究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宗思想之"禅修"、"悟性"、"明心见性"等具有哲理化、深沉化的意味,启发画家在写生中缘墨寄情,借物抒性,借助笔墨以掏咏乎天地万物,展现出创作主体的哲学思想、人生修养和境界追求。禅宗善于从日常生活、自然景致中观照自我,感悟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智慧与能量,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启发画家在写生中不断超越具体的物象与感性,达到修炼内心、掌握真理、通晓自我的艺术主旨,从而摆脱形象羁绊,从更高的精神层面进入无比广阔的艺术化境。由此,我们探究禅宗心性思想对中国画家的影响与启示,探讨中国画写生创作所承载的禅宗思想和文化精神,以期对当下国画写生与创作有所裨益。

  • 标签: 禅宗 心性文化 中国画 写生观
  • 简介:一、引言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早年在音乐、美术等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业绩至今犹被人们铭记。他的书法,无论是出家前的李叔同时期,还是出家后的弘一法师时期,同样为世人所称道。评说赞美他书法的人很多,用丰子恺的话来概括:"他的字,功夫尤深,早年学黄山谷,中年专研北碑,得力于《张猛龙碑》尤多。晚年写佛经,脱胎换骨,自成一家,轻描淡写,毫无烟火气。"[1]叶圣陶则评价说:"就全幅看,许多字是相互亲和的,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画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移动一丝一毫不得。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教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

  • 标签: 弘一法师 书艺 书风 弘道 李叔同 开创性
  • 简介:寿石工是民国时期享誉京城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他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笔者曾撰有《寿石工的印学交游及其篆刻在旧京印坛的地位》一文。随着新资料的发现,笔者将进一步通过民国时期北方刊物及相关书籍中的散佚寿石工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及篆刻艺术进行梳理,作为前文的增补和延伸。

  • 标签: 寿石工 篆刻 生平与交游
  • 简介:书法史中有些书家,可以说就是为了书法而生的,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之谦、吴昌硕等。如果少了他们,某一段时期的书法史将黯然失色。邓石如也是,但有一个很关键的不同点。不要说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等人曾经是高官大僚,即便是米芾、赵之谦和吴昌硕,也曾涉足官场,当过芝麻县令。

  • 标签: 书法史 邓石如 技法 王羲之 颜真卿 吴昌硕
  • 简介:《李行素墓志》《张淮澄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李行素其人,史料中只有零星的记载,但其墓志内容丰富,印证了晚唐时期裘甫起义、南诏入寇等诸多史实,尤其对于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归义军、嗌末与唐朝中央政府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同时《张淮澄墓志》,对于补苴张义潮的家族世系,以及明晰张义潭入质相关的历史问题,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材料。此外,笔者新近所获《魏远望墓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补史书记载唐沙瓜二州刺史之阅遗。

  • 标签: 李行素 归义军 张议潮 嗢末 张淮澄 魏远望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季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观展引发了笔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种种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与当代艺术的技术性缺失有关。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过程、方法器具和技能。”’它是西方传统艺术为社会、观众提供服务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体现了艺术与社会的一致性,并同作品品质密切相关而具有一定的独立价值。西方现代艺术打破了这种一致性,以自律的姿态进行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鲁迅美术学院 作品展 技术性 毕业 西方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