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赵平安先生《汉印复姓的考辨与统计》与吴良宝先生《〈汉印复姓的考辨与统计〉补正》二文,曾对汉印中的复姓材料进行搜集考证。我们近年在使用《玺印姓氏徵》、《汉印文字徵》及其《补遗》和翻阅新旧印谱时,发现其中还有不少复姓可以增补。本文就是在上面二位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上三书和新旧印谱中所收汉印复姓的补充搜集与考证。

  • 标签: 汉印 复姓
  • 简介:1927——1937年间,陈济棠统军7年,统政5年多,使广东在军阀混战中维持半独立局面。广东的统计事业,适应当局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几经周折中建立,在逐步建立中发展。无论政府统计,还是社会团体调查,都有或大或小的建树。一、政府统计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民国初期,广东的政府统计事业屡遭挫折,并未真正建立。在一片舆论声中,统计事业渐为当局所重视。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属下的建设委员会,率先建立统计事务处,办

  • 标签: 统计事业 广东省政府 陈济棠 调查统计 事务 政府统计
  • 简介:《文史》第四十八辑刊登了赵平安先生的《汉印复姓的考辨与统计》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以《汉徵》及其《補遗》为主,结合《姓氏徵》,统计出汉印中的复姓共有一百八十种。这个结论较以往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疏漏。今试作补充说明。

  • 标签: 汉朝 《汉印复姓的考辨与统计》 历史考证 谱系学 中国
  • 简介:清初画家黄向坚作有描绘滇黔风光名胜的山水册页,至今在国内存有数册,皆题名《寻亲》。据清代张庚《国朝画征续录》上卷云:“黄向坚,字端木,吴人,父孔昭以孝廉作宰滇中姚江,道梗不得归,向坚徒步往寻,涉历艰险周遍于瑶僮之地……始遇二亲,盖自顺治八年十二月出门,至十年六月归里。”黄向坚此举,跋涉千山万水,历时两载,后自号“万里归人”并将其途中所见云贵奇险之景,绘作成册,单独成轴的也为数不少。

  • 标签: 张庚 画家 风光 十年 审美特征 清初
  • 简介: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雄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推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镬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这是韩愈的七言古诗《雉带箭》。他通过将军射猎中几个刹那间的动作的描绘,为我们画出一个善于巧射而又沉着自矜的将军形象。这首诗写于贞元十五年(799)。当时韩愈三十二岁,正在徐州依张建封为徐州府推官。张建封虽为武将,但也颇能文,所谓'仆本修持文笔者,今来帅镇红旗下'(《酬韩校书愈打毬歌》)。大历中叶以后,不少诗人在写那些把狭隘、陈旧的内容套入固定程式中极少特色的诗

  • 标签: 狩猎图 张建封 军吏 韩校 七言 贞元
  • 简介:<正>在汉墓中发现许多珍贵的画像,如画像石、画像棺、画像砖、画像镜、帛画、漆棺画、壁画等等。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弥为珍贵的艺术品,也为我们探讨汉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与古代之献互相参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先秦壁画的遗迹,近十几年来有了新的发现。1975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北殷代宫殿基址附近,发现白灰面的墙皮上,绘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园点,在殷代的建筑物上已经有了彩色壁画(《1975年安阳殷墟的新发现》,《考古》1976年第4期)。1974年、1975年先后在秦代都城咸阳宫殿遗址上进行发掘,一号宫殿遗址发现残缺的壁画四百四十多块,最大的一块长达37、宽25厘米,颜色鲜艳(《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年第11期)。三号宫殿遗址走廊两侧发现“长卷轴式壁画”,

  • 标签: 壁画内容 壁画墓 宫殿遗址 我国古代 画像石墓 汉墓
  • 简介: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很大部分充满着和平敦睦的篇章,其中出诸共同爱好,笔墨往还,从心弦共鸣的旋律里所建立的友谊,历代都有很多光辉长存的事实记载。晚清陈矩所辑《东瀛访碑咏》册页(图一),便是其中之一的具体文物例证。

  • 标签: 陈矩 交往史 黎庶昌 杨承禧 蚕丛 朝庭
  • 简介:《西园雅集》始作者为宋代杰出人物画家李公麟,而清朝著名宫廷画师金廷标所绘《西园雅集》设色淡雅明洁,用线刚劲,画法精妙入微,笔触工细,图中共绘主仆23个人物形态各异,每个人物头发和胡须清晰可见,灵动传神。整幅作品构图疏朗,篇幅宏大,是会宁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 标签: 宫廷书画 《西园雅集图》 会宁县博物馆
  • 简介:《宋史》卷二八六《薛奎传》言:“召(奎)为龙阁学士、权三司使。”此处言薛奎职龙合学士误。

  • 标签: 学士 《宋史》 三司使
  • 简介:<正>绰克台吉是蒙古中世纪诗歌创作领域中优秀而卓越的诗人。他出生于1581年,属于古老的蒙古族贵族。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认真地研究过蒙古文学和佛学,是当时的学识渊博的人物。他的诗歌《洪台吉的思念》以

  • 标签: 诗歌创作 蒙古族 蒙古文学 中世纪 传统诗歌 学识渊博
  • 简介:莱西丁鼎君,朴雅士也。历就曲阜、南京诸校学,高材勤学,该博多方。后从金景芳先生游,专志三《礼》,卓然有成。尝撰《〈仪礼·丧服〉考论》,物彻疏明,剀切得体要,有称于学林间。近复取宋聂氏《三礼》为之校释。书成,示而征序,乃述之曰:

  • 标签: 校释 三礼 金景芳 《礼》
  • 简介:亚瑟·哈是《玛纳斯》史诗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第一个将乔坎·瓦利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搜集记录的《玛纳斯》史诗译介到英语世界的学者,为《玛纳斯》史诗学向西方学术界的延展搭建了一座桥梁。哈图一方面在译文中附有拉丁转写,使英语读者能感受《玛纳斯》史诗的口语特征;另一方面,还完成了大量的注疏性工作,对史诗文本背后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相关的学术信息进行了梳理汇总,使读者对19世纪柯尔克孜族的史诗传统有全面的认识,也为后来的《玛纳斯》史诗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 标签: 《玛纳斯》 史诗传统 亚瑟·哈图 翻译 注疏
  • 简介:我国已在全世界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和"精细"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组,共注释获得了16948个完整基因,7285个基因片断.根据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断,家蚕约有两万个基因,其中约6000个基因为新发现.

  • 标签: 基因组框架图 家蚕基因组 框架图绘制
  • 简介: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 标签: 汉墓 六博图 洞穴信仰 洞天福地 仙界时空 仪式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