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严世芸教授认为"和"是中医学的核心准则之一,且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有重要意义。以"和"为基础,形成了兼收并蓄观、阴阳观、气血观、五脏观等独特的诊治观,并在临证中得以广泛运用。

  • 标签: 严世芸 中医学 “和” 心脑血管疾病 老中医经验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现代中医临床》杂志作者身份与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选取《现代中医临床》2014-201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作者姓名、性别、职称、学位为作者身份的指标,以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为科研产出力的指标,以论文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为学术影响力的指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身份与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关系。结果在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方面,性别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称作者之间的论文被引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两比较发现,副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他职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位作者的基金论文数和被引次数、下载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发现,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下载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士与学士学位的基金论文数、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2,0.000)。硕士与学士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身份作者与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对期刊编辑组稿与选择稿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作者 身份 科研产出力 学术影响力 现代中医临床
  • 简介:通过分析郑钦安医学思想,探讨其"万病一气说"的理论基础、学术内涵、哲学源头,认为阴阳、三焦、六经、脏腑、经络皆源自真阳一气流行,阴阳、三焦、六经是一气流行的不同态势,故万病皆可从一气流行论治。此实为郑氏学说的理论根基,亦是郑氏临证处方用药的指导性思想。

  • 标签: 郑钦安 万病一气 真阳 辨证论治
  • 简介:后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是一部重要的临床医学论著,历代医家都将其奉为经典,纷纷予以注释、研究,冀从中探讨治疗规律者代有其人。俞昌,字嘉言,明末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号西昌老人,传世之作《尚论张仲景伤寒论》(简称《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合称《俞嘉言医学三书》,其学术思想对后世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其中《尚论篇》不仅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并且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俞氏治伤寒的思想。《尚论篇》由两部分组成,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4卷和《伤寒尚论后篇》4卷,前者详论六经证治,以尽伤寒之意;后者推广春月温病、夏秋暑湿热病以及脉法诸方等。笔者最近重温此书,殊觉是一本好书,兹就俞氏对《伤寒论》学术思想对继承和发展略陈管见,不妥之处,敬希同道批评指正。

  • 标签: 伤寒论 思想传承 俞嘉言
  • 简介:8月25日,由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主办的“深港两地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在深举行。来自香港的41家中医药民间社团的145名中医药专家以及深圳本地专家汇集一堂,交流两地中医药学的发展。

  • 标签: 学术交流会 深圳市 医药界 中医药专家 中医药学 和顺堂
  • 简介:夏翔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以平为期,以调为法"的学术思想,形成了调整阴阳、注重气血辨证、擅长活血化瘀的临证特色。

  • 标签: 夏翔 以平为期 以调为法 老中医经验
  • 简介:「三部六病」学说是已故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该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参阅《内经》等古医籍,运用病证归类方法,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半表半里(中部)、里部,简称「三部」;各部存在的病证,按其阴(虚、寒)阳(实、热)的不同病性划分,共有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三部六病」学说由此而得名。

  • 标签: 三部六病 刘绍武 学术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 《伤寒论》 名老中医
  • 简介:介绍学术沙龙的起源,并阐述其在中医专业研究生中开展的必要性,通过在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开展学术沙龙式教学的具体实践,对学术沙龙在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提出学术沙龙可培养研究生多方面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中医学 研究生教育 学术沙龙
  • 简介:针对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和愈病防犯的含义,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愈病防犯的思路:恪守疾病禁忌,以免重蹈覆辙;培元固本治体,药分3个层次;万病不治求脾肾,不治之治最上乘。

  • 标签: 治未病 培元固本 培元固本散 李可 医案
  • 简介:《孙文垣医案》是孙一奎诊疗实践的记录,案中夹议夹论,阐发证治,蕴含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孙氏三则代表性医案详细分析,借以分析孙氏诊治痰证学术特色。其中积块跳动不止案中,体现孙氏治病求本、怪病责痰的学术特色,治疗中其妙用二陈,对症下药,知常达变,随证易方;脾泄案中,体现孙氏善于析证、圆机活法,且其精研脉诊,急则治标;经闭案中,孙氏去伪存真、补偏救弊,认为气郁痰生、气顺痰消。

  • 标签: 新安名医 《孙文垣医案》 孙一奎 痰证 学术特色
  • 简介:文章通过对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消渴病)的内涵、表现、演变规律及治疗方法的学术思想的疏理,结合吕老师临证医话,初步探索和分析了吕仁和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思想、“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和治则治法,既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发掘和弘扬,又切合现代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理念,对拓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治思路很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脾瘅 消渴 消瘅 微型癥瘕 活血消癥
  • 简介:由福建中医学院和厦门市中医院联合承办的第2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1日-2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胜利召开,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新加坡、香港、澳门的165名代表。会议期间进行了名中医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各位专家的精彩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过后参会人员还分组讨论,从小儿肺系疾病、脾系疾病、肾系疾病、心肝系疾病.儿科推拿外治、儿科教育教学.儿科诊疗指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反映了全国各地近年来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动态。

  • 标签: 中医儿科 学术研讨会 厦门市 福建中医学院 医院联合 学术交流
  • 简介:针对中医时间医学正处在整理研究阶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交节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伏邪辨证;时间辨证的要领:阴阳盛衰,邪正交争,真假标本;时间辨证的特色:交节辨证规范,伏邪辨证新论,肺痨潮热新解。

  • 标签: 中医时间医学 时间辨证 方法 要领 特色 李可
  • 简介:针对肺痨甘寒养阴的传统定法,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肺痨的思路:误用清热退蒸,险铸大错顿悟;肺痨病灶在肺,但波及肝脾肾;甘寒养阴伤脾阳,苦寒泻火致戴阳;久病气血大虚,脾肾元气动摇;肺痨潮热,乃肝脾肾虚极之假热;当遵“劳者温之”,理血痹治肺痨;重温东垣《脾胃论》,补土生金探新径;欲行补土生金,先得补火生土;肺痨夹寒饮者,反其道而行之。

  • 标签: 肺痨 潮热 病因病机 治疗规律 李可 医案
  • 简介:哲学认识论主张一切认识都只能从现象开始,从现象人手,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因此,重视现象的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要求。就疾病认识而论,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也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症状体征都是必须重视的诊断依据。因此,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对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就西医而言,直到今天,

  • 标签: 辨证 辨痛 症状 体征
  • 简介:由福建省针灸学会及泉州市针灸学会举办的”首届海内外张永树学术经验研讨会(泉州市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分会场)”于2007年11月29-30日在泉州市区鲤城大酒店召开,来自海内外一百余名嘉宾朋友、针灸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开幕式由秘书长黄聪阳主持,会长苏稼夫作大会致辞,

  • 标签: 学术经验 张永树 泉州市区 针灸学会 医务工作者 学术年会
  • 简介:我刊学术顾问、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年12月14日凌晨0点06分,因突发肺栓医治无效在南通中医院去世,享年98岁。朱良春教授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著名中医大师之一。曾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 标签: 朱良春 学术顾问 中国中医药学会 科学技术协会 中医学家 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