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中工作中留置尿管对尿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4例病人由于留置尿管后造成尿道狭窄的原因,根据其发生原因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例尿道狭窄病人中尿道损伤14例,尿道感染8例,导尿管选择和使用不当2例。结论:留置尿管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尿道狭窄,其中尿道损伤发生率最高,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尿道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上述原因的发生,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道狭窄 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
  • 简介:目的:解决全指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显示和数据储存问题。方法:选用低功耗单片机、大容量Flash芯片和LCD模块,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多导信号的采集、显示和存储。结果:研制成功可实时多导采集、显示与储存12导生理信号的电路模块和驱动程序。结论:本文提供了适用于全指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显示和数据储存的方法。

  • 标签: FLASH芯片 液晶模块 单片机 多导睡眠图
  • 简介:严重体表烫伤后心脏舒缩功能显著降低,是导致烧伤休克及病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寻找有效防治心脏舒缩功能降低药物的研究对烧伤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室近年观察到烧伤后动物心肌β-AR密度下调,中药有效成份三七总皂甙(PNS)能明显改善烧伤动物的心脏舒缩功能,并同时升高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结合近来(1995)KacimiR等关于β-AR信号转导系统(β-ARSTS)对心脏舒缩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的报道,本文进一步探讨了PNS对烧伤大鼠心脏β-AR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三七总皂甙 信号转导系统 Β-AR 大鼠心脏 心脏舒缩功能 膜脂流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发作性疾病与癫痫样异常放电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发作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监测到69例患儿临床发作,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综合)11例,间期6例,痫样放电率为10.2%,腹痛发作痫样放电率较高(X^2=9.35,P〈0.01)。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植物神经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植物神经性发作 动态脑电图 病样放电
  • 简介: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颅内结构损害伴癫痫(EP)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将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的脑域上或用条状及网络状硅橡胶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将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的痢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病灶。痢灶切除首先从痢波最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内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例患者,ECoG监测均有痢样放电,其中棘波、棘一慢综合波22例,尖一慢综合波6例,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例,阳性率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例消失,4例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例患者能重返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是进一步确定痫灶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结构性损害 癫痫 皮质电图 手术治疗
  • 简介: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至少记录到一次惊厥发作的117例癫癎患儿的脑电图资料,我们观察到其中7例存在着癫癎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postictalgeneralizedelectroencephalographysuppression,PGES),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接受AEEG监测的癫癎患儿117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年龄9个月~11岁。

  • 标签: 儿童 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 PGES 动态脑电图
  • 简介:脑电地形图(BrainAtlas,BA)是80年代问世的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医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学相结合的新兴科学.是继CT和MRI技术之后,又一成像技术的重大发展,是基于电子计算机分析生物电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它既可进行功能诊断,又可协助进行病理诊断,可补充CT和MRI的不足.显著概率地形图是脑电地形图的发展,是统计学在脑电地形图中的应用,它们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等研究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现就其概念,进展,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等若干问题做一简要介绍,供参考.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显著性 概率 临床医学 ATLAS 电子工程学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COPD)肺功能及膈神经传导(PNC),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膈神经运动传导。以14例因其它原因就诊并无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作为对照。肺功能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PNC检测方法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用力电刺激膈神经,于过剑突的截面与腋前线的连线记录膈肌复合动作电位(dCMAP),测量其波幅及潜伏期。结果:1、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FEV1/FVC%分别为0.68±0.54、27.8±18.6、1.44±0.74、50.2±19.6,均为异常,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两组PNC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MAP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OPD患者的膈神经传导波幅明显减低。结论:COPD患者膈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可能与肺功能减退、膈肌疲劳有一定关系,通过PNC检测可能为肺功能异常者提供膈肌功能障碍的信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隔神经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的特点,为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隐匿高血压(研究组)和真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各3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研究组T波改变率为19.40%(7/36例)、ST-T改变率为13.89%(5/36例)、束支阻滞率为5.56%(2/36例)、左心室肥厚率为22.22%(8/36例)、左室壁高电压率为22.22%(8/36例)均低于对照组36.11%(13/36例)、55.56%(20/36例)、25.00%(9/36例)、33.33%(12/36例)和38.89%(14/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P波增宽率及P波双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增宽及双峰改变是隐匿高血压患者敏感的诊断指标,该指标预示心脏早期损害的心电学改变。

  • 标签: 隐匿性高血压 心电图 P波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司法机关鉴定为癫痫精神障碍者的脑电图特点及案件类型与精神障碍者的关系。方法:对113例司法机关提供的癫痫精神障碍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40例,异常率为35.4%。有34例表现为广泛异常,6例为局限性异常,经临床医学诊断为人格改变和智力障碍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且大部分为广泛异常,经司法机关鉴定为伤害罪、纵火罪和杀人罪的异常率较其他犯罪类型高。结论:癫痫精神障碍者的脑电图有其特征改变,与精神障碍的类型有关,与案件类型无关。

  • 标签: 司法鉴定 癫痫性精神障碍 脑电图
  • 简介:我科于1993年3月11日收入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并发室颤病人,经及时抢救和周密的护理而痊愈出院,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一、病例介绍患者,王××,女性,59岁,胸骨后疼痛一周,呼吸困难伴大汗淋漓20分钟急诊入院。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经用药症状不能缓解,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极度困难。心电监测显示室颤,立即进行心前区叩击,并相继给于每分300瓦秒非同步直流电击除

  • 标签: 心脏骤停 电复律 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心电监测 心前区叩击 护理体会
  • 简介:报告73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癫痫大发作患者的EEG和CT结果。EEG异常率为82.1%。CT异常率为32.88%。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存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癫痫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EEG为癫痫诊断的重要的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的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 标签: 癫痫大发作 脑电图 CT
  • 简介: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与室心律失常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128例患者是否出现室速分为两组:室速组60例,无室速组68例。对检查过程中记录的同步12导心电图各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进行手工测量,并计算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RR)。分别对研究对象各导联Tpe间期、Tpe/√RR以及12导联平均Tpe间期、Tpe/√RR进行两组之间比较的统计分析。结果:①除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的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显著延长(P〈0.05)。②12导联平均的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亦显著延长(P〈0.05)。③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Tpe/√RR延长的显著要高于Tpe间期。结论:室速发作前比无室速发作的Tpe间期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Tp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室心律失常事件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T波峰-末间期 动态心电图 临床指标 诊断
  • 简介:本文通过135例小儿植物神经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发现其异常脑波多为尖波,尖一慢综合波及阵发性高波幅慢波(主要是4—7次/秒的θ节律),少见棘波发放。对于轻、中型患者,仅用谷氨酸,维生素E,谷维素(部分加用654—2)等促进大脑发育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对重型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加用抗痫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及异常脑电改善均较快。这提示小儿植物神经癫痫可能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有关。

  • 标签: 儿童 植物神经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我们自91年1月至92年10月收住流行出血热(EHF)107例,其中并发癫痫3例,现把其脑电图改变报告如下,并探讨其癫痫发作原因。一、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均有典型的EHF临床表现,EHF病毒免疫荧光抗体在1:80以上,临床类型属壹型,既往无癫痫发作史,亦无外伤史,家属中无癫痫患者。(二)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和脑电图(EEG)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脑电图改变 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 免疫荧光抗体 脑水肿
  • 简介:目的: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相关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肿瘤相关抑郁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7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回有效调查表434份,恶性肿瘤相关抑郁的发生率为47.0%。其中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症状分别为52.9%、30.0%、16.6%。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相关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慢性疼痛、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化疗方案种类、治疗相关副作用、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费用支付方式、知情情况相关(P〈0.05),但是肿瘤相关抑郁发生率与肿瘤患病部位、家族史、居住地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对肿瘤相关抑郁提高警惕,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早防治。在治疗、护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相关性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 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前言2003年春季SARS的硝烟已散,对SARS进行总结和反思都集中在SARS的诊断方法、新治疗对策、预警机制的建立等等.但医院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感染控制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平时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否达标?这些似乎是我们对SARS反思的盲点.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SARS 日常医疗工作 2003年 诊断方法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负波(MMN)的特征以及治疗缓解后MMN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记录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健康人的MMN,同时记录P300电位比较,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5周和12周时进行MMN随访。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MMN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正常组199.7±29.9ms和7.8±3.8μV,患者组221.4±32.6ms,4.5±3.3μV,P均〈0.01),患者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P〈0.01)。(2)MMN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低,与PANSS阳性症状和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P〈0.05~0.01)。(3)患者组经治疗12周后,MMN波幅呈增大改变和潜伏期缩短(P〈0.01),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结论:MMN技术可反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诱发脑电的自动加工过程。MMN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失匹性负波 认知障碍 随访研究 状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