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腰麻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120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I组给予0.75%布比卡因1.2ml+舒芬太尼5ug;II组给予0.75%布比卡因2ml,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 标签: 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异丙酚静注,观察组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用药总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诱导期异丙酚用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有效,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 人工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诊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地佐辛进行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观察组采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患者术后10分钟的痛疼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0min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氢吗啡酮更适合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治疗中使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氢吗啡酮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 术后痛觉过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100例需要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全麻,观察组则予以全麻复合硬麻外麻醉,进而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和分析,观察组手术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比对照组低,两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的全麻用药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少,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中采用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仅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麻醉用药量也比较少,术中没有明显应激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 麻醉 妇科腹腔镜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1—2级全麻股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150ug加长托宁0.3mgB组舒芬太尼100ug加氢溴酸高乌甲素16mg和长托宁0.3m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按2.0ml/h速度使用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注静脉持续镇痛48小时。比较两者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均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显著性,但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尿潴留,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 标签: 氢溴酸高乌甲素 舒芬太尼 术后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给予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0.67%),罗哌卡因(0.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的麻醉药物再加入地佐辛(0.1mg/kg)、地塞米松(10mg)。对比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同时段的VA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麻醉中,应用地塞米松、地佐辛后,增强了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持续麻醉的时间更长。同时,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地塞米松 地佐辛 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外科脊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复合镇痛药剂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复合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剂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椎后路手术术患者术后选择合理的复合镇痛剂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椎后路手术 术后镇痛 复合镇痛药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植入的安全管理对策,预防植入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植入的准入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对治疗人员相关植入方法以及护理人员相关植入知识的培训,制定标准的植入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以及监测等标准操作规程,并再次基础上建立植入物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结果植入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结论加强对治疗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的植入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流程进行规范,是做好植入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植入物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血清免疫学标志、乙肝病毒基因组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测获得感染模式共有8种,乙肝病毒基因组阳性率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0%、72.0%。结论和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相比较,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乙型肝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腹水中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及CA153检测对癌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对胸腹水中CEA、CA125、CA199、CA153进行检测。结果胸腹水中相关肿瘤标志明显高于血清值(P<0.01)结论胸腹水中相关肿瘤标志检测对癌性胸腹水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99
  • 简介:摘要湿疹属于一类发病原因复杂的皮肤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湿疹的发病种类繁多且发病反复难以康复,已成目前为严重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类皮肤疾病,合理用药成为了治疗湿疹这类皮肤疾病的重中之重。本篇介绍的药物组合不但经济实惠,而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100例治疗者中,治愈率达98%,且无复发者。

  • 标签: 湿疹 药物组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阴道分泌对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对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行尿常规检查的9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集中段尿液进行检验,随机分组后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验,45例观察组患者在阻止阴道分泌后进行检验,就两组患者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尿检结果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阴道分泌对于患者的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获得准确的尿检结果,还需要妇科患者根据相关要求来进行阴道分泌的阻止工作,借此来促进检出率以及尿检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肿瘤标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我院137例乳腺肿瘤患者以及72例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检测将乳腺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检测三组入选对象血清中CEA、CA153、CAI25以及CAI99等各项指标含量,并且对比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分析,诊断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62例,其中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乳腺增生,21例纤维瘤。恶性乳腺肿瘤患者75例,其中5例髓样癌,8例导管原位癌,62例浸润性导管癌。恶性肿瘤组患者的CEA、CA153、CAI25以及CAI99等各项肿瘤标志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患者以及健康正常组(P<0.05),而良性肿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和健康正常组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患者的CEA、CA153、CAI25以及CAI99等肿瘤标志水平会显著升高,这对于临床鉴别、诊断早期乳腺恶性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把早期干预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CO中毒病人的护理中,探讨其对该类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病人11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护理,研究组病人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和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正确的抢救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病人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性CO中毒 早期护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有82例,时间段为2016年5月17日—2017年10月17日,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2%与75.61%,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采纳。

  • 标签: 急诊 护理 一氧化碳 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6)。为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与患者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97.22%,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33%,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中发生1例后遗症,参照组后遗症发生5例,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率相对较高,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建议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0名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甲磺酸罗哌卡诊疗和切皮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再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麻醉,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较差的有6例;观察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3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利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阻滞麻醉,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复合芬太尼 颈丛阻滞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