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引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相关原因,制定对应性预防措施干预。方法纳入本院近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标本40份,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诱发误差原因并总结制定对应预防措施。结果常见引发血液标本误差产生原因如下采集因素影响、检验原因影响、送检原因影响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结论在进行血液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医生难以准确诊断和掌握患者病情,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血液采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对患者健康宣教力度,最大可能降低误差发生。

  • 标签: 血液检验 误差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体检者均在空腹情况下抽取6mL静脉血,将其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中,每支均3mL。对其中一支试管中血液标本进行人工溶血(观察组),另一支试管不进行溶血(对照组)。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氨酶)、CHOL(总胆固醇)、BUN(尿素氮)、CREA(肌酐)、ALP(碱性磷酸酶)、GLU(葡萄糖)、LDH(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结果两组标本经检测显示,观察组标本的AST、ALT、CHOL与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本的ALP与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UN、CREA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化检验中如果出现标本溶血,对其检测中的许多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性需尽量避免发生标本溶血。

  • 标签: 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00份血糖标本,分成未分离血清、立即吸出血清、肝素抗凝,氟化钠抗凝四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及时、放置2小时、4小时分别进行连续检测。结果与及时检测相比,未分离血清管,标本放置两小时血糖明显下降(P<0.01),肝素抗凝管与氟化钠抗凝管放置4小时血糖也下降明显(P<0.01)但氟化钠比肝素钠抗凝的血糖下降的程度要缓慢一些;立即吸出血清保存4小时再检测,差别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结果影响很大,最好及时送检,即使不能立即检测,应先将血清分离出来单独保存再检测。

  • 标签: 血糖 标本放置时间 抗凝 分离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研究预防对策。方法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检验科128份出现误差血液检验标本展开观察研究,总结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主要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引起误差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为患者自身原因62份,占比48.44%;采集原因31份,占比24.22%;送检原因27份,占比21.09%;检验原因8份,占比6.25%。结论患者自身原因以及采集、送检以及检验等几个因素均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检测数据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需针对各原因加强各环节的预防控制,降低误差风险。

  • 标签: 误差 血液检验标本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标本留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手术室送检的580例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细节管理,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出现差错3.63%,其中没有核对签名者占2.07%,涂改占1.03%,其他原因为0.52%。结论细节管理应用在手术室标本留送中,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节管理 手术室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后机械辅助排用于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排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120例小儿肺炎进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在雾化吸入后实施机械辅助排,对照组60例直接实施机械辅助排,比较两组排效果。结果对照组排后总有效率75%,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0%(χ2=4.6753,P=0.0306);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消退、气促消除、咳嗽消除、肺罗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7.2883、11.5222、10.1058、10.9958、6.9637,P均=0.0000)。结论小儿肺炎经雾化吸入后实施机械辅助排能够加快临床症状改善,加快患儿康复,可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辅助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中的临床应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16日至2016年11月16日我院接收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法,治疗组采用膨肺吸法,比较两组的吸前后的血气分析值、机械通气时间及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吸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吸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肺通气时间、肺不张、气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膨肺吸法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吸时的低氧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膨肺吸痰法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高渗盐水诱导是指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雾化吸入高渗盐水的方法诱导生成液,并对液细胞成分、可溶性介质进行分析,从而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粘膜炎症。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安全、可靠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情监测的研究中。本文综述了高渗盐水诱导的方法、液的处理及诱导液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诊断、治疗及应用进展。

  • 标签: 高渗盐水 诱导痰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对照组为8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70例门诊患者(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门诊患者均进行静脉采血,并对其分离血清,分析比较放置不同时间段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以采血1h的检验结果为基准,血液标本放置4h后,GLU的测定结果与1h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液标本放置8h后,ALT、AST、GLU、BUN、ALP、TP与1h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液标本在放置24h后,ALT、AST、GLU、BUN、ALP、TP、GGT、Ca、P与1h的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及时送检。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流程管理实践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观察组,给予信息化流程管理;同时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病理标本袋标签规范率、申请单填写正确率、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标本遗漏率。结果观察组的标本袋标签规范率(100%)、申请单填写正确率(100%)、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99.85%)均高于对照组(94.22%、82.07%、72.6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标本遗漏率(0)低于对照组(1.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流程管理,可降低标本错误率,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信息化流程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其中的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集了800分血液标本,将其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n=400)和对照组(n=400),将两组的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其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防治方法,将2组中的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的不合格概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发生溶血、凝血情况、出现抗凝不全情况、送检的时间过长、该样本的数量过少等。研究组中血液标本的不合格概率为1.5%,对照组的不合格概率为4.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检验结果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在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对血压标本的临床检验情况较为有利,能够显著提高检验的合格概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 因素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针对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14006件手术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发生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原因,以期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标本送检的正确率,规范标本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管理流程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来分析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在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三个阶段中均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了影响。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的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需把握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从血液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在我院门诊2014年6月-2014年10月查体的受检者5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溶血标本组)和对照组(未溶血标本组)各25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十五项指标(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总胆固醇、葡萄糖、三酰甘油及血钾)的含量作检测,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血钾测定的含量值相对于未溶血标本相应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溶血标本中的尿酸、葡萄糖相对于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P<0.05);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尿素氮、白蛋白的测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发生溶血会对临床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90例血液化验的患者,分别1小时内、4小时与8小时分别进行生化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血液标本中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小时内与4小时的血糖、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化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1小时内与8小时内各指标,除甘油三酯外,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尿素氮、血清钾离子、甘油三酯外,4小时与8小时检查其他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在1小时内、4小时与8小时检验各点的检查结果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因此,合理安排检测顺序,降低高温与微生物对于标本的影响,尽快进行处理,以防影响检查结果。

  • 标签: 血标本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准确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测中,溶血标本对心肌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96例在本院接受血液标本检验的受检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为不溶血标本,观察组为溶血标本,对两组标本AST、CK、CK-MB、LD、α-HBDH等心肌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溶血标本中心肌酶检测指标AST、CK、CK-MB、LD、α-HBDH等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酶类检验结果准确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标本的采集以及运输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溶血标本 心肌酶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放置于三支真空采血管中制备成脂血血清标本(脂血组)、溶血血清标本(溶血组)、正常血清标本(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生化检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并对比三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血清标本的CK、AST、TBIL、TP、BUN、ALB、GLU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血组GLU、TBIL以及ALT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标本一旦出现溶血、脂血等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医务人员应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收集、转运、保存等环节,确保血清标本检验准确。

  • 标签: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微小标本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综合性医院中微小病理标本200件作为案例,分析在微小标本留取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件病理标本中总共有27件存在缺陷,缺陷率为13.50%,其中以固定液过多和固定时间延长发生率最高。结论微小标本在采集与送检流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高规范性的标本管理措施,从而实现降低与规避医疗纠纷、事故的目的。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微小标本 管理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在国内外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影响,及其效果。结果标本溶血前后,ALT、AST、LDH、CHOL检验值高于溶血前,ALP、GLU低于溶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血前后BUN、CREA检验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标本溶血现象。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