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5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57/57),手术平均时间(93.5±17.8)min。ProGlide共缝合106处股动脉入路,其中缝合20F~22F血管鞘36例次,18F以下血管鞘70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88.7%(94/106),二次成功率91.5%(97/106)。缝合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5例,其中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3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4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术后蓝趾综合征(垃圾脚)6例,发生率5.7%(6/106)。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pEVAR术中使用PercloseProGlide缝合器安全有效,加强术者经验并挑选合适患者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经皮穿刺封堵 腔内修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CTCA受检者,根据不同BMI将其分为4组,A组(BMI≤21kg/m^2)、B组(21kg/m^2〈BMI≤24kg/m^2)、C组(24kg/m^2〈BMI〈28kg/m2、D组(BMI≥28kg/m^2),每组各30例。预设A组、B组、C组、D组管电流分别为100、150、200、250mAs,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分别进行标准滤波反投影(FBP)、iDose^4-3、iDose^4-5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记录4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中3种重建图像的客观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FBP相比,iDose^4-3和iDose4-5的图像客观噪声分别平均降低23.11%和35.61%,且应用iDose^4-3和iDose^4-5重建算法获得的CTCA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比率高于FBP(P〈0.05),但iDos4-3和iDose4-5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受检者ED均值分别为(1.36±0.10)mSV、(1.98±0.10)mSV、(2.67±0.21)mSV和(3.33±0.24)mSV。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BMI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可有效减低CTCA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血管 心脏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观察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MT和斑块积分,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2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增加的更加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明显减轻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除调脂外还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部分有关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小时血糖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本站接受体检且空腹血糖水平≥5.6mmol/L的182例非糖尿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1小时的血糖水平分为两组,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A组,共71例;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B组,共111例。对照研究两组病例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等指标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之间腰围、腰臀比、舒张压以及TC、TG、LDL-C等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的BMI、收缩压、FPG、2hPG显著低于B组,HDL-C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OGTT1小时血糖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的大部分危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对于OGTT1小时血糖较高的病例应该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硬化。

  • 标签: 口服糖耐量试验 代谢综合征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小时血糖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病例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本站接受体检且空腹血糖水平≥5.6mmol/L的182例非糖尿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1小时的血糖水平分为两组,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A组,共71例;OGTT1h血糖水平≥8.6mmol/L的病例作为B组,共111例。对照研究两组病例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等指标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之间腰围、腰臀比、舒张压以及TC、TG、LDL-C等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的BMI、收缩压、FPG、2hPG显著低于B组,HDL-C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OGTT1小时血糖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的大部分危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对于OGTT1小时血糖较高的病例应该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硬化。

  • 标签: 口服糖耐量试验 代谢综合征 动脉硬化
  • 简介: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常见突发死亡原因之一。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早期及时地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心脏事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其钙化程度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的一个重要标记,同时能预测急性冠心病事件。

  • 标签: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急性冠心病事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老年人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早期溶栓临床参考指标提示再通病例,通过溶栓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冠心病STEMI33例,其中下壁MI9例,下壁和后壁MI18例,广泛前壁MI3例,前壁MI3例,没有溶栓禁忌症。早期进行溶栓(选择尿激酶30例,阿替普酶3例)有效,溶栓后近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完全再通3例,狭窄再通18例,仍有血管完全闭塞12例。结论冠心病STEMI早期溶栓治疗仍是冠心病STEMI再灌注治疗有效方法,溶栓治疗通过侧枝循环及微循环的再通,可使部分罪犯血管未再通AMI患者获益。

  • 标签: 冠心病 STEMI 溶栓 冠脉造影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与经验性定位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A组):术前分别采用经验性和MPR两种方法获得C形臂的旋转角度和倾斜角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术中采用MPR技术确定角度,统计支架释放后近端标记点的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另4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经验性方法释放支架(B组):计算近端标记点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支架标记点散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内经验性方法和MPR方法之间旋转角度及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标记点散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42.9%,P<0.05);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21.4%,P<0.05)。结论结合MPR技术进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中定位调整,指导手术操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旋转角度 倾斜角度
  • 简介:1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7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2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ACS综合征组血清NT—proBNP、hs—cTnT、hs—CRPTZ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5.49、2.65、3.45、3.85,P均〈0.05)。NT—proBNP与hs—c|rnT和CK—MB呈正相关性(r分别=0.65、0.22,P均〈0.05);NT—proBNP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ACS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防控ACS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N端脑钠肽前体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排CT心血管成像对评价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64排CT是否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方法2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均经过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排CT心血管成像检查,同时观察肺动脉狭窄情况,再与术中病理进行比较。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符合率均高于64排CT心血管造影(χ2值分别为15.06、6.13和5.14),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发育情况(χ2值为0.50),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特别是右室流出道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估优于64排CT。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