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14年8月26-30日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著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10学分。

  • 标签: 颅脑超声诊断 学习班 新生儿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围产期脑损伤
  • 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 标签: 肛瘘手术 三维超声 成像技术 超声显像 价值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1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10例,大腺瘤15例,巨大腺瘤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彻底、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垂体瘤常用的术式.

  • 标签: 垂体瘤 单鼻孔经蝶入路 外科手术
  • 简介: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最近新型栓塞剂,如载药微球和Y-90放疗栓塞微球引入临床,显示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与化疗栓塞联合使用,这种协同治疗效果也正在研究中。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在治疗反应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功能成像手段,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PET等检查手段,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 标签: 肝肿瘤 化疗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3年1月期间3例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三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结论球囊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 标签: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球囊辅助下 血管内栓塞术
  • 简介:1临床资料男,55岁。因喘憋、心前区不适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超声示:右房黏液瘤。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支持上述诊断。手术所见:右房增大,可见60mm×70mm×50mm的胶冻状瘤,形状不规则呈分叶状、黄绿色,占据大部分右心房并堵塞三尖瓣口,与三尖瓣无粘连,瘤蒂直径约20mm,附着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上缘。病理诊断示:(心脏肿物)黏液瘤。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房黏液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婴幼儿胃肠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儿的腹部超声结果,其中40例患儿同时接受了腹部X线检查,与术后或治疗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阳性患儿61例,阳性率50.8%,X线阳性结果诊断病种86例,阳性率71.7%,单纯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或单纯肠间隙少量积液(深度<10mm)不合并其他阳性表现的视为阴性结果。结论高频超声对婴幼儿胃肠病变有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 胃肠疾病 婴幼儿
  • 简介:现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由于其可针对大多数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成为目前最广泛用于心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查手段,但常规超声心动图对判断病变的组织学特性仍存在一定难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存在局限性。而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为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5例心脏占位性病变确诊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评价心脏超声造影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 标签: 心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诊断 价值 经胸超声心动图 超声造影检查 确诊患者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6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56例患者中,75例为静脉血栓形成,有53例为瘘口狭窄,28例为静脉端狭窄。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血流量不足
  • 简介: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界第一本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质媒体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超声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超声医学学术交流。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医学超声 电子版 杂志 多媒体光盘 年报
  • 简介: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检查是一种超高频、无损伤、观察眼前节的超声检查方法[1]。它是客观物理学检查,需要检查者的细心、轻柔,更需要被检查者积极配合,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常常因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或者是检查对象的特殊性等,常常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疗。为了降低病人在检查中的疼痛发生率,我们对2011年1月~2012年11月行UBM检查发生疼痛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前17个月检查中,我们忽视了检查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角膜划伤、眼睑裂开、消毒液对结膜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疼痛;后6个月我们严格对眼杯的选取、清洁,加强病人配合的训练,操作者手法的熟练后,患者疼痛率明显减少。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疼痛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皮肾镜碎石术(PNL)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并确定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时间少于2年的患者被排除。并发症、二次治疗措施和结石清除率被记录下来。肾功能的变化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可能影响肾功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确

  • 标签: 孤立肾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功能 结石清除率 肾小球滤过率 穿刺通道
  • 简介:目的:讨论冠状截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伴有双侧额颞叶脑损伤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冠状截去骨瓣减压手术(以下简称冠截)治疗的3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恢复良好8例,中残11例,重残7例,死亡10例。结论冠截手术可以提高双侧额颞叶损伤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特重型颅脑损伤 冠状截颅 去骨瓣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肌疝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8例肌疝患者的发生部位及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48例肌疝患者中,发生于单侧下肢36例(75.0%),双侧下肢同时发生肌疝者较为少见,仅4例(8.3%),发生于单侧上肢(包含手部)5例(10.4%),发生于其他部位3例(6.3%)。48例肌疝患者中最大的疝范围5.0cm×5.7cm×2.5cm,最小的疝范围0.3cm×0.3cm×0.2cm,其中肌筋膜中断的长度为0.3~5.7cm。声像图表现可分为肌筋膜中断的肌疝和肌筋膜完整的肌疝。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楚的显示肌肉内组织结构、肌筋膜的回声及连续性等情况,同时具有无创、廉价、可重复性好、动态观察等优势,应作为肌疝诊断的首选检查,故对临床诊断肌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中孕期及晚孕期胎儿腭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孕21~36周产前二维超声和产后检查证实腭部声像正常的1885例胎儿(中孕组1023例,晚孕组862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检查中采用胎儿颌下、口裂、耳前连续区域显示腭冠状切面,口裂显示腭纵切面,连续完整显示胎儿正常腭部并统计显示率。结果产前超声胎儿颌下、口裂至耳前区域腭冠状切面扫查两组胎儿正常硬腭显示为横带状强回声,正常软腭显示为横带状低回声;中孕组、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6%(777/1023)、53%(458/862);口裂腭纵切面扫查胎儿正常腭部显示为连续弧形带状回声:中孕组、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分别为49%(501/1023)、13%(113/862)。冠状切面与纵切面联合扫查中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为94%(961/1023),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为56%(483/862)。结论中孕期胎儿存在明显的下颌骨软骨间隙,胎儿颌下、口裂、耳前区域腭冠状切面及口裂腭纵切面扫查不受胎头屈曲位置影响,二维超声可较完整显示胎儿腭部声像,有助于检出单纯性继发腭裂。但由于成像过程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手法,尚不能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唇裂 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诊断方法在髌腱炎患者髌韧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髌腱炎患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髌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采用肌骨超声检查,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及信度系数。结果研究组髌腱炎患者通过采用肌骨超声检查,髌韧带厚度(6.92±0.80)mm、髌韧带横截面积(1.45±0.30)cm2、信度系数0.92,与对照组(6.62±0.68)mm、(1.60±0.45)cm2、0.75相比较,信度系数为优秀(ICC>0.90),临床诊断结果差异较为显著,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能够准确诊断髌腱炎患者髌韧带情况,其数值科学精确、信度系数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肌骨超声 髌腱炎 髌韧带 影像学检查 信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