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警示药品标识在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护理差错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制作高危药品专用药品标识并应用于临床,观察比较使用高警示药品标识前后医护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在使用高警示药品标识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医护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0%,两组相比就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差错发生率为0.05%,对照组患者差错发生率为0.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警示药品标识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B组采用微创切口锁定钢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切口感染例数、切口裂开例数、骨不连例数以及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结果A组术后有伤口感染4例,伤口裂开2例,经清创、换药治疗后2例转移皮瓣闭合伤口,4例伤口迁延不愈,将钢板取出,改为外固定固定。B组无切口感染或裂开者。A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4周、骨不愈合的5例,骨不愈合率为18.89%。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9周、骨不愈合的2例,骨不愈合率为9.52%(B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与微创理念相一致,是Pilon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系统之一。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 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法重建关节功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从JohnCharnley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Gunston研究多中心全膝关节假体以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发展,取得了肯定的疗效。JohnCharnley为人工关节置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主要贡献是确立了关节假体设计的低摩擦原理,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固定方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假体 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以我科收诊的21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改良固定方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皮下红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管路脱出对比,有差异,(P=0.046、0.005、0.005、0.041<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7.14(102/105)和88.57(93/105),有差异,(P=0.002<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高,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固定方法 应用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静脉置留针是指将针头留置于静脉当中,方便随时完成输液治疗,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时,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工作当中,小儿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的特点,并且刺穿血管的概率较低,优点较多。而良好的固定是留置针作用发挥良好的关键,因此应当对其进行总结与研究,不断提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痛苦感,加快疾病的康复。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管理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我院ICU2020年1月-2021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区组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应用常规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管理办法,B组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的ICU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办法,统计并对比两组药品管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循证护理下改进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后,B组的ICU静脉高危药品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B组6.66%较A组86.66%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高危药品 静脉用药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常规检验血细胞计数与分类方法的改进与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18例患者,其中有39份标本单核细胞(MO)百分比在10%-20%,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对比仪器分类和手工分类的计数效果。结果:健康对照组标本,仪器检测和手工分类得到的MO、NE、LY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BA和EO的检测上,两组差距显著(P<0.05)。MO百分比在10%-20%标本,两种检测方法的EO、MO、NE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BA和LY的检测上,两组差距显著(P<0.05)。将人工复检结果作为标准,仪器报警有56例,人工复检显示真阳性和真阴性分别有43例和56例,可以得出仪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7.76%、81.16%、18.84%、12.24%。结论:细胞分析仪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在大批量的检测中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无法完全代替人工检测,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结果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 标签: 血常规 血细胞计数 分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检查标识在CT检查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四肢病变CT检查的患者328例,按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放置标记162例(A组),双号不放置标记166例(B组);CT检查标识以“L”为左侧标识(左:left,L)。 结果 四肢病变患者328例,A组162人次,有2人有争议;B组166人次, 有14人有争议,两组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标签:
  • 简介:结核性胸膜炎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常为单侧胸腔积液,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一半。近年来长兴县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结核性胸膜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发生胸膜粘连、增厚及包裹,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严重者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粘连 注入尿激酶 胸腔内置管 疗效观察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 简介: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B位点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检测到一个与HLA—B*35:03:01相关的未知基因,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心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先证者HLA-B位点有1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35:03:01相比,第3外显子387位碱基由C→G,并导致相应的105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CCC变为CC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苯丙氨酸。结论: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HLA-B*35:03:07

  • 标签: DNA测序 新等位基因 HLA—B*35:03:07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受检者共122例,体检年限均在2012年8月~2013年6月之间,将其通过抽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体检者。其中一组体检者自行常规体检,称为对照组;另一组体检者在体检过程设置护理标识,称为观察组。然后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效率、体检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的体检效率、体检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体检中心的护理管理之中,可有效提升体检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体检中心 护理管理
  • 简介: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常需留置多种导管,护理时常需反复牵拉导管以正确辨别。若护理不当可致导管脱落、判断错误而引起操作差错而影响患者康复。2013年1月至3月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导管彩色防水标识签,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1标识的设计护理部根据各科室在导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危重患者的置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及置管情况统一设计标识,能充分表达识别对象相关重要信息。

  • 标签: 彩色防水标识签 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手术护理风险控制眼别标识的应用价值,望能对手术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 方法 : 把 2016 年 09 月~ 2017 年 01 月 期间本院 治疗 400 例 眼部疾病 患者 纳入该次 研究, 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探析,参照组 200 例患者未进行眼别标识,实验组 200 例患者进行了眼别标识,分析两组眼部疾病患者的 护理 效果 。 结果 :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3.5 % ,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6.5 % ,将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的意义存在( P < 0.05 )。 实验组出现风险的概率为 6.5% ,参照组患风险发生概率为 13.5% , 将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的意义存在( P< 0.05)。结论 : 在进行眼部手术的过程之中控制护理风险,能 够降低手术过程之中风险发生概率,能够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在临床之中适合应用。

  • 标签: 眼别标识 眼部疾病 手术护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于肿瘤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应用管道标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是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管道标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干预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事故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