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万爽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例数为4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为患者配合万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用药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万爽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万爽力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医院2016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EFI)主动监测数据,并分析预防策略。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2600例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并分析AEFI主动监测的数据,包括AEFI类型、性别、年龄、发生距离接种时间、发生月份、接种疫苗次数和临床表现情况。结果本组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2600例幼儿中经过监测发现共有59例发生AEFI,AEFI发生率为2.27%;一般反应的构成比(96.61%)远高于异常反应(3.39%),且男性、年龄≤3岁和>3岁且≤5岁、发生距离接种时间≤1d、4-6月、7-9月和10-12月、接种疫苗次数>3次的构成比均较高,且59例患儿均有发热症状,多伴有局部红肿表现,部分患儿伴有硬结表现。结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AEFI的发生率较高,经过监测分析可了解其基本临床特征,有助于制定防控措施。

  • 标签: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接种不良事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质污染处理成了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质卫生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实现对城市供水水质实时监测及水质污染应急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的概述、逻辑层次、功能体系、处理流程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录入模块、水质监测及应急事件处理模块。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以Flex作为前端展示技术、将MapGISK9IGServer作为地图服务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城市供水时空数据进行一站式管理,实现对城市饮用水的水质指标监测和应急处理。

  • 标签: 城市饮用水 卫生监测 信息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取本次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对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CHF体重管理量表对其体重监测依从性进行调查,后分析结果。结果影响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以及体重管理相关知识;影响患者体重监测依从性的独立因素包括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及文化程度。结论影响体重监测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其中文化程度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差,应对此类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由此提高其体重监测依从性。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体重监测依从性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3年至2016年永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流感流行趋势,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预防控制流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流感监测点医院所收集流感样病例(ILI)采集咽拭子,以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毒株型别鉴定。根据所采集流感样病例对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收集到流感样病例标本共计2483份,经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的流感病毒168株,总分离培养阳性率占比6.77%;这4年中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活跃,在2014-2015年度成为优势流行株,2013年-2016年则是B型、H3N2亚型两种病毒交替流行;新甲型H1N1流行态势较低;在每个监测年份中流感病毒在冬季呈现流行高峰期,有两个年度在夏季呈现流行小高峰期,主要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从年龄段分析,流感病毒以5-15岁年龄组分阳性率最高。结论永州市2013年至2016年间流感病毒流行态势整体维持平稳;每年流感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夏季流感偶尔呈现流行小高峰,H3N2亚型病毒在几个年份中流行趋于活跃。重点做好冬、春两季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对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态势与病原学变化做好监督,可及时研究分析是否存在发生流感病毒变异情况。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患者心电图监测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及心率变异情况,其中,急性脑卒(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60例,非心脑血管者患60例,患者发病1周内,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实际心电信号,患者24h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分析并比较患者的24h平均心率,比较患者24h室性、室上性心率失调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研究组脑卒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在SDNN、rMSSD、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相比较其在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急性脑卒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较低,患者交感与副交感间的平衡被打破,其心率变异性降低。

  • 标签: 急性脑卒 动态心电图监测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失常性冠心病的诊断与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至2018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检查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病变部位的检测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h监测患者的心率以及冠脉缺血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为心肌缺血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3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作为研究组,选同期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动态心电监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和阵次比例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发作期动态心电图ST段降低幅度无差异性。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能提高监测的灵敏度,能在发作情况准确检出,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卧位对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计算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期刊网等途径,以“不同卧位”、“中心静脉压”、“影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针对所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资料中,共涉及288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30°半卧位和45°半卧位时所测量的CRP水平均与平卧位时测量的CV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当尽量采取同一体位对患者的CVP进行监测,针对无法采取平卧位进行CVP监测的患者,应当采取其他体位对其进行CVP监测,避免频繁更换体位对患者的CVP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 标签: 系统评价 卧位 中心静脉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进行探究。方法对于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查并鉴定其结核菌种,将结核分枝杆菌使用药物敏感性对其实施检测耐药性,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此次探究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性别对于肺结核的病理构成无显著意义,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肺结核男性患者多以青壮年为主,患病人数的不同年龄层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肺结核患者多以老龄人为主,年龄层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培养的菌种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则以新发患者为主,该病例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的耐药了较高,对比不同的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均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情况较高,要及时进行对耐药肺结核的防治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出台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相关医疗政策。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不同消毒暖箱的细菌学动态监测,对强化消毒方案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应用暖箱物表采样的方法,选取NICU的60个使用中的新生儿暖箱物表作为监测对象,按强化消毒法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根据动态监测的暖箱物表细菌学分布特征,评价不同消毒方案的效果。结果第3,4天进行强化消毒都能使检出致病菌的暖箱数显著下降,平均检出率从对照组的6.55%下降到了2.28%,并且能使暖箱表面细菌首次出现时间平均推迟2天,强化消毒法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非发酵菌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在NICU暖箱的消毒第3,4天采用强化消毒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和有效地阻断医院感染的物表传播途径,但对非发酵菌属的消毒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生儿暖箱,强化消毒法,细菌学监测,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变化的各项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最高收缩压与最低收缩压的差值、最高舒张压与最低舒张压的差值、日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日间平均舒张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

  • 标签: 动态血压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该院临床上分离出的200株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敏感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革兰阳性球菌125株,病菌株共有200株,革兰阴性杆菌75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它们的耐药性和药敏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根据致病菌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对各个科室送检的微生物进行检查,并检测细菌的耐药性以便及时发现耐药菌株,以此减少医院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降低耐药菌株的出现率。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痫性或非痫性发作性事件的识别与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6月西京医院脑电生理监测中心拟诊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 156例,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 35例 (22.4%)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总发作次数达 109次,其中 34例可见发作时同步痫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痫, 1例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而诊断为非癫痫发作, 14例根据视频脑电监测结果修正了发作类型的诊断。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发作性事件的正确识别对癫痫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鉴别痫性与非痫性发作,尤其应重视对脑电图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科学、综合的判读。

  • 标签: [ ]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事件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对策并分析实验室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到2018年我中心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220例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病因、治疗措施、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实验室监测数据,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实验室监测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时间3-18天,平均时间6.4天。结论通过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加强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可有效提高治愈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实验室监测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基础,同时,绩效管理又作为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绩效管理,是医疗行业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绩效管理不仅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供医院的核心竞争,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医院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问题与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竞争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疾控中心卫生监测、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2月我中心统计上报的54次存在质量问题的微生物检验、卫生监测事件相关资料作以回顾分析。结果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存在质量问题与检验人员素质、设备配置、检验过程中违规操作、资质认证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疾控中心应提高对卫生监测与检验工作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重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保证卫生监督、检验结果准确,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与控制管理效果。

  • 标签: 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 微生物检验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在麻醉诱导之前,先采取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穿刺桡动脉,将动脉导管置入,采取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在右侧手臂采取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系统稳定之后,同时监测两侧的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水平。5分钟之后,对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平均压水平做出统计。并且对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做出统计。结果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间,舒张压的差值是(3.23±7.14)mmHg,收缩压的差值是(0.08±8.36)mmHg,平均压的差值是(2.62±6.87)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在全身麻醉当中,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可在连续、无创的基础上,确保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与安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全身麻醉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病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