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去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试验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瓣减压术,对照组予以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水平。结果以术前中线偏倚状况为依据,当术前中线偏倚>1cm时,试验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脑内血肿大小分层方面,两组患者死亡率、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但预后效果不显著。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使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120例来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提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MATTA、Tornetta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2.8±0.5)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85.83%,髋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率,术前22.5%,术后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异位骨化0级84.17%,无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安全性比较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盆骨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Analysis of pelvic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 reductio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手室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生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对照组35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失败6例,抢救成功率为82.3%,观察组35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3例,失败2例,抢救成功率为94.3,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创伤 多发伤 手术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术对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后Cobb角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脊椎V型截术治疗。比较两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手术后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水平;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obb角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角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V型截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恢复Cobb角,降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 术后Cobb角 复发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颞肌下瓣开颅与大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颞肌下瓣开颅治疗,对照组行大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肌下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改善。

  • 标签: 颞肌下骨瓣开颅 大骨瓣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使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120例来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提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MATTA、Tornetta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2.8±0.5)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85.83%,髋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率,术前22.5%,术后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异位骨化0级84.17%,无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安全性比较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盆骨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骨折愈合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VS75.0%,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能够促进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伤口正常愈合和组织再生,提升愈合优良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引流量与全身创伤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试验组(n=52),对照组施以腹腔镜手术,试验组施以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术前与术后1d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试验组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术前与术后1d两组患者的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引流量,但并未增强全身创伤反应程度。

  • 标签: 开放手术 甲状腺近全切除 术后引流量 全身创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牵引和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功能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股骨骨折患者采取投掷硬币法分成A组(术前实施皮牵引)和B组(术前采取牵引)。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109.34±11.26分钟)、术中出血量(383.64±115.26mL)、术后输血量(349.64±126.24mL)、住院天数(9.15±1.64天)、骨折愈合时间(14.35±2.37周)以及术后膝关节各项功能评分与B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前无需行牵引治疗,采取皮牵引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骨牵引 皮牵引 股骨骨折 手术指标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去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血肿清除术,实验组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基础上实施去瓣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去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双额冠状瓣开颅去瓣减压术,分析组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一周颅内压,以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各自治疗后,选择双侧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的分析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周颅内压方面,均优于选择双额冠状瓣开颅去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参考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具体为87.50%(21/24),明显高于选择双额冠状瓣开颅去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62.50%(15/24),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参考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双侧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标准外伤 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应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天津市急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共8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就现场处置情况将其分组,将给予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救治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急救模式救治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确诊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方案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外科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临床治疗方案,为骨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6年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创伤手术患者,根据有无深静脉血栓分为30例实验组以及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病因、手术外在因素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实验对象内在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对象手术时间外在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配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综合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时间、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疾病等,需要在综合内外在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手术中全身麻醉中常见镇痛剂药物。药效作用大,且起效速度快,在术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小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中,对患者进行麻醉用药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对手术中的创伤性疼痛有很强的镇痛作用,且带来的副作用较小。本研究中,选用瑞芬太尼在小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瑞芬太尼 小骨窗开颅手术 脑出血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对高龄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第2周、第8周的HS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周的HSS评分为(82.3±3.4),术后第8周的HSS评分为(73.6±2.7),护理组患者术后第2周的HSS评分为(75.7±3.3),术后第8周的评分为(73.6±2.7),可知护理组患者的术后第2周和第8周的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有显著提升;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6%,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92%,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高龄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HSS评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龄骨性关节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治疗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文中所纳入的患者均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来院治疗,其患者的例数一共为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膝关节功能分值差异较小,但是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分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治疗期间,采用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较高,能快速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康复护理措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颅血肿清除加去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组优8例,良11例,其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优4例,良6例,其优良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术后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较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加去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开放植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及对治疗优良率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到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出符合本次实验研究要求的患者150名,均为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开放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治疗时间、去除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治疗时间、去除外固定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优良率(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84%),(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疾病患者,让其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开放植治疗,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疾病的好转,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开放植骨治疗 胫骨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疗效 治疗优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