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400件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00件。参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计算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工作压力指数、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低于参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使消毒合格率提升,满足临床质量要求。

  • 标签: 口腔科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记录这两组患者的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5.73±2.65)分,高于常规组的(87.35±5.32)分。观察组患者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结论:在医院内分泌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是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科学的护理模式,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使得入院患者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更加满意,因此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内分泌科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预防其低血糖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结果:2组透析开始时血糖水平较高P>0.05,透析2小时以及结束时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为5.71%,对照组为31.43%,P<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有利于维持其血糖水平稳定并预防低血糖事件。

  • 标签: 糖尿病 血液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胃癌术后患者场内营养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胃癌术后患者纳为参照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记录两组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肠内营养护理缺陷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胃癌术后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共120例作为参照组,同时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组。参照组应用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应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预检分诊。对比两组的满意度、分诊准确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护理综合质量体系指标用来持续改进手术室医疗质量的效果情况。方法:从本院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100例手术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并按手术室是否应用评价护理质综合量指标,均分到两小组。针对研究组,对手术室应用评价护理综合质量指标实施护理;针对基础组,采取普通评价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护理。手术室对比两小组的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者风险护理工作能力的评分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在手术室领域的护理质量、人员能力评分及满意率上,研究组都要较基础组大幅更优,且组间均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均

  • 标签: 评价护理综合质量指标 手术室 改进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在改善心功能III-IV级患者容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0例心功能III-IV级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收入,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组内分别有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患者依从性和再入院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护理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T)值相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SD和LVEDD明显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6MWT长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间隔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5.56,高于常规组的77.7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74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观察组(3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7例),观察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且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的实施中,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率分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112例,其中血源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血透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完成数据分析后杜比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3.57%,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86%,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的5.36%,对照组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的19.6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0%,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干预方面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透析期间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有效降低护理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透 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2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改进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在未持续质量改进的情况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持续质量改进的情况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医院感染率。结果: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性、消毒隔离、文书书写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在医院感染率方面,实验组总感染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心理应激反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质量改进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指数、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血压 心理状况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新冠疫情期间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新冠疫情期间门诊收治的148例就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2020年4月门诊预检分诊开始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按照本次研究对象门诊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门诊预检分诊常规管理)与实验组(74例:门诊预检分诊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准确率(97.29%)以及患者对门诊预检分诊护理满意度(97.29%)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管理 新冠疫情期间 门诊预检分诊 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诊优质护理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0例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患者25例,实验组患者25例。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中也同样优于对比组(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结论:急诊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常规护理 急诊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分别采取室温冲洗液和32-36℃恒温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冲洗时间、冲洗液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路感染、血凝快堵管发生率,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24h膀胱出血率,均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接近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尿路感染,膀胱出血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持续膀胱冲洗 冲洗液温度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  摘要:系统地以完善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体系,明确管理的原则以及管理目标,及时修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考核标准以及强调急诊工作的连贯性等方式、方法完成了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改进,力争使急诊科室的病人和家属对急诊科室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有所提升。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质量 改进
  • 简介:  摘要:系统地以完善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体系,明确管理的原则以及管理目标,及时修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考核标准以及强调急诊工作的连贯性等方式、方法完成了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改进,力争使急诊科室的病人和家属对急诊科室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有所提升。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质量 改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对孕期产妇进行运动干预后对产程时长以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机选出某院建档立卡的单胎妊娠孕妇共计1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最早2019年1月,最晚选取时间2019年6月。将所有孕妇进行标号,并利用随机数法对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然后通过后续的随访,选出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孕妇共计146例,其中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3例和83例。两组入选的孕妇均需要通过常规产检,并提供知识宣导、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同时干预组的孕妇需要额外进行运动护理法进行干预。在调查研究结束后,需要对孕妇的阴道分娩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后3个月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VRP)及阴道收缩压(VSP)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孕妇通过持续运动干预,上述中的各项指标的表现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孕妇采用科学有效的运动管理措施,有利于缩短孕妇分娩所需的时间,降低因为分娩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有利于孕妇的后期恢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医护人员需要注重运动护理干预这一措施,针对每一位孕妇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护理策略,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孕妇的安全。

  • 标签: 孕期运动 产程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儿科患儿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对比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是83.33%,完全依从11例,部分依从14例,不依从5例;参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56.67%,完全依从7例,部分依从10例,不依从13例。研究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儿科 持续质量管理 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骨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其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科室,具有病情复杂、就诊量大等特点,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就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但常规培训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骨科护士培养方法。分层次培养的推行有效改善了常规培训的不足,其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多样化的培养,保障了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有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将对骨科护士分层次培养的相关内容予以综述,以促进护理质量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骨科 护士 分层次培养 护理质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性护理在高脂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64例高脂血症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20年5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持续性护理,对比两组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HDL-C、TG、LDL-C和TC比较,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

  • 标签: 高脂血症 持续性护理 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