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6~9h内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叫颐性分析27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发病距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6~9h,头部CT未显示脑出血和明确的梗死灶,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采用球激酶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以1.5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结果在27例溶栓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寒的有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有15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的有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0例,心源性卒中7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的为5例,部分再通(TICI分纵:2级)的为15例,未再通(TICI分级:0~1级)的为7例,血管再通率为74.1%,总病死率为14.8%。20例动脉例佯硬化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0%,死亡率为0;7例心源性尊中患者,溶拴治疗后血管再通半为28.5%,死亡率为4/7。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忠者的NIHSS评分和修订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头部CT未显示有明确梗死灶的前提下,6~9h内选择动脉溶俭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时间窗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经中国微循环学会批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备案,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李延峰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做了重要讲话: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转化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这一新的模式注重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微循环研究结果和神经变性疾病临床预防和治疗之间如何转化,也就成为神经变性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重视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为最终治愈此类疾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微循环学会 神经变性病 专业委员会 转化医学 疾病学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希腊学者Papakostas等报道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牛心包补片的早期及远期结果。他们回顾性分析了过去12年中单中心使用牛心包补片缝合的238例患者(256例次)CEA的数据,统计分析了补片相关并发症(再狭窄、感染、动脉瘤生成)以及早期和远期(12~144个月随访)的临床结局。该组术后30d卒中发生率为1.2%(3/256),无一例死亡,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9/256),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3%(11/256)。

  • 标签: 远期结果 临床结局 卒中发生率 再狭窄 血管缝合 损伤发生率
  • 简介:近年来开展的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优点,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种方式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诸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是由于手术中完全或部分钳夹主动脉所致。易扣Ⅱ吻合术辅助器是特别为减少主动脉侧壁钳的使用而设计的一种桥血管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用器械,是一种一次性的棘齿夹,由一个把手和两个相对的钳夹构成,与侧壁钳相比,

  • 标签: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易扣Ⅱ吻合术辅助器 升主动脉粥样斑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lye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对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并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抛硬币法),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11例.实验组急诊PCI治疗前即使用替罗非班并持续静脉注射32-36h,对照组则不使用替罗非班。两组均于术后24h及术后第7天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阵发性速率型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术后24h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RV的各项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术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5%±3.26%VS.49.94%±4.95%,t=-2.238,P=0.026)。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前使用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能改善患者的HRV,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h以上)15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行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患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应用EV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volumeindex,SVI)数值。应用Altman-Bland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儿术后12、24、48h的CI、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法测的CI及SVI与传统TTE测量的CI及SVI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EV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准确有效。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心排血量
  • 简介:目的评估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与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应用TubridgeFD治疗的28例(共28个)颈内动脉囊状宽颈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28个动脉瘤大小为11.3~44.0mm,平均(21.6±7.1)mm.共置入Tubridge支架33枚,除1枚支架未能完全打开外,其余均成功置入目标位置.②28个动脉瘤中18个动脉瘤内填塞了弹簧圈,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瘤颈残留2例,大部栓塞16例;10个动脉瘤采取单纯FD治疗,置入FD后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对比剂充盈方式改变,瘤内对比剂滞留明显,其中7例术后瘤体充盈体积明显减少(5例充盈率减少为0~50%,2例充盈率减少≥50%).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操作相关出血性或缺血性事件.③临床随访过程中(6~30个月,平均19个月),5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症状加重,13例患者症状缓解,6例改善,4例稳定.④术后25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5~24个月,平均9.9个月),其中18例动脉瘤影像学治愈(72%),6例改善(24%,仅为少量瘤颈残留),1例稳定(4%);支架覆盖的分支动脉均保持通畅,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结论TubridgeFD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本组资料仅为单中心随访结果,长期疗效仍有待于前瞻性多中心的对照研究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随访研究 血流导向装置 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
  • 简介:目的评价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脉侧支循环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60例并成功开通靶血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Rentrop方法评价侧支循环情况,有侧支循环组16例,无侧支循环组4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h、7d抽取静脉血行NT-proBNP检查,术后7d、30d应用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情况.结果STEMI患者急诊PCI后有侧支循环组24h和7d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988.0(628.2~1658.0)pg/ml比3023.0(1947.5~4935.5)pg/ml,832.0(501.7~1062.0)pg/ml比2219.0(1149.0~3445.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Killip分级≥2级的比例为6.2%比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结果比较,PCI术后7d有侧支循环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侧支循环组[(53.4±7.1)%比(47.1±8.4)%,P<0.05];术后30d门诊随访心脏彩超结果有侧支循环组LVEF依然高于无侧支循环组[(56.3±6.9)%比(49.5±8.9)%,P<0.05].结论早期开放的侧支循环可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T-ProBNP水平并且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N端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
  • 简介:美国学者William等比较局部脑组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12道脑电图技术在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夹闭颈动脉过程中脑缺血方面的价值。他们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对单中心经过术前筛选的年龄〉18岁、行单侧CEA的90例患者术中除脑电监测之外,还通过放置在双侧眉弓上方的感应器对患者进行连续近红外光谱监测。剔除17例患者,对其余73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术中脑电监测结果,有4例患者(5.5%)需要行术中转流。采用颈动脉夹闭前1min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和夹闭后5min内的最低值,对手术侧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的绝对值每下降1%、较基线值相比每下降1%,术中转流的可能性升高50%(以绝对下降值计算:OR=1.50,95%CI:1.03~2.26,P=0.03;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技术 定量监测 脑电监测 价值 脑组织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率、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水平,改善临床临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血糖控制率,进而提高了临床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胰岛素 个体化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检测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的OPCABG手术病例,仅纳入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共154例.收集围术期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OPCABG-PoA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吸烟、总胆固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术前血清Apelin值与OPCABG-PoAF具有相关性,其中总胆固醇(B=0.874,Wald=8.506,P=0.004,OR=2.396,95%CI1.332~4.310)、左室舒张末期容积(B=0.017,Wald=6.305,P=0.012,OR=1.018,95%CI1.004~1.031)和术前血清Apelin值(B=0.000,Wald=4.107,P=0.043,OR=1.000,95%CI0.999~1.000)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pelin值降低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Apelin值检测对OPCABG-PoAF具有预测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