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冲洗方式对两种管内常用消毒药物的清除效果。方法:将90颗单前磨牙去除冠部,形成13mm标准长,在根尖部建立标准人工沟,分别放置三联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封药2周。使用常规针筒冲洗、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配合10mL1%NaOCl溶液进行冲洗。经体视显微镜放大后对人工沟内药物残余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各组的冲洗效果。结果:三种冲洗方式均未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对三联抗生素糊剂的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但均显著优于针筒冲洗(P<0.01);超声冲洗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明显优于针筒冲洗(P<0.01),声波冲洗器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与其他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P>0.05);同种冲洗方式对两种不同药物的冲洗效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有冲洗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使用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可提高清除根消毒药物的效果。

  • 标签: 根管冲洗 药物残余 氢氧化钙 三联抗生素糊剂
  • 简介:目的:比较HyflexX-File、手动镍钛锉、Triple-FlexFile、C锉和手动不锈钢K锉在树脂模拟管制备通畅通道的成形能力。方法:40个模拟,随机分为5组(n=8),分别制备通畅通道,记录制备时间;使用Photoshop和ImageJ测量制备前后的重叠图像,从根尖止点开始,每隔1mm测量内外侧壁树脂去除量,计算中心定位能力。结果:Triple-FlexFile和手动不锈钢K锉制备时间最短(P〈0.05)。在弯曲内侧壁,HyflexX-File、Triple-FlexFile和不锈钢K锉切削量大(P〈0.05)。HyflexX-File在根尖段的中心定位能力最优,Triple-FlexFile与HyflexX-File在直线段偏移较少。结论:镍钛材质的HyflexX-File和高弹性不锈钢材质的Triple-FlexFile制备时间短,中心定位能力好,且可实现全工作长度预敞。

  • 标签: 通畅通道 成形能力 模拟根管 Hyflex X-File Triple-Flex
  • 简介:目的:比较四种连续冲洗(气)条件下机用镍钛锉预备数情况,探讨何种方法可以增加预备数量。方法:建立透明树脂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机用ProTaperUniversal(PTU)F1型锉进行预备,记录干钻、干气、水气与水流组四组不同冲洗(气)预备条件下预备的数量。结果:四组预备的数分别为:干钻组3.80±2.24;干气组3.77±1.73;水气组5.73±3.00;水流组7.71±2.07。结论:水流法最有助于增加预备的数量,其次是水气法,最后是干钻法和干气法。

  • 标签: 根管预备 机用镍钛锉 冲洗法 模拟根管 器械分离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钙化患牙,采用CBCT扫描,处理所得数据,获得牙体和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及任意平面图像,确定形态、钙化段的位置、钙化长度等,在牙科显微镜引导下使用超声器械疏通.统计成功率。结果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形态及走向、钙化部位、钙化部分的长度及变化趋势:36例钙化中,成功疏通的管有34例,成功率为94.4%:另有2例为全段钙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CBCT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钙化的位置,形态及走向,为治疗提供可靠信息。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根管钙化:锥形束CT 牙科显微镜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B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冷侧压充填;C组:采用不锈钢K锉预备+热牙胶充填;D组:采用不锈钢K锉预备+冷侧压充填。各组牙齿充填完成后将根尖5mill内牙根垂直牙长轴每隔1mm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a=0.05。结果C组在峡区充填效果最差,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充填效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K锉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组合不适合峡区的充填。

  • 标签: 根管峡区 根管预备 热牙胶 冷侧压
  • 简介:镍钛合金器械因其具有超弹性及形状记忆能力已在预备中广泛应用,但因镍离子释放致癌及易发生器械分离、易腐蚀等缺点,近年来表面改性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表面改性可使材料表面形成生物活性薄膜,有效抑制镍离子析出,增强其抗腐蚀性,改善其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机械去除法、表面氧化法及表面涂层技术等.本文对镍钛合金器械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后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镍钛器械 表面改性 抗腐蚀性 抗折性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中产甲烷古细菌的多样性,建立基于功能基因--甲基辅酶M还原酶(methylcoenzymeMreduc-tase,MCR)基因α亚基(mcrA)的系统发育树。方法: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选择性扩增感染中产甲烷古细菌的mcrA片段,在此基础上建立mcrA克隆文库。通过蓝白斑筛选的方法,筛选出阳性重组克隆子,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获得重组克隆子中的插入片段mcrA序列。利用Clustalx和Mega4软件包分析mcrA序列,对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4例样本的其中1例检出了产甲烷古细菌;构建了基于mcr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随机选出的8个mcrA克隆片段高度同源,均为类口腔甲烷短杆菌序列型。结论:本例感染中产甲烷古细菌的多样性局限于类口腔甲烷短杆菌序列型。

  • 标签: 根管感染 产甲烷古细菌 MCRA 基因 系统发育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区横截面的形态。方法选择15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单牙11个,双根牙4个),利用Isomet低速金刚砂切片机,在距解剖根尖1、2、3、4、5、6mm处垂直牙体长轴切割。然后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利用PhotoshopCS8.0软件测量各截面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按标准记录横截面的形态。结果共获得切片111个,共138个,其中长椭圆形发生率为42.0%。单牙的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以长椭圆形形态为主,其发生率向根尖降低;双根牙的颊颊舌径大多小于近远中径,但腭颊舌径均大于近远中径,长椭圆形发生情况更复杂。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区横截面形态复杂,可能影响治疗的质量。

  • 标签: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尖 根管 长椭圆形
  • 简介:本文报告了一例上颌左侧侧切牙颈部侧穿并伴有根尖病变的病例。侧穿的患牙由于其复杂的缺损情况,为治疗带来技术上的困难。此病例选择了牙髓手术治疗,对根尖和侧的病变进行搔刮,根尖切除后倒预备,使用银汞合金对根尖倒充填及对侧穿位点进行最终的充填。随访10年后该患牙临床无症状,X线检查牙槽骨逐渐愈合。

  • 标签: 根管 银汞合金 牙髓 长期疗效 手术治疗 根尖周炎
  • 简介:外伤造成的前牙牙折很常见.一般情况下.冠折及部分冠折的病例在治疗后做烤瓷冠修复.按口腔修复的传统理论.对大部分折的病例予拔除断根后义齿修复或种植牙修复治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拔牙.特别是牙冠完好的前牙根折病例。本研究尝试对此类病例进行治疗之后以铸造纯钛桩固定.经过3个月至1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前牙根折 保存治疗 钛桩 铸造 根管治疗后 烤瓷冠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上中切牙正畸治疗吸收状况,探讨影响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名资深医生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所完成的正畸病例中,随机选择233例(男85例,女148例)。分为成人组90例,平均年龄(21.73±3.68)岁;青少年组143例,平均年龄(13.37±1.81)岁。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观察上中切牙牙根形态与长度变化,评价上中切牙根吸收状况。结果233例患者中的13例上中切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吸收,吸收发生率为5.58%。成人女性拔牙矫治组的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高于青少年女性拔牙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中,女性拔牙矫治患者的吸收程度较男性拔牙矫治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拔牙,其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的上中切牙根吸收发生率较高。正畸吸收原因复杂,治疗前应详细分析各种吸收易发因素,以减小正畸吸收的发生和程度,维持正畸牙齿的健康。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中切牙 根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冲洗液残余药量抗菌活性,为选择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冲洗药物提供实参考依据。方法:制备牙本质片样本60个随机分成6组,分别浸泡于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5%、5.25%次氯酸钠溶液、17%乙二胺四乙酸(EDTA)、10%柠檬酸溶液和2%氯己定溶液中,随后将样本置于400μl粪肠球菌细菌悬液厌氧培养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Bioimage-L软件统计活菌体积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计算每组冲洗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比率。结果:2%氯己定溶液组活菌数最少能抑制99.9%细菌生物膜形成,次氯酸钠溶液组活菌数多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差分别抑制13.3%、18.8%细菌生物膜形成,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与10%柠檬酸溶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次于2%氯已定溶液组分别能抑制43.8%与45.3%细菌生物膜形成。结论:五种冲洗液中2%氯己定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

  • 标签: 粪肠球菌 生物膜 牙本质
  • 简介:目的:利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老年人下颌前磨牙扁的预备。方法:因龋坏、颈部楔状缺损和牙合面重度磨损所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以及因固定修复要求进行治疗的共69例,82颗下颌前磨牙。k锉或protaper镍钛锉常规预备后,再使用显微镜超声管工作尖处理扁形,以完成预备。结果:常规治疗后显微镜观察扁并超声处理54颗牙齿,28颗常规预备后未见管壁有遗留,其中5颗第一下颌前磨牙为双根。结论:利用显微镜并使用超声管工作尖ED20、ED40能有效地预备管壁而去除遗留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的牙本质,完善根预备,有助于提高根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显微镜 老年人 扁根管
  • 简介:目的:液体转移法评价桩道预备对4种充填材料充填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2颗人上颌前牙截冠后统一工作长度为16ram,样本随机分组为Endoln~thasone组、AH—Plus组、Vitapex组和国产组,每组8个样本。根据充填材料不同进行预备及充填。一周后液体转移法测量桩道预备前微渗漏。桩道预备后,再测量微渗漏。实验数值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取α=0.05。结果:Endom6thasone组、AH-Plus组的桩道预备前和桩道预备后无统计学差别。Vitapex组、国产组的桩道预备后微渗漏下降,与桩道预备前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桩道预备不影响Endom6thasone、AH—Plus充填后的微渗漏;桩道预备使Vitapex、国产充填剂充填后的微渗漏下降。

  • 标签: 液体转移法 桩道预备 根管微渗漏 根管充填剂
  • 简介:Sturge—Weber综合征表现为面部皮肤葡萄酒色斑、青光眼和软脑膜血管瘤。出生时患有面部葡萄酒色斑的儿童有脑组织受累的危险.此类儿童及幼儿多表现为癫痫发作及其他神经受损症状,但神经缺陷的发展有所不同。CT和增强MRI可对颅内病变做出诊断.但对无症状的婴幼儿患者敏感性降低。75%的患者存在癫痫发作,此病的临床过程及功能成像提示.脑灌注损伤及癫痫发作是神经缺陷的原因。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癫痫发作 软脑膜血管瘤 葡萄酒色斑 婴幼儿患者 治疗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右上前牙腭侧萌出.否认相关系统性疾病且无家族史.二、临床检查1.面部:左右基本对称,微笑时右上前牙区露有空隙(图1).2.口内检查:恒牙,双侧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牙列中线不正,上中线右偏2mm,13低位且近中旋转,11和12腭侧异位,拥挤度为上颌5.8mm,下颌3.1mm,Spee曲线曲度4mm.前牙覆盖1.1mm,覆(牙合)1.1mm,上前牙牙轴唇倾.Bolton指数分析:前牙比为79.16℃;全牙比为92.35℃.(图1)。

  • 标签: 上前牙区 正畸治疗 腭侧 Bolton指数分析 成角 冠根
  • 简介:目的了解Er:YAG激光牙周治疗对牙根面形态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用于牙周袋消毒(80mJ,10Hz)的Er:YAG激光照射离体牙根面,扫描电镜下观察对面的影响并与激光脱敏(60mJ,2Hz)后的面进行比较。结果激光牙周袋消毒后表面产生熔融,呈鳞片状覆盖面;激光脱敏后面表层被完全去除,露出整齐粗糙的牙本质。结论激光牙周袋消毒后对面有影响,但小于激光脱敏对面的影响。

  • 标签: ER:YAG激光 牙周治疗 根面
  • 简介:目的探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联合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在磨牙狭窄的预备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需行治疗的磨牙根狭窄患者125例(患牙125颗),采用PathfileTM镍钛锉进行预处理,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125颗患牙的419个中,409个形态好,7个未能完全疏通,无台阶、根尖堵塞、偏移及侧壁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有3器械折断于根尖段.恰填403个,10个因未完全疏通、无法到达根尖孔或断针而欠填,6个超填.结论采用机用PathfileTM镍钛锉疏通狭窄的根尖段后再以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完成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且较少出现并发症.

  • 标签: 根管预备 镍钛器械 狭窄根管
  • 简介:目的:研究白行研制的桩用复合材料及其环氧树脂基体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初步评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分别用50%和100%的石英纤维复合材料以及50%和100%环氧树脂的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2d、4d、7d后,测定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以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O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各观察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复合材料及其环氧树脂基体的细胞毒级为0—1级。结论:自行研制的桩用复合材料及其树脂基体无细胞毒性。

  • 标签: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复合材料 根管桩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4种机用镍钛系统体外预备后产生牙本质微裂的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预备器械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鞍钢集团总医院口腔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口腔科门诊拔除的新鲜完整下颌切牙为研究对象,按统一标准选择125颗样本制作研究模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样本平均分为5纽,4个预备纽分别应用机用ProTaperNext(N纽)、WaveOneGold(W组)、M3-Pro(M组)、ProTaperUniversal(P组)进行预备,余下一组作为对照(C组)不进行预备。在距根尖3、6、9mm处水平切割牙根,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截面出现牙本质微裂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未预备的C组没有发现牙本质微裂,P组产生微裂的牙数与N组、W组和M组分别对比均有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预备组在距根尖3mm处产生微裂的牙总数对比距根尖6mm处和9mm处有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用镍钛器械进行预备可能造成牙本质微裂,在距根尖3mm处产生的微裂要显著多于距根尖6mm和9mill处;相较ProTaperUniversal,使用ProTaperNext、WaveOneGold和M3-Pro可显著降低微裂的发生率。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牙本质微裂 牙根纵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