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重要治疗手段,而冠状动脉分叉小血管病变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较常见,普通囊扩张后易出现不良反应,会影响分支血管血流,急性闭塞仍会引起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药物涂层囊作为新的介入技术适合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然而,关于药物洗脱囊与普通囊在冠脉分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药物囊与普通囊在冠脉分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另一重保障,为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球囊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析宫颈扩张囊加催产素引产和单纯催产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引产的孕妇妇共6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孕妇Bishop评分均≤6分,其中宫颈管消退评分≤1分。对照组孕妇进行单纯催产素引产,观察组孕妇进行宫颈扩张囊加催产素引产。比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两组孕妇分娩时间、总产程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分娩时间、总产程时间等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周≥41周或因其他因素需终止妊娠的足月孕妇,宫颈条件不成熟进行宫颈扩张囊加催产素引产可有效降低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扩张球囊 催产素 促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自1974年Serbinenko首创同轴可脱性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以来,该技术经过不断改良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现将2000年至2004年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应用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性球囊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运用分娩助产联合按压合谷穴的效果。方法 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该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70例,并进行1至70编号,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35例,在分娩过程中对应的护理干预工作都按照常规形式展开,作为对照组,在对余下产妇进行分娩期间护理的过程中则需要将分娩助产联合按压合谷穴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分娩疼痛评分、分娩结局进行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分娩球助产 按压合谷穴 分娩疼痛 分娩结局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的表面修饰作用会对载体的穿透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叶酸配体和细胞穿膜肽分别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在堆积法建立的肿瘤模型上实时分析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作用对于纳米脂质载体的肿瘤穿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穿透肽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不论是从穿透深度还是强度上,在穿透早期都具备更好的穿透肿瘤能力。

  • 标签: 纳米脂质载体 肿瘤球 堆积法 叶酸 细胞穿膜肽
  • 简介: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用于连接于人工晶体的金雀异黄素微。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金雀异黄素微,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动态透析法评价微的体外释放。结果以水相与油相的比值和聚乙烯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较优的处方为聚乙烯醇浓度0.88%;水相与油相的比值为6.46。通过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73.72%、6.70%和34.21μm,与方程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1.25%、1.33%和7.81%,微球体外168h累计释放率达64.53%。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处方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金雀异黄素微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并且满足长效缓释的要求。

  • 标签: 金雀异黄素 微球 星点设计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与双囊导管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80例孕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研究组采用双囊导管促宫颈成熟,比较两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促宫颈成熟后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促宫颈成熟前评分,且研究组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地诺前列酮 双球囊导管 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COOK双囊促进宫颈成熟并引产,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引产的产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组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引产采用小剂量催产素进行干预,研究组则采用COOK宫颈扩张囊促进宫颈成熟。对比两组患者引产结局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引产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且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COOK宫颈扩张球囊 促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分娩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效果,以及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中,抽选72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以上初产妇经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的36例产妇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的36例产妇同时开展分娩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就两组产妇的产程、满意度展开比较,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临床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分娩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工作,可以减少产程时间,促进自然分娩率以及产妇满意度提升。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助产护理 初产妇 满意度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宫颈扩张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组孕妇共65例,均为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进行引产的足月妊娠孕妇,按治疗意愿将孕妇分为药物组与囊组,药物组33例给予缩宫素引产,囊组32例给予宫颈扩张囊引产,对比两组孕妇宫颈成熟度与引产安全性。结果:引产前两组孕妇Bishop评分(2.86±1.03)分、(2.90±0.97)分比较,P>0.05;引产后两组孕妇Bishop评分均较引产前增高,且囊组Bishop评分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相比药物组,囊组产后出血量显著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引产中使用宫颈扩张囊有助于提高孕妇宫颈成熟度,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引产安全。

  • 标签: []宫颈扩张球囊 足月妊娠 引产 宫颈成熟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接受腹主动脉囊阻术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以 78 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予以腹主动脉囊阻术进行治疗,将护理模式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系统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系统护理组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2.6% )显著低于常规组( 15.4% ),实验组术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对比性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腹主动脉囊阻术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中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不良情绪,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护理干预 腹主动脉球囊阻术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估Cook宫颈囊与催产素应用于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方法155例待产孕妇均出现引产指征,且均为单胎头位。根据引产方法不同分为A组(79例)和B组(76例)。A组产妇给予Cook宫颈囊引产,B组产妇给予催产素引产。对比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分娩情况。结果A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7.47%高于B组的8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临产时间(10.82±2.21)h短于B组(22.84±3.15)h、总产程(7.25±1.55)h短于B组(10.63±7.24)h,引产成功率为93.67%高于B组的82.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催产素相比,Cook宫颈囊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和分娩结局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Cook宫颈球囊 催产素 促宫颈成熟 引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子宫颈扩张囊和欣普贝生的效果分析。 方法: 将我院自 2018年 8 月至 2019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通过计算机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分别纳入 48 例产妇,参照组产妇实施欣普贝生进行引产,试验组产妇实施子宫颈扩张囊进行引产,对比两组 产后出血量、总产程及新生儿 1min Apgar 评分、应激反应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产后出血量及应激反应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总产程短于参照组,新生儿 1min Apgar 评分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 ,数据存在统计学循证意义。 结论: 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子宫颈扩张囊对比欣普贝生效果更佳显著,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水平,较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总产程,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 欣普贝生 足月妊娠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囊反搏装置(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28例在IABP下行PCI术,20例直接PCI患者。监测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及并发症。结果IABP组血压明显增高(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IABP联合PCI治疗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阶段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窄行囊扩张术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此类患者102例,并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51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P

  • 标签: 行为阶段护理 动静脉内瘘 球囊扩张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观察经皮穿刺囊压迫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2月本院接收受的88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皮穿刺囊压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与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2.16±0.47)低于对照组(2.84±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43.18%);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探析围术期护理应用在动静脉内瘘狭窄行囊扩张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动静脉内瘘狭窄行囊扩张术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之后以不同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中各有患者25例,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之后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狭窄行囊扩张术患者来说,应采取围术期护理予以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改善内瘘状态,提高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