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溶菌酶为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酶活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专一的抑制杀灭作用,是成品酱油的一种良好的天然抑菌防腐剂。本文研究了溶菌酶在酱油中的抑菌防腐效果。结果表明:(1)在酱油中,溶菌酶的抑菌防腐效果理想,且具有缓慢杀菌的功能,其最佳添加量为150mg/kg,抑菌防腐效果比0.1%苯甲酸钠要好;(2)在高盐分含量酱油中的抑菌防腐效果比低盐分含量酱油要好,添加溶菌酶后菌落总数下降趋势更加明显;(3)酱油的巴氏灭菌操作对溶菌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4)在起始菌落总数为10000cfu/ml或以下的酱油中使用溶菌酶能使酱油具有较好的抑菌防腐效果,在货架期内菌落总数增长缓慢,产品质量稳定。

  • 标签: 溶菌酶 酱油 抑菌 防腐剂
  • 简介:微波已经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微波辐射对食品中增稠剂性质的影响,目前尚无人深入探讨。本文选取卡拉胶、明胶和黄原胶这三种常见的食品凝胶剂和增稠剂,将其按比例进行凝胶和增稠后,利用微波进行处理,然后利用质构仪和旋转粘度仪分别考察微波处理前后其凝胶性质和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卡拉胶凝胶的硬度增大,且浓度越高,硬度增加的越显著,弹性显著降低;明胶凝胶与其类似,硬度增大,且浓度越高,增加的越显著,但弹性的变化不显著;黄原胶溶液的黏度也增大。这些实验结果可能都是因为:微波能够促进大分子的运动,加剧了分子间的缠绕,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更加致密,从而使得凝胶的硬度增大,溶液的黏度增大。

  • 标签: 微波 卡拉胶 明胶 黄原胶 质构
  • 简介:介绍了巴氏杀茵乳的生产工艺,针对乳制品中易出现蛋白质沉淀和脂肪上浮等现象,选择了合适的生产工艺及复合乳化稳定剂,以提高产品稳定性及产品档次。结果表明,当酪朊酸钠的用量为0.1%,CMC0.1%,PGA0.05%时,巴氏杀菌乳的稳定性最好;当杀菌温度为70℃,10min时,杀菌效果最为理想。

  • 标签: 巴氏杀菌乳 生产工艺 复合乳化稳定剂 蛋白质沉淀 产品稳定性 脂肪上浮
  • 简介:研究了石崖茶浸泡过程中的扩散系数和传质过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所得浸泡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石崖茶浸泡的动态过程;固液两相溶质的质量浓度差形成了浸泡传质的推动力,与浸泡速率呈正比;粒度对浸提率的影响呈负倒数指数关系。扩散系数随着固相溶质质量浓度的减小呈下降趋势;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符合Arrhniues方程。

  • 标签: 石崖茶 浸泡 动力学 保健茶
  • 简介:棕榈油酸是一种n-7单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发现其在糖脂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对其生物来源,生理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其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做一展望,旨在为棕榈油酸的系统化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棕榈油酸 生理功能 应用
  • 简介:封口包装的食品周围往往填充着静止状态的空气,如封口袋袋食品、纸包装蛋卷冰淇淋等。由于带有密闭的静止空气层,不仅降低了冷却、冻结速度,甚至使食品达不到预定的中心温度。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试验,对丹麦HOYER公司冰淇淋生产线所配套的国产速冻隧道进行了改造设计,为静态空气传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 标签: 蛋卷冰淇淋 刘易斯系数 热平衡 热交换系统 速冻传热温差 冻结时间
  • 简介:我国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蓝色素有栀子蓝色素、藻蓝蛋白及靛蓝。栀子蓝色素是由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制得的。藻蓝蛋白色素多从螺旋藻、蓝藻、念珠藻等藻类植物中提取加工而成。植物靛蓝是用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发酵制成。花青素也是食品中常见的色素,某些花青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食品中的蓝色着色剂使用。作为食品中的蓝色着色剂,研究最多的为紫甘蓝色素。紫甘蓝色素是从十字花科红球甘蓝及紫球甘蓝等的叶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天然色素。本文对我国食用蓝色素的种类、来源进行了概括总结;对食用蓝色素的生成过程进行详细阐述;本文还对食用蓝色素的使用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以期为今后我国蓝色素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蓝色素 栀子蓝色素 藻蓝蛋白 靛蓝 紫甘蓝色素
  • 简介:针对成品辣椒红色素仍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类物质,对辣椒红色素的品质和色价影响较大等问题,本篇实验研究通过对除辣后的辣椒红色素进行酸洗和碱炼的探索,进行酸洗-碱炼新工艺的整合,达到对辣椒红色素的纯化,提高辣椒红色素的品质,采用0.2%浓度的磷酸将辣椒红色素在60℃下酸洗,离心分离后,采用4.5%NaOH溶液在45℃下碱炼并用丙酮萃取,使辣椒红色素色价从149.17提高至297.07。

  • 标签: 辣椒红色素 酸洗-碱炼 色价 纯化
  • 简介:对红曲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曲中的水溶性成份、醇溶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性。但是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物对同一种微生物抑菌效果有差异:同一种溶剂提取物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抑菌效果也不同。

  • 标签: 抑菌性 提取液 红曲 抑菌效果 脂溶性成分 提取溶剂
  • 简介:用黄荆叶的乙醇提取物对6种细菌、2种酵母菌、3种霉菌三大类微生物进行抑菌实验,得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由结果推断出黄荆叶提取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剂,可添加于食品和药物中.

  • 标签: 黄荆叶 提取液 抑菌作用 天然抗菌剂 食品 药物
  • 简介:以藕淀粉为原材料,对淀粉增抗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了物理、化学改性法及脱支酶法多种增抗方法。结果表明:乳浓度在6%时,淀粉粒中直链淀粉分子相互接近的可能性很大,因而能提高抗淀粉的得率;脱支酶的加入促进了抗性淀粉的形成,实验显示在加入脱支酶0.05mL,充分酶解60min时,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而pH调节剂的加入更加丰富了抗性淀粉增抗的方式,其中以三元酸为pH调节剂,在100℃酸解4h时得率最高。通过三种增抗方式的研究,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淀粉增抗的规律,为对抗性淀粉实现生产奠定了研究基础。

  • 标签: 藕粉 普鲁兰酶 抗性淀粉 工艺
  • 简介:采用复因素试验对新型面粉增筋剂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磷酸酯和明矾结合作为面粉增筋剂效果较好,对湿面筋含量不同的面粉利用玉米淀粉磷酸酯的取代度不同.针对不同湿面筋含量的面粉找出了玉米淀粉磷酸酯和明矾的最佳配比.

  • 标签: 面粉 增筋剂 取代度 应用研究 玉米淀粉磷酸酯 明矾
  • 简介:研究了莴笋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30%丙酮及5%氢氧化钠溶液中易于提取,得到绿色粉末状色素,该色素对光、热和糖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莴笋叶 绿色素 理化性质 提取 食用色素
  • 简介:从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现状、检测组织靶点、病毒浓缩方法及效率、检测方法有效性等多个方面评述贝类中诺如病毒的研究现状、进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制定诺如病毒检测技术标准及我国贝类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 标签: 诺如病毒 贝类 检测靶点 病毒浓缩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河鱼含毒状况研究进展(综述)张旭东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河鱼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海域。关于河鱼的毒性和河中毒在世界各国的古书上都有记载,特别是食用情况普遍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本文就河鱼的毒性物质,含毒状况及河毒素...

  • 标签: 研究进展 红鳍东方 食品卫生 海洋细菌 鱼毒性 消化道
  • 简介:介绍了作者在竹叶黄酮(EOB—f)与心脑血管药理相关的研究进展。1)动物模型研究表明,EOB—f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降低动脉硬化危险;2)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表明,EOB-f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TG含量,显著提高血清中HDL—C含量,均优于银杏黄酮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3)体外模拟体系的试验表明,EOB—f2能显著抑制由AAPH诱导的脂质体过氧化,防止Cu^++中介的人类血清LDL—C的氧化;4)最新的药理研究表明,EOB—f能有效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缩小心梗范围;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凝血过程;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竹叶黄酮具有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巨大潜力。

  • 标签: 竹叶黄酮 活性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 Cu^++ 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