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CT仿真结肠镜是CT仿真内窥镜成像(Virtualcndoscopy,VE)技术的一种应用,仿真内窥镜成像这-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可以重建出管腔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大血竹等内腔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的虚拟内镜技术。结肠CTVE对肠管显示范围可从直肠到回盲部,是一种检查结肠内启、肉和肿瘤的新影像学方法。该技术较纤维结肠镜具有安全无

  • 标签: CT仿真结肠镜 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仿真内镜技术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支气管结核患者,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检查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检查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诊断,80例患者中确诊支气管结核68例,其中左支气管结核31例,右支气管结核37例,异物位于气管1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75%、63.24%、33.33%、84.31%、13.79%;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5%、97.06%、58.33%、92.96%、77.78%;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阴、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利于患者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 仿真内镜技术 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和抗癫痫药物作用原理是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电生理技术在癫痫诊断治疗中的虚拟仿真实验”采用“以问题为先导、虚实结合为手段、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科研教学的结合为目标”的设计方案,通过科学整合癫痫动物模型建立、脑电图记录和膜片钳记录三项实验,加强医学生对神经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理解,掌握膜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疾病关系,揭示癫痫发病机制及抗癫痫药物作用原理等。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和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 癫痫 电生理技术
  • 简介:摘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和神经外科医学解剖、手术操作技术相结合,以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现神经外科医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通过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实验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对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包括三维建模技术、碰撞检测技术等。结合神经外科医疗的实验要点,从用户、模型、场景、功能等方面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给出虚拟系统开发总体架构。在分析神经外科医疗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设计基础上指出其主要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对促进神经外科医学实验教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神经外科 虚拟仿真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是新时期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难点,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优势较多,日渐作用下信息化时代下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顺利实现绿色教学的同时也有效训练了各层次学生临床技能,为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教学目标实现埋下了伏笔。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临床技能教学中虚拟仿真的应用。

  • 标签: 临床技能教学 虚拟仿真 应用
  • 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仿真想定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仿真模型管理和仿真想定管理功能。通过浏览器访问的方式支持各类仿真模型和仿真想定的存储、下载、信息查询、权限管理和版本管理。基于WebGIS(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技术实现二维地图上武器模型的动态部署,模型作用范围的显示,高程信息的查询以及XML格式想定文件的自动生成。系统实现了仿真模型、想定的有效管理和仿真想定的直观快速构建,本文对系统所涉及的4类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

  • 标签: 模型管理 想定管理 WEBGIS 威胁态势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的研究仿真模型的使用在我国的产科中实际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2月在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共计130人,并且根据其学好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而后者运用的是仿真模式进行教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考试之后可以发现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对产科护理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仿真模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能力。

  • 标签: 仿真模型 产科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实践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信息技术和学科专业高度结合的产物。学生临床医学影像实操技能的培育仅仅依赖附属医院较为有限的设备与较为陈旧的实践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育人目标,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弥补以往实践教育的弊端,学生们可利用模拟方式不断练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影像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积极补充,是应对新时期传染病学教学面临教学内容与疾病谱演变脱节,并逐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笔者结合传染病学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及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先进性,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 标签: 感染病学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了包括高速动车组头车、中间车、尾车和转向架在内的高速动车组三维绕流流动的数值计算模型,用fluent计算外部稳态流场,以稳态流场为初始值,用大窝模拟计算外部瞬态流场,基于瞬态流场用FW-H噪声模型预测高速动车组辐射的远场气动噪声,分析车体表面远场气动噪声总声压级的分布规律,为动车组选型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车组 气动噪声 声压级
  • 简介:目的3种斑点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和K分布)混合下的孤立性囊肿肾脏的超声仿真研究及性能评价。方法依据肾脏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散射点三维特点、超声斑点与组织散射点分布,得到瑞利、莱斯、K分布参数模型,建立组织散点模型。用FIELDⅡ软件对其进行超声仿真。选择4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性囊肿肾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抽取30例用于确定组织散射点模型的参数。其余15例用于后续仿真结果的定量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通过30例肾脏各参数进行超声仿真,用超声中心频率为5MHz、换能器为128阵元的线性阵探头对超声射频回波信号经过包络提取、函数插值及对数压缩等处理得到仿真B超图像;同基于传统单一分布散射点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新方法仿真的肾脏肾髓质、肾皮质、孤立性肾囊肿及囊肿结缔组织回声与实际组织切片一致,也符合临床超声图像的表现。15例临床B超图像验证,仿真回声斑点的分布和各参数值与临床超声各参数一致性更好(P〈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08,组织结构也更细致分明。结论混合分布构造散射点模型的孤立性囊肿肾脏超声仿真方法具有优越性,仿真效果更为逼真。

  • 标签: 超声仿真 混合斑点分布 肾脏 孤立性囊肿 FIELD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虚拟仿真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践应用过程及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名学生采取常规教学方案,试验组40名学生采取虚拟仿真教学方案。比较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对教学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对照组分高,P<0.05。试验组学生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评分、对课程方法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课程内容及方法满意程度高,学习积极性高,应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虚拟仿真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串联正常与异常肾脏组织结构、细胞和亚细胞超微结构的知识点,反向设计,选取大鼠肾缺血动物模型,构建了线上虚拟仿真亚显微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实验与线下和虚拟同时的动物实验及细胞显微石蜡切片技术实验课程,以虚补实,辅以多元化教与学的实验手段,持续改进实验教学评价及其保障体系,解决了大型仪器设备实施难度大、学生上机实践不足、动物损耗率高等难题,切实有效地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 标签:
  • 作者: 叶红强 柳玉树 王冠博 王时敏 刘云松 贾璐 孙玉春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6.0±10.5)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2.0±6.7)岁。试验组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进行修复效果的术前三维数字化仿真预测,并根据患者意见修改修复体形态,患者对预测效果满意后,用数字化技术复制修复体形态设计至最终修复体,并用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对照组采用二维数字化设计进行修复效果预测,技师参考二维预测图片,雕刻修复体蜡型并用热压铸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数字化设计效果的仿真度、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的相似度进行评分,并对修复体进行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由1名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口腔修复医师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流程。试验组患者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仿真度的VAS评分[(8.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分](P<0.01),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相似度的VAS评分[(9.6±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0.9)分](P<0.01)。试验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体质量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光滑性上的医师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可在术前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修复效果预测,设计效果可精准转移至最终修复体,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美学,牙科 牙修复体设计 成像,三维 三维面部扫描 口内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复苏培训提高本院内科医师的急救能力,探索仿真模拟人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内科医师采用仿真模拟人和传统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继而两组均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培训中急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试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可提高内科医师实际临床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人 心肺复苏 教学体会
  • 简介:大气环境的动态变化将会影响到空中实体的飞行特性,为了解决综合自然环境中动态大气环境高分辨率和实时性的需求,基于Dryden空间相关函数的理论构建了离散化的三维网格紊流场,并采用矩阵分解的方法实现了并行的三维大气紊流生成算法。通过在集群上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并行化生成紊流场的加速比性能,最后经过理论值和仿真值的相关性检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为动态大气环境模型的快速生成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对提高综合自然环境中大气环境模型的分辨率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大气紊流 并行计算 相关性
  • 简介:本文提出了广义仿真与狭义仿真的区别、仿真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仿真问题的提问方法、仿真方法的优劣等仿真理论研究和应用中不得不明确的基础的问题。在认真思考和缜密分析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简要回答。提出了在"提出问题"阶段应用"三步式"方法提高仿真问题描述的方法。

  • 标签: 广义仿真 狭义仿真 三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真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个班级共47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另外一个班级共48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护理教育中引入仿真模拟教学法可以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护理教育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 标签: 仿真模拟教学法 护理教育 教学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