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并结合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ation,f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来探讨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是否存在某些脑功能上的异常,从而为躯体症状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信息。材料与方法45例右利手SSD患者和43名右利手健康对照组参与静息态磁共振扫描,fALFF和DC分析探测SSD患者静息态下自发性脑活动上的特征。SPM12软件用于磁共振数据的分析,组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fALFF和DC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经过family wise error (FWE)校正,P<0.05,且大于10个体素的团块将被报道。结果静息态脑功能结果显示SSD患者在边缘叶、丘脑处(t=4.91) fALFF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SD患者在额叶、扣带回(t=5.20)的D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SSD的发病机理有关,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个体情绪处理、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

  • 标签: 躯体化症状障碍 低频振幅分数 度中心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侵袭性且预后差的特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常规MRI均表现为新增强化灶或原强化灶扩大,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仍然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就目前磁共振功能像技术在评估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功能成像 复发 假性进展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磁共振功能像和64排螺旋CT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结果确诊为脑肿瘤,统计磁共振功能像、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并对磁共振功能像和64排螺旋CT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中,磁共振功能像检出55例,其中真阳性45例;64排螺旋CT检出45例,其中真阳性31例。两种诊断方法特异度无明显差异(χ2=1.362,P=0.243),磁共振功能像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40、15.177、18.778,P均=0.000)。结论 磁共振功能像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的诊断效果高于64排螺旋CT,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功能成像 64排螺旋CT 原发性恶性脑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用药治疗改善前后全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DC)值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脑功能异常的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诊断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和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价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分别在用药治疗前和用药治疗8周后,采集所有患者rs-fMRI数据,基于DPABI V2.3 (Data Processing & Analysis of Brain Imaging,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到ALFF和DC图,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量表和脑功能图像差异。提取治疗后全脑的ALFF、DC值与所有患者的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所有MDD患者用药治疗前后HAMD17评分(27.59±3.89 vs. 8.18±5.81,P<0.001)、即刻记忆(88.94±18.71 vs. 102.77±13.18,P<0.001)和注意(108.41±18.66 vs. 113.12±17.61,P=0.014)均有明显改善。用药治疗后左侧壳核、右侧额中回/背外侧额上回的ALFF值增高[均经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用药治疗后左侧距状回/右侧小脑Ⅵ区的DC值增高,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额中回的DC值减低(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DD患者症状改善后右侧额中回的ALFF值与教育年限之间呈正相关(r2=0.27,P=0.03);治疗后右侧颞上回的DC值与延迟记忆呈负相关(r2=0.672,P<0.0001,GRF校正),右侧缘上回/颞上回的DC值与即刻记忆呈负相关(r2=0.668,P<0.0001,GRF校正)。结论本研究显示经过药物治疗后的MDD患者静息态脑活动(ALFF,DC)与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此结果可能作为疾病进展的新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预示ALFF和DC可能帮助探索MDD的潜在病理机制。

  • 标签: 重度抑郁症 药物治疗 低频振幅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T MR功能像序列与T2WI序列联合检查在筛查前列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样本,均行常规序列T2WI检查、脂肪抑制(SPAIR)检查、弥散成像(DWI)检查、单体素波谱成像(MRS)检查,方案A为T2WI检查;方案B为T2WI、SPAIR联合检查;方案C为T2WI、DWI联合检查;方案D为T2WI、SPAIR、DWI联合检查;方案E为T2WI、DWI、MRS联合检查。结果: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方案A、方案B、方案D检出准确率较高,均为100%;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方案D及方案E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4.78%、96.13%。结论:T2WI、DWI、MRS联合检查方案为前列腺癌筛查最佳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筛查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像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像在110例乳腺肿块中的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其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脓肿及乳腺囊肿或囊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像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4.94%、98.73%、97.47%。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乳腺X线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00,明显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像(均为0.669);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也较低,ROC曲线下面积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成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和0.766),乳腺血氧功能像可通过提示肿块内部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临床诊断非急性期乳腺脓肿的准确率。结论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高频超声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肿块 高频超声 乳腺X线检查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行性影响其他神经功能。常规磁共振检查只能从形态学显示病变,不能探测微观结构的变化,神经眼科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像在视路病变中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主要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像在视路病变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视路 扩散加权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4名NMOSD患者及39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扫描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将患者根据认知评估划分为认知障碍组(n=16)及认知保留组(n=18),采用ALFF及ReHo分析探究认知障碍组、认知保留组患者及健康对照三组间自发性脑活动的差异。基于MATLAB的DPAB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两两对比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3组受试者的ALFF及ReHo脑图进行组间比较,提取差异脑区的ALFF及ReHo值与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认知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认知障碍组左侧尾状核及海马旁回ALFF值显著高于认知保留组,左侧尾状核ALFF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左侧中扣带回ReHo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差异脑区的平均ALFF值、平均ReHo值与NMOSD患者多项认知测试分数显著相关,左侧尾状核、海马旁回的ALFF值与患者的复发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左侧海马旁回、尾状核及中扣带回的自发活动异常可能参与了NMOS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 简介:目的:研究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清除O2^·-,H2O2,·OH的能力,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对白木香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得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H2O2-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以及邻菲罗啉-Cu2+-抗坏血酸-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分得6种黄酮类成分,经鉴定分别为:洋芹素-7,4′-二甲醚(Ⅰ)、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Ⅱ)、木犀草素-7,4′-二甲醚(Ⅲ)、芫花素(Ⅳ)、木犀草素(Ⅴ)、羟基芫花素(Ⅵ)。6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构效关系分析显示,其清除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的活性强弱与母核上连接的酚羟基数目和位置直接相关。结论:白木香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可能为白木香叶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 标签: 白木香叶 黄酮 抗氧化 构效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输注不同血液成分输注对肿瘤手术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 1月至2021年 12月间82例手术大出血患者 24 h血浆与去白细胞红细胞冷沉淀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的去白细胞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量的不同比例 ,将患者分为3组:A组(每1U去白红匹配200ml血浆),B组(每1U去白红匹配100ml血浆),C组(每1U去白红匹配100ml血浆加1U冷沉淀),并比较手术前与输血后凝血和血液学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A组输血后 PT、TT、APTT明显延长(P

  • 标签: 手术大出血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脑缺氧,其病因多样,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病残的重要原因,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经济负担。近红外脑功能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血氧脑功能像技术,已有研究者将其用于早产儿及危重患儿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后评估。本文旨在于探究近红外脑功能像技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以及亚低温治疗中疗效评估新工具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
  • 简介: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提取物的不同成分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唐古特大黄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药物组每只小鼠灌胃0.36g/d相应的药物

  • 标签: 不同成分 免疫功能 功能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