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控、质量可靠的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定压、恒容标准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即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行大鼠右侧后肢近端加压捆扎阻断后肢血流,尼龙扎带宽度为5 mm,通过压力监测装置维持阻断压力在(300±20)mmHg。大鼠趾掌表现为苍白青紫、发凉,并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验证肢体血流被成功阻断,即造模成功。给予大鼠单侧后肢血流阻断4 h,然后于不同再灌注时间(0.5、2、4、8 h)后收集缺血肢体腓肠肌、肾脏、肝脏、肺组织及血清标本(n=6/组)。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肝脏及肺组织学改变,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肢体缺血4 h后大鼠腓肠肌出现明显肿胀及淤血表现,Masson染色镜下可见腓肠肌纤维肿胀、排列不规则、肌纤维间隙增宽;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5、2、4、8 h)观察,腓肠肌损伤逐渐加重,局部肌细胞出现坏死,再灌注各组腓肠肌湿重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CK水平为(38.78±2.59)U/L,肢体缺血(4 h)组(621.97±98.77)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CK水平分别为(9 400.25±1 051.30)U/L,(6 312.27±3 056.83)U/L,(3 511.03±871.83)U/L和(5 509.55±675.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5,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0.5 h)组血清CK水平最高。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肝脏和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和功能改变。肾脏出现肾小球大小不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等变化。对照组血清BUN水平为(57.1±2.2)mg/L,肢体缺血(4 h)组(183.9±28.3)mg/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BUN水平分别为(400.6±22.8)mg/L,(396.9±20.5)mg/L,(371.8±64.4)mg/L和(644.5±10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2,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 h)组血清BUN水平最高。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汇管区小叶间动脉充血,肝血窦扩张、红细胞渗出,气球样变及小叶中央出血等改变。对照组血清ALT水平为(54.71±6.01)U/L,肢体缺血(4 h)组为(113.62±21.86)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68.92±14.56)U/L,(458.36±89.27)U/L,(436.39±55.85)U/L和(703.01±43.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h)组血清ALT水平最高。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肺泡腔及间质内充血,气道闭塞,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结论通过稳定压力和恒定受压肌肉容积建立的大鼠模型模拟了肢体急性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疾病状态,稳定性强,可重复性高,可用于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后续基础研究。

  • 标签: 四肢 骨骼 再灌注损伤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杜红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湖南航天医院,湖南长沙 410221
  • 简介:目的:分析果酸换肤联合粉刺挤压技术治疗闭合性痤疮的效果。方法:以门诊就诊的76例患者为例,时间为2022年8月-2022年12月,按1:1原则随机分组,对照组为粉刺挤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果酸换肤治疗,比较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痤疮Pillsbury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果酸换肤;粉刺挤压术;闭合性痤疮;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以我国大型集约化周长的饲料与饲养实践为基础背景,在传统分析猪场饲料生产经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集约化猪场饲料与开发利用的中心任务和思想体系,推动集约化猪场的饲料和营养高质量发展。

  • 标签: 集约化猪场 饲料与饲养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挤压综合症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护理要点是积极配合抢救,严密监护,做好床旁血液透析和各类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患者入院27天后病情好转,安全度过危险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挤压综合症 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 抢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富集对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对22只C57BL/6小鼠进行坐骨神经挤压建立动物模型,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鼠置于具备环境富集的鼠笼内进行干预,对照组置于标准鼠笼中饲养。造模成功2周后,2组小鼠均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步态分析,并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比例,采用免疫荧光测定2组坐骨神经中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髓鞘碱性蛋白(MBP)以及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表达的差异。结果①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干预组小鼠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1.05±0.04)ms]较对照组[(1.98±0.30)ms]明显缩短(P<0.05),而其波幅[干预组(10.63±0.90)m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6.58±1.25)m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鼠步态分析显示,干预组小鼠的平均接触强度[(160.60±20.45)AU]、步幅[(5.11±0.58)cm]和步速[(53.06±7.20)cm/s] 均较对照组[(122.70±15.04)AU、(4.00±0.61)cm、(39.38±9.61)cm/s]有明显增加(P<0.05),而其步轴角[(21.88±2.13)°]则较对照组[(30.74±5.93)°]明显减小(P<0.05);③经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观,干预组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密集,有髓纤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④免疫荧光染色定量分析显示,干预组坐骨神经中的MBP、GAP43、p75NT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环境富集可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形成髓鞘而促进坐骨神经挤压伤小鼠模型中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环境富集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挤压胸廓法的排痰效果,用尖峰呼气流速值(PF值)和Spo2值,咳痰儿的百分比(排痰率)来验证。方法气管扩张药吸入结束后,马上由护士进行5分钟的挤压胸廓法排痰,吸入结束15分钟后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作为挤压胸廓法组的数据,吸入后没有进行挤压胸廓法的,吸入结束15分钟后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作为对照组的数据,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挤压胸廓法组的吸入前和挤压胸廓法后,PF值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显得到改善,Spo2值有上升趋势.在所有病例中,挤压胸廓法组有高效的排痰率。结论挤压胸廓法对减轻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护理是有效的。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哮喘发作 挤压胸廓法 排痰 尖峰呼气流速 氧饱和度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学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治疗中采取动静脉转流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24例(25指)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均采取动静脉转流法治疗。结果本组24例断指患者共计25指经治疗成活24指,1例患者断指坏死,断指成活率是96.00%;术后随访时间(9.2±1.3)个月,23例(24指)患者的再植体外观均获得满意,优者17例;良者5例;差者1例;优良率是95.83%。结论针对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通过采取动静脉转流再植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可为断指建立新的有效静脉回流通道,能够扩大断指再植的临床适应症,且能够提升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 标签: 挤压性末节断指 动静脉转流 效果
  • 简介:摘要现代生活中,电梯正在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工具。我们在享受这种垂直速度带来快捷、舒适的同时,也存在潜在危险。电梯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坠入井道、剪切挤压、困人夹人、触电等事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痛苦和灾难。现将电梯挤压呼吸心跳骤停致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电梯挤压 呼吸心跳骤停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区微创骨挤压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mm(4.8~7.6mm)。进行微创骨挤压技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mm(2~5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骨高度平均增加2.3mm(1.8~3.7m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mm(1.0~1.7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区 后牙种植 微创骨挤压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陕西某饲料加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并针对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建议。

  • 标签: 饲料加工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带挤压(UCM)后早产儿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参数变化及其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共88例,分别纳入UCM组45例及早结扎脐带(ECC)组43例,于第1次喂养前15 min(餐前)和喂养后60 min(餐后),采用GE 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SMA血流参数:如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时间平均流速(TAM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别比较2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体质量、SMA血流参数变化、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等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UCM组和ECC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产前血红蛋白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MA各血流参数中,除RI外其余各参数均为UCM组高于ECC组,但仅餐前TAMV[(24.74±11.47) cm/s比(20.24±7.71) cm/s]、餐后TAMV[(42.11±15.74) cm/s比(28.31±9.99) cm/s]及TAMV的增加幅度[(13.89~20.86) cm/s比(5.31~10.82) cm/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PSV的升高及PI的下降与达足量喂养天数呈负相关(均P<0.05)。4.UCM组早产儿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11.75±7.36) d比(13.38±8.12) d]及喂养不耐受发病率[13.3%(6/45例)比20.9%(9/43例)]均低于E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CM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红蛋白,改善SMA血流,可能对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有益。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婴儿,早产 脐带挤压 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喂养耐受性
  • 简介:摘要胎盘输血可通过延迟断脐和挤压脐带断脐2种方式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应将延迟断脐作为无需复苏新生儿的标准护理方式。但近年来,由于挤压脐带持续时间较短,不耽误胎儿娩出后的复苏时机,且能达到和延迟断脐类似的胎盘输血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挤压脐带断脐可成为延迟断脐的替代方案。现将挤压脐带断脐与延迟断脐2种干预方式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对挤压脐带断脐的潜在益处与风险作一简单综述,以期为早产儿最佳断脐方式提供依据并促进临床发展。

  • 标签: 婴儿,早产 延迟断脐 挤压脐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应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的效果。 方法: 选入本院收治 100 例病患入此次研究,分组骨劈开术组( 50 例行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及常规组( 50 例行常规骨劈开术),对照临床效果。 结果: 骨劈开术组唇舌向牙槽厚度、唇腭侧骨板移动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应用骨劈开配合骨挤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在实际治疗中多加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骨增量 骨劈开术 骨挤压术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挤压综合症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经验体会,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自2009年3月-2011年5月23例接受持续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挤压综合的患者护理的观察,总结这类疾病的护理经验。结果23例患者肾功能均获康复,透析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预后良好。结论对挤压综合症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应严格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争取处理并发症,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挤压综合症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患有寻常性痤疮的患者来说,粉刺挤压术和红蓝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理手段是粉刺挤压术结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后注意相关的护理工作。结果治疗一个月后,痊愈的患者有23例,占总例数的76.67%,显效的患者有5例,占总例数的16.67%,有效的患者有2例,占总例数的6.67%,不存在无效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3%。结论粉刺挤压术和红蓝光照射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寻常性痤疮患者来说效果非常显著,应该推广,并且在治疗中要注意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效果。

  • 标签: 粉刺挤压术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 寻常性痤疮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探讨地震伤后挤压综合症致急性肾损伤诊治和护理的有效方法,对中国经过汶川,玉树2次大地震后,医护人员紧急救援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地震伤后挤压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患者依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并主要针对急性肾损伤和局部创伤给予综合治疗。采用以补液、利尿、局部切开减压、血液透析和全身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挤压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损伤可很好地控制病情发展。笔者通过对其进行总结以供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