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病变主要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症状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极易疲劳,患者劳累后病情加重,多数患者最终死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1。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重症肌无力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7月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1例,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护理体会;

  • 标签:
  • 简介:重症肌无力,顾名思义是以肌无力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特点是全身肌肉均可发病,病情发展快、病程长,症状易复发,病人痛苦大,治疗难度大,甚至出现肌无力危象等严重情况,所以叫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也就是说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在多种病因的影响下,不能将“命令”正常传递到肌肉,使肌肉丧失了收缩功能,影响“命令”传递的病因不是外界因素,而是患者的自身免疫发生了病变。在正常情况下运动神经末端合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处 肌肉收缩 发病特点 肌无力危象 正常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眼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少见的眼病,而累及诸眼外肌引致眼球固定者则未见报道。我们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4岁,未婚。因双眼球固定、上睑下垂于1997年4月3日来诊。患者于21年前(约3岁时),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眼球各向运动困难,双上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上睑下垂 眼型 眼外肌 眼球活动 新斯的明
  • 简介:【目的】探讨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ate-onsetmyastheniagravis,LOM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LO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分布、临床分型、转归、血浆抗体的表达、有无自身免疫疾病和其他共病的发生。记录所有LOMG患者复发加重住院的次数、使用免疫球蛋白的次数、肌无力危象发生的例数、死亡例数、基线水平和近期QMG和MMT评分。评估症状缓解后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LOMG患者男性18例(56.3%),高于女性;眼肌型7例(21.9%)、全身型25例(78.1%);咽喉部肌肉受累者17例(53.1%);AChR抗体阳性率46.9%;发病最初2年复发率高,后期病情趋于稳定,危象发生率和死亡率不高;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低,53.1%患者有共病存在。硫唑嘌呤与糖皮质激素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硫唑嘌呤不良反应出现少。【结论】LOMG的临床表现、病情转归和预后有自身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应考虑到其临床特征和共病的存在而采取更合理的措施,硫唑嘌呤口服依从更高,远期疗效可能更佳。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晚发型 硫唑嘌呤 糖皮质激素 临床特征
  • 简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病变主要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症状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极易疲劳,患者劳累后病情加重,多数患者最终死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1。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重症肌无力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7月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1例,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护理体会;

  • 标签:
  • 简介:应指导患者准确服药剂量,嘱患者应避免使用有关药物 ,应根据患者个体化来设计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

  • 标签: 家庭护 患者家庭 探讨重症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骨折患儿的护理。通过治疗前的护理评估,体位护理,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知觉及活动情况,石膏外固定护理,疼痛护理;有针对的心里护理,饮食护理;根据重症肌无力的“晨轻幕重”特征,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本例患儿在我们的精心治疗护理下,骨折临床愈合后,住院45天后,转入其他医院神经内科进行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对照组2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5.21%;实验组2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1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气道护理、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在全面护理干预后,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并在医生允准后出院。结论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操作,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随时监测肌无力危象,让患者得到紧急救治;保证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误吸,营养正常摄入及避免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西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9月入住我院急诊神经内科的重症肌无力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2例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总结治疗资料。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吞咽困难、上睑下垂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上睑下垂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上睑下垂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上睑下垂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困难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冲击疗法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够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避免患者出现合并疾病并发症,提高了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治疗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发病系由于机体产生的抗AchR抗体作用于神经—肌接头突触后膜,使功能AchR减少,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可见重症肌无力与胸腺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手术切除胸腺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方法。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的选择对重症肌无力术后呼吸功能有重要影响。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麻醉肌松药发病机制重症肌无力(MG)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1/20000。此病的主要特征是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休息后可有不同程度缓解。MG的麻醉处理较为困难,应特别关注肌松药的合理使用和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监测。本文就MG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麻醉处理诸方面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表达水平,分析这两项免疫学指标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以眼睑下垂(95例,84.07%)为首发症状,少数以复视(18例,15.93%)起病。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9.44%(85/107)和84.85%(84/9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血清甲状腺抗体异常率分别为44.32%(39/88)和28%(14/50),胸腺增生和胸腺瘤阳性率分别为16.67%(17/102)和11.76%(12/102);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62.83%(71/113);但MuSK抗体均呈阴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率为12.39%(14/113),其中血清AChR抗体强阳性者(13例,28.26%)显著高于弱阳性者(1例,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7,P=0.032)。结论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大多数患者伴发胸腺和甲状腺异常。血清AChR抗体表达水平升高预示向全身型转化率升高,鲜有MuSK抗体阳性反应。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眼肌麻痹 受体 胆碱能 电刺激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胸腺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胸腺切除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近5年最新研究和本中心临床工作经验,根据患者人群、临床分型、抗体类型和治疗效果,对重症肌无力手术指征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