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小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到2013年5月来我院的100例肺炎儿童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痰细菌培养和细菌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在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效果较对照组要好,有效人数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的家长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家长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更高,但需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保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抗菌药物疗效较好,家长对其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腔插管抢救小儿药物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药物中毒,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口腔插管洗胃法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经鼻腔插管抢救治疗和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不良反应,胃管堵塞情况良好,洗胃效果显著。对照组产生2例咽喉出血症状、12例恶心呕吐、7例胃内容物返流。结论经鼻腔插管抢救小儿药物中毒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鼻插管 小儿 药物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选取90例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22%,护理满意率77.78%,对照组患儿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20%,护理满意率为95.5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使患儿顺利完成输液。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为特点,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可以自行缓解以及药物治疗缓解。哮喘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发育,如果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近年来一些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等进行综述,以介绍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新进展。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 小儿 进展情况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用药对于小儿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加强临床用药监管)和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各6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33%>78.33%)相对更高(P<0.05),而用药差错发生率(1.67%<13.3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8.33%)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加强临床用药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干扰,进而减轻患儿的痛苦。

  • 标签: 儿科疾病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联合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同期接受治疗的小儿腹泻疾病患儿,研究人员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100名患儿,使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100名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接受中医外治法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儿的腹泻恢复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患儿,且该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腹泻疾病患儿接受中医外治法联合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好转,还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将该治疗方法推广至临床中,可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

  • 标签: 中医外治法 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小儿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事件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潜在的风险因素。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013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该组患儿接受针对性护理方法,另选本院2011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该组患儿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措施。对比2组患儿药物外渗事件出现概率。结果引发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因素有年龄、病情、穿刺部位以及护理因素;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事件概率要低很多,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导致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患儿顺利完成输液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重视。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及临床麻醉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9年 2月这个时间段以内,我院腔镜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 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给予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麻醉)与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相当;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 P> 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时接受七氟烷、丙泊酚、舒芬太尼等麻醉药物,均能取得较好麻醉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将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更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疝气 手术治疗 临床 麻醉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退热药物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儿科60例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布洛芬治疗)和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惊厥消失时间、体温降低1℃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采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药物雾化疗法的效果。方法:疾病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随机抽取116例患儿,其中最早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0年12月,最晚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12月,通过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58、方案为药物雾化疗法,观察组的例数为58、方案为小儿推拿疗法联合药物雾化疗法。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治疗前3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哮喘发作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次数、治疗前后哮喘病情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高。观察组治疗后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C-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推拿与药物雾化吸入联合疗法作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中,患儿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促进了患者病情的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小儿推拿 药物雾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推拿配合药物脐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2012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推拿配合药物脐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RCT试验、CCT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与对照组相比,推拿配合药物脐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00,95%CI(2.04,4.43),Z=5.54,P<0.00001;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OR=3.14,95%CI(2.45,4.01),Z=9.12,P<0.00001;P=0.0007。结论推拿配合药物脐贴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儿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缩短了治疗疗程,大便常规正常率优于对照组,提高了临床疗效。由于所获得的文献较少,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报道极少,文献发表也存在偏倚,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 标签: 推拿手法 药物脐贴 小儿慢性腹泻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我科患儿药物注射部位时有硬结发生,本文目的是比较辅助药物护理干预与单纯药物缓解硬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科接受药物注射治疗并发生了注射部位硬结的患儿80例,年龄均为3—14岁,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单纯药物(50%硫酸镁湿敷)治疗基础上加上辅助药物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患者药物注射部位发生硬结时,采用辅助药物护理干预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在硬结发生的时候,积极采取本文总结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相对提高硬结缓解和恢复的速度,利于临床治疗的过程顺利完成。

  • 标签: 小儿药物注射 硬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儿根据医生临床经验进行抗菌药物给药治疗,观察组35例患儿则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治疗小儿肺炎时应紧密结合患儿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加速患儿症状消退,提升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症状消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小儿皮肤病的治疗而言,分析其应用不同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份--2018年6月份治疗的小儿皮肤病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应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式、原则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在小儿皮肤抗感染用药中,主要有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三类,每一大类中均有相应的药物对不同的皮肤病进行治疗。结论在临床中,对小儿皮肤病展开治疗的时候需要与小儿皮肤病的特点相结合,并重视小儿皮肤病的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提高治疗有效率的目的。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小儿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5例小儿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经验。提示及时进行外渗的处理,加强皮肤组织观察,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减轻患儿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关键。本组患儿皮肤均已恢复正常出院。

  • 标签: 小儿 化疗药物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药物治疗的最优方法与安全性。方法58例住院的患儿分成两组,分别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与依托红霉素,对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出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治疗率比对照组高,2组患儿总有效治疗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的疗效优于依托红霉素,值得临床治疗。

  • 标签: 药物治疗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高热惊厥使用水合氯醛与苯巴比妥的镇静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需要镇静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43例和苯巴比妥组43例,分别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分析镇静效果。结果水合氯醛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组(X2=5.94,P<0.05)。结论采取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操作快、入睡快、苏醒快,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静药。

  • 标签: 水合氯醛 苯巴比妥 高热 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