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做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资料84例做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三项指标进行评定并做对比。结果实验组的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三项指标检测阳性结果概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三项指标的提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疾病的重要指标,临床可将以上三项指标作为心肌梗死快速诊断的依据。

  • 标签: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肌酸激酶同工(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 CK-MB)等肺外多因素对6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02年10月至2017年4月因口服百草枯中毒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患者64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自入院开始至中毒后3个月内因百草枯中毒致死或中毒后3个月内随访仍存活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服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动脉血气分析、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CK-MB、B型利钠肽(BNP)、乳酸脱氢(LDH)、超敏肌钙蛋白T(hsTnT)、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根据3个月时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K-MB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价值。收集患者3个月内末次动脉血气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导致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的6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存活315例(49.1%),死亡326例(50.9%),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短、口服百草枯剂量较多、尿百草枯浓度高,Lac、TBIL、UA、AST、CK、CK-MB、BNP、LDH、CRP及PCT均较高,而血气分析指标均较低(P<0.05)。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服毒剂量、CK-MB、AST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服毒剂量、入院首次尿百草枯浓度及CK-MB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依次是7 g(AUC=0.918,灵敏度80.6%,特异度87.5%,约登指数0.681,P<0.01)、5.16 g/mL(AUC=0.879,灵敏度93.8%,特异度70.1%,约登指数0.639,P<0.01)、18.2 U/L(AUC=0.846,灵敏度83.9%,特异度71.9%,约登指数0.558,P<0.01)。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末次生化指标得出,服毒剂量、末次CK-MB、末次SCr、尿百草枯浓度、末次血Na+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其中,末次CK-MB>18.05 U/L常提示预后不良(AUC=0.808,灵敏度为79.7%,特异度为65.8%,约登指数为0.455,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中,除关注有无肺纤维化的出现及其治疗外,不同预后患者的肺外因素如心、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炎症标志物应加强其监测随访,尤其CK-MB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毒后期CK-MB、SCr、血Na+对患者预后有很强的预测价值,应重视上述指标的定期复查。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心脏 预后 肌酸激酶同工酶 多脏器功能衰竭 多因素 回顾性研究 后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肌酸激酶同工(CK-MB)、肌钙蛋白I(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1)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专家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0例,正常对照组(Nor)78例。(2)对AMI组病人分别于梗死后4h,6h,12h,18h,24h,30h,48h,1周,2周抽取静脉血2~3ml,用法测定CK-MB,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I(TnI),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而UAP,Nor组病人分别于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CK-MB,肌钙蛋白I,CRP值。结果(1)在Nor,UAP,AMI各组CRP比较各组间相比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2)在AMI组,CRP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约于10.4h达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结论CRP随着冠心病(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CK-MB)和B型钠尿肽(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以自愿接受研究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3小时内对两组患者根据同种方法接受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和钠尿肽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的差异性,并比较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与传统检测CK-MB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检出cTnT、CK-MB、BNP的水平分别为0.17±0.9μg/L、77.15±21.23IU/L、545.65±45.36ng/L,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中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cTnT、CK-MB和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检测 诊断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比并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后 肌酸激酶同工 MB 型的影响 。 方法 将我院

  • 标签: 艾滋病 CK-MB HAART 疗法 MB 型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CK-MB)的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寻求准确与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0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校准前组和校准后组,每组40例.在同一实验室两种生化分析系统上对CK-MB进行方法对比试验,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X4PRO为对比方法,以德国罗氏COBASC50l为实验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K-MB活性,统计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然后以直线回归方程校准COBASC501,再次检测患者血清中CK-MB活性,统计算两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结果校准前两分析系统CK-MB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校准后两分析统CK-MB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差可以接受.结论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系统检测老年AMI患者血清CK-MB时应该进行方法对比实验和偏差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偏差 评估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五味子水/醇提取物多次给药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6种亚型的影响。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五味子彬醇提取物,连续给药7天,剂量为1.5g/Kg,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将CYP4506种亚型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CYP1A2)、右美沙芬(CYP2D2)、双氯酚酸钠(CYP2C6)、美芬妥英(CYP2C11)、氯唑沙宗(CYP2E1)、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酶 五味子提取物 SD大鼠 探针底物 P450同工酶 CYP450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hI)、肌酸激酶同工(CK-MB)、肌红蛋白(Mb)定性检测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均于入院后2~12h内进行cThI、CK-MB、Mb检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cThI、CK-MB、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ThI、CK-MB、Mb指标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h、6h、9h、12h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94.74%、98.68%、100.0%。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ThI、CK-MB、Mb指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 简介:微生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工业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手性化合物的深入研究,作为手性化合物拆分的高效催化剂,而微生物的来源又十分广泛,因此微生物成为研究热点.从组成及来源、产微生物的筛选、微生物的基因克隆以及微生物的应用等几方面对微生物进行综述,微生物已经在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手性化合物拆分、环境治理中有所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将会逐步实现.

  • 标签: 微生物酯酶 应用 手性拆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前白蛋白、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CK-MB)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五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1例AMI患者资料,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38~78岁,平均(56.14±5.76)岁.按治疗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0例)与未发生组(51例).入院后检测前白蛋白、BNP、cTnT、CK-MB水平.收集患者住院的-般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年龄、BNP、cTnT、CK-MB显著升高,糖尿病比例增加,心功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680,95%CI1.186~6.058)、糖尿病(OR=2.372,95%CI:1.161~4.822)、心功能分级(OR=3.364,95%CI:1.233~9.172)、BNP(OR=1.980,95%CI:1.125~3.483)、cTnT(OR=1.532,95%CI:1.077~2.352)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BNP、cTnT、CK-MB为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而前白蛋白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脑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总结阿魏酸的理化性质及可释放羟基肉桂酸的特性,探讨阿魏酸与其他细胞壁降解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及其纯化方法,并展望阿魏酸未来的研究方向。不同的阿魏酸对阿魏酸的作用方式不同,作用的底物位点不同,释放的产物也不同,与木聚糖酶或β-木糖苷或Endo-Arabinanase、α-L-Arabino-Furanosidase协同作用,可促进其释放作用。

  • 标签: 阿魏酸酯酶 理化性质 纯化
  • 简介:据日本专家研究,果蔬组织中存在一种果胶甲,通过降低装罐过程中烫漂阶段的温度及食品中存在钙原子,可逆转加热处理时的软化效应,激发该活性,使果蔬中形成更大的果胶聚合物,使食物的青脆度近于新鲜。研究发现,新鲜果蔬在烫漂过程中失去脆实性,使罐头果蔬降低商品价值,

  • 标签: 果蔬组织 烫漂 果胶甲酯酶 装罐 脆度 罐头
  • 简介:摘要血清胆碱是临床生化检查中的一个常规项目,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预后观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碱与许多临床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血清胆碱的变化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血清胆碱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胆碱酯酶 临床应用
  • 简介:胆碱(cholinesteras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以多种同工形式存在于体内,按照水解底物的专一性、水解速度的差异、对抑制剂敏感性以及组织分布特点,将体内胆碱分为两种:一种为乙酰胆碱,又称真性胆碱(AChE),人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如脑白质和灰质、脊髓、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肌肉接头,还分布于红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和血清等非神经组织中,是维持体内胆碱能神经冲动非常重要的水解

  • 标签: 胆碱酯酶 脓毒血症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单纯性胆碱降低比较少见,目前诊断为此项疾病主要依靠予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排除因药物、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胆碱降低。目前临床未发现此项疾病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

  • 标签: 胆碱酯酶 疾病 乙肝病毒
  • 简介:用脂肪溶剂相催化甘油和碳酸二甲反应合成了碳酸甘油,并以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此酯交换反应的影响。pH=7,60℃反应23h后,甘油的转化率最高达85%。

  • 标签: 脂肪酶 催化 合成 碳酸甘油酯
  • 简介:本文综述了家蚕卵A及其组分A4与滞育性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表明二者与蚕卵的滞育性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家蚕卵 酯酶A 酯酶A4 滞育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