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目的:评价转换标志在检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准确性,并评价这些标志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指标的价值。方法:检测222名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特异性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58人有骨转移,57例为T2MO期前列腺癌,55例为T3MO期,52例患者无前列腺癌)。应用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来分析研究血清标志水平与其骨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依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疾病相关生存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标志物 骨转换 血清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矽肺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早期诊断和预测矽肺发生是控制矽肺的有效手段,但依据放射学和呼吸功能异常做出的矽肺诊断往往限于较晚期的患者。寻找由于矽尘沉积及肺纤维化而出现变化的血清标志是矽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矽肺血清标志研究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含有IL-12p40的细胞因子等)、miRNAs(miR-21、miR-200c等)、血清酶类(脯氨酸肽酶、血红素加氧酶1、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免疫球蛋白及肾连接蛋白、克拉拉细胞蛋白16等。有关矽肺血清标志的研究很多,有些标志显示了其在矽肺早期检出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矽肺血清标志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多中心大规模验证仍是矽肺血清标志在临床实际应用必需的工作。

  • 标签: 矽肺 微RNAs 血清标志物 炎症性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肿瘤标志物 肝癌
  • 简介:摘要在当今世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在诊治肿瘤的各种方法中,肿瘤标志虽然历史悠久,但近三十年来才被学术界关注。随着肿瘤基础理论的发展、新检测技术的诞生,以及临床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视,肿瘤标志被重新认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并探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分类 临床应用 检测实例
  • 简介:肿瘤标志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早期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随访及监测肿瘤复发转移、预后评估。理想的肿瘤标志应具有七大特点:100%特异度、100%灵敏度、拥有器官特异性、与肿瘤大小或分期呈正相关、可进行疗效及预后监测评价、价格低且有足够的转移“领先”时间。但迄今为止尚无完全理想的肿瘤标志,合理应用已成为优化标志使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 治疗监测 复发转移 预后评估 器官特异性
  • 简介: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另外,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高的特点,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也同样有利于膀胱肿瘤治疗后的跟踪监测。现在,临床上膀胱肿瘤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主要是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仍然是目前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膀胱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该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高特异性、非侵入性等特点,但是其检出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膀胱肿瘤 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膀胱镜检查 高特异性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结合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指南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实际情况;为慢性乙肝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 } 乙肝两对半 HBV-DNA HBVcccDNA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临床常见而严重,在美国,社区获得的AKI占总住院患者的1%,住院患者的AKI发生率0.15%~7.5%之间,远高于社区,而ICU病房的AKI发生率高达5%~20%。我国没有大宗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各地报道的发生率均较高,例如北京大学医院报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AKI发生率为27.94%。尽管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AKI的发病率还在增长,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流行病学调查 冠状动脉搭桥 住院患者 社区获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与大鼠膝骨关节炎相关的差异代谢及其代谢通路,为深入研究骨关节炎生物标志提供线索。方法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周期分别为4、8和12周,每个周期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大鼠左侧膝关节采用改良Hulth法行造模手术,5 d后,驱赶大鼠使之活动,每天30 min。实验期间,两组大鼠均饲喂普通固体饲料、自由饮用自来水。实验期满,采集大鼠膝关节和血液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检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数据库比对,筛选与骨关节炎相关的差异代谢及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变薄,表层粗糙、缺损或剥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病变随实验周期延长而加重。筛选出11个与骨关节炎相关的血清差异代谢,分别为硒代半胱氨酸、6-羟褪黑素、γ-谷氨酰半胱氨酸、花生四烯酸、二氢神经鞘氨醇、白三烯A4、白三烯B4、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ETrE)、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和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其中,实验4周时筛选出9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个高表达,4个低表达;实验8周时筛选出8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个高表达,6个低表达;实验12周时筛选出8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个高表达,3个低表达。筛选出2条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分别为鞘脂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其中,二氢神经鞘氨醇和神经酰胺归属到鞘脂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白三烯A4和白三烯B4归属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骨关节炎疾病进程可以影响血清代谢谱的构成和水平。11个血清差异代谢涉及鞘脂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骨关节炎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代谢通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尿液代谢标志在糖尿病肾脏病(DK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健康人群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包含两个独立的队列,即发现队列(116例)和验证队列(119例)。发现队列分为健康对照组(37例)、单纯T2DM组(40例)以及T2DM合并DKD组(39例);验证队列分为单纯T2DM组(64例)和T2DM合并DKD组(5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进行尿液代谢的全靶向定量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多维建模。利用基于Boruta算法的机器学习筛选潜在标志。尿液代谢标志的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建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发现队列中,在晨尿标本中定量检测到160种代谢,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DKD组比较后筛选出62种差异代谢,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通路,其中17种是诊断DKD的候选标志。在验证队列中,15种差异代谢及7种候选标志(异戊酸、异丁酸、亮氨酸、腺苷高半胱氨酸、丙酸、氧代己二酸和丙酰肉碱)被证实。分别用单一候选标志或7种候选标志的组合指标构建诊断模型,结果显示,无论在发现队列还是验证队列中,组合指标的诊断效能[发现队列ROC曲线下面积0.888(95%CI 0.814~0.963);验证队列ROC曲线下面积0.811(95%CI 0.734~0.887)]均明显高于任何单一候选标志(发现队列、验证队列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831、0.628~0.728)。结论单纯T2DM患者与T2DM合并DKD患者的尿液代谢存在显著差异。从尿液代谢中筛选出的7种候选标志构建的组合指标可能成为诊断DKD的新途径。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代谢紊乱特征,并发现和鉴定OSCC的生物标志,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76例OSCC患者和体检科的70名健康受试者,按照随机数表法按2∶1的比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测试组和验证组,测试组共96例受试者,其中OSCC患者51例,健康受试者45名;验证组共50例受试者,其中OSCC患者25例,健康受试者25名。收集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及临床资料,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血清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进一步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t检验分析发现并鉴定测试组中OSC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之间的差异代谢,并对得到的差异代谢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用以进一步筛选和确定OSCC的生物标志,构建OSCC诊断模型,用验证组检验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对比分析测试组中OSCC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样本后得到21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代谢通路分析提示OSCC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P<0.05)。本研究构建了由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ysoPC)(16∶0/0∶0)、LysoPC[18∶1(9Z)/0∶0]、牛磺酸和D-谷氨酸组成的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98,95%CI为0.994~0.999,P<0.05)。结论OSCC患者体内发生了明显的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紊乱,代谢组学手段是建立OSCC诊断模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代谢紊乱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