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沙尘暴天气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气候的变化是锡林郭勒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沙尘暴天气特征的变化也反映了生态恶化的程度.

  • 标签: 草原 生态恶化 沙尘暴 气温 年降水量 气候变化
  • 简介:着重论述极值统计分布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综述该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例如,基于超门限峰值法(POT)的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和基于单元极大值法(BM)的广义极值分布(GEV)及其参数间的理论关系;采用极值分布模型与多状态一阶Markov链相结合构建降尺度模型模拟局地极端降水事件,推算一定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的分位数;探讨极值分布模型分位数估计误差问题,多维极值分布理论及其应用等问题。

  • 标签: 广义帕雷托分布 广义极值分布 二维极值分布 强降水
  • 简介:本文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文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文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 标签: 气象关联模式 稳定性判别 关联系数 气象统计预报
  • 简介:(1)进一步完善了长江中下游暴雨系统物理模型研究.A.分析研究了强暴雨系统对中纬度乌拉尔阻塞高压短期变动的响应关系以及副热带高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强暴雨和干旱的影响和作用.强调了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亚洲中高纬地区自西向东传播的罗斯贝波的作用.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低涡对江淮流域暴雨过程产生影响的概念模型.

  • 标签: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 中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 强暴雨
  • 简介:他来自大山,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但大山赋予了他山一样的胸襟和山一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光泽、泰宁、将乐县直至三明市,从气象学校毕业后,他默默地耕耘在基层气象事业的第一线,从测报员、预报员、气象服务人员到县局副局长,再到三明市防雷减灾局局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勤勉、努力和对气象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天道酬勤、人心向善”这一质朴的勤劳善良理念,为气象事业发展挥洒汗水、奋斗不息,

  • 标签: 气象系统 福建省 气象事业发展 意志品质 服务人员 防雷减灾
  • 简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主持的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生态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课题号:CMATG2007M09)”,联合固城、武汉、武威、锦州、五营、南昌、海北7个生态气象试验站开展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价,研究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插补方法,

  • 标签: 气象观测资料 技术推广项目 生态环境 质量控制 应用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河流水环境容量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河流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采用综合标识指数法识别河流水质污染及主要污染指标,对寇河水系水生态功能分区进行水质评价,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区域差异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河流水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的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52.22t·a^-1和47.96t·a^-1;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0.33t·a^-1和23.09t·a^-1;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3t·a^-1和1.58t·a^-1。

  • 标签: 水质评价 水环境容量 生态功能分区
  • 简介:通过对江西省稻田生态试验站信息流程的分析,结合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和服务手段,设计开发了1套基于TCP/IP协议的后台处理系统,以及前台基于Internet技术的服务网站,并对试验站的传输机制、网络体系、数据库设计、实时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稻田生态 监测 信息 系统.
  • 简介:依据核桃树生长的生态气候条件,采用气象资料和有关实践经验,运用类比等方法,分析了秦巴山区核桃树生长对气候生态条件的适应程度,进一步探讨该山区发展核桃生产的气候特点和优势,并提出合理开发建议。

  • 标签: 秦巴山区 核桃树 生态气候条件
  • 简介:利用海晏县气象局30a整编资料及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17年生态观测资料,研究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整体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年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1.1℃,年降水量较历年偏多113.5mm,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少274.2h;年平均地下水位较历年偏高0.09m,大气年均降尘量较历年减少1.09t/M·km~2,降尘量近年来呈减少趋势。

  • 标签: 生态状况 评估 地下水位 干沉降 青海湖
  • 简介:在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环境的近期变化及其成因、生态环境系统与气候系统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关系等综合分析和评估基础上,提炼气象与生态环境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内陆干旱区气象部门拓展生态环境领域的设计原则、基本内容和对策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系统 内陆干旱区 气象部门 环境领域 生态环境保护 结构与功能
  • 简介:2006年5月29日至6月9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ICTP)主办的第3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研讨会(Third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的所在地)举行。与会人员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员。高学杰研究员代表国家气候中心,是会议的5名组织者之一,与国家气候中心徐影博士,研究生张冬峰、石英、曹丽娟,访问学者徐集云(浙江省气象局)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研究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理论 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简介:1概况2014年5月12—23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iPhysics)主办的“第7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国际研讨会”(7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所在地)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气候中心徐影研究员、石英博士、韩振宇博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区域气候 模式理论 应用 理论物理 滨海城市
  • 简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甘蓝型油菜的气候生态条件,建立了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根据临夏地区1971~2009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临夏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将临夏油菜种植区划分为5个区域,康乐、和政、积石山、临夏县大部川塬区及西南部,东乡县西南部等地区为最适区;临夏市东、西川,广河县广通河下游,康乐、积石山东北部,东乡东塬等为较适区;临夏其他地方为可种植区。

  • 标签: 油菜 气候生态 适应性 适生区划
  • 简介:2003年,青海省气象局依托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和54个气象台站,建成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投入业务化。5年来,广大气象科技工者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作为服务生态立省战略的切入点,在草地、水资源、土地沙漠化、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大气沉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碳通量、雪情及雪灾、草原和森林火灾、湿地、湖泊等方面开展动态监测,实时发布监测产品,直接服务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标签: 生态 监测 评估 服务
  • 简介:以辽宁省境内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流域生态系统划分为7类,从全流域、15个子流域、河岸带3个尺度分析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三个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结果表明:全流域生态系统以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及时空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全流域结构差异显著,与全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相比,河岸带森林生态系统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显著增加。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逐渐降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子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子流域服务价值最大;河岸带内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

  • 标签: 辽河流域 生态系统结构 时空格局 服务价值评估
  • 简介:从热量,水分条件及生育期不利气候因素分析了彬县旱塬地区膜上麦套种杂交油葵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提出该地膜小麦套种杂交油葵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6月15日,并提出了主要载培技术,可用以指导同类地区的生产实际。

  • 标签: 地膜小麦 杂交油葵 套种 气候适应性 播种期 栽培
  • 简介: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既有广泛共识与合作又有深层较量与博弈的大背景下,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低碳城市,对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 低碳 城市 行为特征 气候变化
  • 简介:人才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在对人才资源生态环境的含义、构成等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人才观念、体制机制、创业环境等方面对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了探析。

  • 标签: 经济欠发达地区 生态环境 人才资源 气象 人才观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