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是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的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的工具,只具有手段的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是作为一

  • 标签: 劳动者 剥削者 康德 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和手段
  • 简介: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 标签: 政治 社会实践 联合体 政治正义 共享目的 政治认同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区分,对他而言,欲望是设定目的的,思虑为实现欲望目的而寻求手段或工具。对于这个区分的解释,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持休谟主义的解读,认为理性是为欲望服务的;另一种持理智主义立场,认为理性思虑不会局限在寻求手段方面,在某种意义上,理性思虑可以设定目的。本文在分析这两种解读各自的合理之处与存在的问题之后,进而考察一种被以上两种解释所忽略的情况,以此尝试提出一种可以兼容两种立场的解读。

  • 标签: 思虑手段 目的德性 实践智慧
  • 简介:《玛纳斯》史诗中关于人生目的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将解放被压迫人民作为人生的目的,提倡一种同情弱者、解放弱者的英雄观;二是尽好义务,不出"坏名"而留下"英名",提倡一种注重社会声誉的价值观;三是对作为"善"的形象的英雄人物的赞誉,提倡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人生观。

  • 标签: 《玛纳斯》史诗 人生 目的
  • 简介:科学基金项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必须在科学、规范的伦理审查制度中进行才能保证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特别是涉及人类的研究,伦理审查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基金组织引导与规范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加拿大国家科学基金组织联合出台的《涉及人类研究伦理政策声明》为主要对象,从伦理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程序等方面研究加拿大科研伦理审查制度的特点与经验,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国家科学基金 涉及人类研究 伦理审查 加拿大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也越发提高。在当今宗教升温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而信仰宗教,寻求精神依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两亿多人。在新增青年教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

  • 标签: 宗教信徒 信仰现状 大学生 湖北省 调查 社会开放程度
  • 简介:<正>上海新艺有色铸造厂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有色铸造专业厂,有职工600多人。自1988年10月以来,该厂开展“共建新艺大家庭”活动,使企业充满了家庭般温暖,企业气氛融洽、和谐,全厂形成了“新艺为我,我为新艺”的生动局面。目前,这一活动已深入人心,它密切了干群关系,强化了爱厂精神,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 标签: 有色铸造 家庭意识 家庭活动 党员 艺为 干群关系
  • 简介:一问卷样本概述2014年下半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武汉地区高校为调研点,围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次调查主要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这四所高校进行。此次一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3份。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调查了解 宗教信仰 武汉地区 信仰状况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一些青少年道德失衡与传统美德教育失调调查报告翟康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培养当代青少年成为新时期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设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的社会氛围和成长环境。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信息视野扩大、经济意识萌发...

  • 标签: 传统美德教育 道德失衡 中学生 青少年道德 当代青少年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 简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伦理学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复兴以来,其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研究,以“改革与道德”为主题,表现出研究者的伦理学干预和指导道德生活的固有激情和气派;第二阶段的研究,针对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越发“严重”起来的“道德失范”问题,伦理学者的那种固有激情与气派开始退落,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道德状况 中国公民 道德建设 评介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