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证券操纵行为几乎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痼疾,以虚伪交易方式操纵证券市场价格是操纵者惯用的手法.虚伪交易可进一步分为冲洗买卖和相对委托,为厘清二者间容易产生混淆的几个问题,需从行为的主体、行为方式及主观要件等方面加以认真剖析.

  • 标签: 证券操纵 虚伪交易 冲洗买卖 相对委托
  • 简介:4月9日下午,作为2013年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培训进党校的重要内容,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田前往市委党校,为2013年春季主体班作了题为《运用法治思维、法洽方式预防腐败犯罪》的预防法制宣讲。听课的500多名学员来自党校多个干部培训班,既有市管领导干部、区县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也有市级机关处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组织部门的选调生。

  • 标签: 法治思维 腐败犯罪 预防 企业领导干部 干部培训班 教育培训
  • 简介:经济法传统的利益实现方式是行政执法,这一方式表现为行政主导、强制性和单方性,是一种"命令一服从"的方式。在利益分化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干预手段市场化的条件下,这一方式遭遇了困境,因此经济法应当采用"多方联动方式",即由多元主体通过商谈博弈的方式来实现利益,这是一个开放立体的结构,不同的利益主体被允许进入其中充分地表达其利益诉求。在多方联动方式的运行中,政府的经济政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政策成为了经济法视域中的利益实现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经济法 行政执法 利益实现 商谈博弈 多方联动
  • 简介:根据投资的基本理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在BOT方式中,应坚持谁投资谁所有,激励内外投资者,政府有限支持,质量干预,完整移交等几项原则,以求完善我国的BOT立法,并在实务中正确把握发展BOT投资的基本方向。

  • 标签: BOT 投资 原则
  • 简介:占有改定方式下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对于该问题,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法律均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德国法虽有明文规定,但其合理性未免令人生疑。要对我国《物权法》的完善有所裨益,就应当结合案例,在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评析《德国民法典》之相关规定及有关学说,主张占有改定方式下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占有改定 善意取得 交易安全 物权法
  • 简介:模拟法庭的课程设计应当打破目前分散设置、各自为政的现状,追求立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立体化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轮流扮演诉讼中各主要角色,同时展开司法文书写作、诉讼策略设计与法庭辩论等训练;相应的,考核方式等应当作适当调整.

  • 标签: 模拟法庭 立体化 课程设置
  • 简介: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轻伤害案件是轻微刑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应当适用从轻从宽的处理方式。但是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不统一,与国家对处理轻伤害犯罪相关的立法初衷不相吻合。笔者对某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近三个年度办理轻伤害犯罪案件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尝试探索基层司法机关处理轻伤害案件的最佳处理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轻伤害 特点 办理方式单一 弊端 建议
  • 简介:<正>反传闻规则是国外诉讼法律制度中的重要证据规则之一,该规则构成了对抗式审判制度的基础之一。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仍未确立该项规则,这不利于我国控、辩审判方式的贯彻及案件的公正裁判。笔者认为,在我国诉讼法律制度中应确立反传闻规则,并应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进行改革。一、对传闻证据概念的界定反传闻规则又称排除传闻证据规则或传闻证据排除规则(TheRuleAgainstHearsay),是指在诉讼过程中,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执法机关不得将传闻证据作为定案的根据。

  • 标签: 刑事审判 证据排除规则 传闻证据 刑事诉讼立法 诉讼法律制度 对抗式
  • 简介:“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是保险诈骗犯罪的基本行为手段。“虚构保险标的”既可以是虚构保险标的的整体,也可以是虚构保险标的的一部分。对恶意复保险以及隐瞒保险危险(瑕疵投保)骗取保险金,对事后投保骗取保险金,对超额投保骗取保险金,对无可保利益的财物进行投保骗取保险金,对在人身保险中伪造、变更受益人的书面指定或书面同意骗取保险金等违法行为均应作为“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处理。

  • 标签: 保险诈骗罪 犯罪手段 虚构保险标的
  • 简介:中国现行的周岁计龄法是借鉴西方的产物。帝制时代通行的计龄法是不很稳定的虚岁计龄法,因该时代呈现国家与社会的两重分立,由此产生的计龄标准也往往多变。清末以来,计龄方法逐渐西化,以生日为判断标准的周岁概念渗入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中,但民间对周岁的使用仍存两可态度,形成虚岁与周岁在民间与法律中并行的状态。近代计龄法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利观的转变,即帝制时代的权力本位逐渐向西方式的权利本位转变。这是权力行使与权利保障精确化的内在共同要求的结局。因此,从虚岁到周岁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法律从传统到现代、从恩赐到权利转变的一个侧面。

  • 标签: 虚岁 周岁 计龄 西学东渐 权利本位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是要确立以庭审为中心。然而我国的案卷移送方式历经二次修改,都未能使法官摆脱卷宗审理的困境。案卷移送制度的设计应当以阻断法官预断、实现司法公正为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效率问题。中国的刑事案件案卷移送制度改革,应当以实现"案卷移送主义+预审法官形式审查"为制度设计导向。在当前司法国情下,我们可以保留全部案卷移送方式,由检察机关向法院的立案庭移送全部案卷材料。立案庭对案件进行程序审查后,向庭审法官移交言辞证据材料以外的案卷材料。未来待时机成熟,可以设置独立的庭前预审机制。此外,案卷移送方式的改革还应辅之以审判为中心各项配套制度的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法官才可能逐步摆脱卷宗审理,走向庭审实质审理。

  • 标签: 审判中心 卷宗审理 案卷移送制度 实质审理
  • 简介:<正>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当前进行民事诉讼法修改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为背景,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定性切入,提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改革的目标,并主张以监督方式多样化与监督范围严格限制为改革方向,改革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 标签: 民事检察监督 民事诉讼法 检察监督权 检察机关 监督范围 民事案件
  • 简介:建立检察机关以提起诉讼、参加诉讼和事后抗诉等多元方式介入民事诉讼的制度,学界在当前已初步达成共识。但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机制的设计一直是个难题。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从三个方面重构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机制:一是重塑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二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制;三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构建。只有完成这些改革,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公益诉讼才具有程序上的可操作性。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法律定位 程序规制 程序保障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法采用"复印件主义"来改变原起诉方式中的"全案移送主义",以期阻绝法官预断,但因为各种原因却积弊重重。诸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纷纷表示要进行起诉方式改革。但围绕所有讨论的中心主题却在于"预断排除"思想。预断的排除可以从三条途径入手,重中之重的就是严格证明法则的确立。作为"刑事证据法的栋梁",严格证明法则不仅可以消除预断,在发现实体真实、限制法官心证、体现程序正义方面还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标签: 起诉方式 预断排除 严格证明
  • 简介:“另案处理”是侦查机关对未立案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共同犯罪嫌疑人适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但由于其适用条件宽泛,随意性很大,实践中往往会形成监督的死角。因此,应当强化对“另案处理”情况的监督。

  • 标签: “另案处理” 监督方式 实践 案件 犯罪嫌疑人 强制措施
  • 简介:民事执行活动是法院审判活动延续构成结案的关键环节.也是案件当事人权益得到实现的重要保障。探索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方式应是当下贯彻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开展监督工作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解决民事执行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民事执行案件中法院和当事人是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时关注的两个关键主体。因此。笔者主要从监督法院的角度和监督当事人的角度来探析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方式。以期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工作。

  • 标签: 民事执行 监督方式 检察机关 执行监督工作 当事人权益 执行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