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符号学分析可以开辟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学术新视野与新维度。本文指出,网络公共事件研究必须建立对话这一逻辑前设,并指向共识和认同这一目标诉求,才能使分析路径更为清晰。符号学的方法论已经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完全可以用来分析网络公共事件。在网络公共事件的符号学分析中,必须以各个主体提供的文本为分析对象,从命名分析、修辞分析、叙述分析、心理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等层面展开具体的研究。

  • 标签: 网络公共事件 符号学分析 对话 社会认同 分析路径
  • 简介: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 标签: 汽车 符号 广告
  • 简介:微时代标志着文化传播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表情符号应运而兴盛。表情符号在网络交往中扮演信息传递中意义表现的辅助者、传播者网络身份认同的表征者的角色,可以帮助调和交流气氛,增强情感表达效果。表情符号意义的构建具有素材丰富,多中取新;情景式编码,个性化构建;依托现实关系,塑造多重身份的路径和特点。

  • 标签: 微时代 表情符号 意义建构
  • 简介: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 标签: 品牌符号价值 奢侈品 消费社会 符号
  • 简介:校园文化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以文化符号为媒介的有效传播的方式进行才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借用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根据符号圈不同区域的校园文化符号的特点和需要,建设校园文化符号,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标签: 文化 符号 育人
  • 简介:歌曲《南泥湾》从1943年诞生到1980年代初期,一直是一个能指充实所指明确的文化符号,在解放前后的各个时期都获得了时代的“共名”地位;崔健以及后崔健时代的翻唱版《南泥湾》则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符号,它们的精神指归和气质发生变化,其能指不再结实,所指不再所向披靡,在新时代中处于“共名”和“无名”的转换和不确定之中。作为文化符号的《南泥湾》,任何一个能指要件的置换都会使它的所指偏离原有的轨道,甚至颠覆原有的所指,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南泥湾》的能指要件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被置换,发露出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消息。

  • 标签: 《南泥湾》 无名 共名 符号学
  • 简介:我国传播学研究长期聚焦于媒介自身运作的“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范式或实证主义范式,致使传播学理论领域的研究和开拓裹足不前。走出功能主义的禁锢,追求、解释和发展芝加哥学派古典主义观点,或许能解决当前传播学理论危机,成为新时代传播现象理论的新视角。

  • 标签: 符号互动论 网络小说 粉丝衍生
  • 简介:近年来,电视广告中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运用日趋增多,本文主要通过符号学、传播学及接受美学等理论,结合具体电视广告作品来阐释其符号表征对电视广告的影响,通过"陌生化"的概念来揭示电视观众审美接受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符号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危机与出路。

  • 标签: 电视广告 符号表征 少数民族 审美接受 文化元素 接受美学
  • 简介: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围绕牧歌和美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对天真范式的无情摈弃以及对思维定势和媚俗的彻底反叛,但是关于电影《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批评却始终遵循着忠实源文本的法则和传统的电影改编方法。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影剧本改编过程中是否有列举出来的或者遗漏的文学价值和特性上。批评家们并没有设法把源文本的重点相对化,使之接近于其他可能的灵感来源。通过把电影剧本改编研究展现给所有可能作为模型的符号学手段上,我们发现电影剧本改编是在巨大的上下文关系中被分析的,仅当文学源文本被认为毗连那些可能的模型时,它的相对重要性才能被掌握、描述和解释。

  • 标签: 电影剧本改编 符号学手段 上下文关系 叙事声音
  • 简介:《试论音乐符号传播的时间特质》(原载于《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35卷第9期)一文的作者认为:音乐主要是一种时间符号,而不是空间符号,不存在对称。本文通过对影视配乐中所存在问题的考察,指出音乐不仅是一种时间符号,也是一种空间符号,都相应的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因素,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声画关系的处理中予以充分考虑。此外,本文还对原文所涉及的音乐的对称性、律调程式、音乐的结构力以及音乐的时间体验等问题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 标签: 影视配乐 时间与空间 音乐的对称性 律调程式 音乐的结构力 音乐的时间体验
  • 简介:米德的符号互动学说涉及思想意识的来源、自我概念的产生、社会协调的实现,符号价值功能是米德符号互动学说的核心,通过对这些关键概念的辨析,米德建立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符号互动学说,这一学说不但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传播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米德 符号互动论 传播学
  • 简介:“福娃”作为2008北京奥运的一个符号象征,在北京奥运传播中将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本文试图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福娃的符号学内涵和指示意义.并从符号的编码与释码角度,解析福娃在融合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独特表现.挖掘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和意义。

  • 标签: 奥运吉祥物 福娃 符号 传统文化传播
  • 简介: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经常被人错误的翻译成“媒介即信息”,这是因为混淆了“讯息”和“信息”,同时也没有准确理解“媒介”的含义。如果我们从符号学视角区分“讯息”和“信息”,“讯息”就相当于符号的可感知部分,“信息”就是符号携带的意义;如果我们从符号学视角来理解“媒介”,“媒介”也相当于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因此,“媒介即信息”是不符合符号学规律的,这就相当于认为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就是符号携带的意义;而“媒介即讯息”是符合符号学规律的,因为“媒介”和“讯息”都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并且,从符号学视角理解“媒介即讯息”可以揭示出该理论的深层涵义,即人类的感知、意识、情感、思想不是由单一的媒介技术决定的,而是由作为符号的媒介及其所构筑的符号环境所影响和限定的。

  • 标签: 讯息 信息 符号学 麦克卢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