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道德故事是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材料之一,学前儿童对道德故事内隐信息和主旨的理解影响着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选择。本研究将322名学前儿童随机分配到四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儿童分别阅读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行为者对自身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旁观者对行为者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控制组则阅读非道德故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对不同类型道德故事的内隐信息和主旨的理解存在差异:在故事内隐信息理解方面,学前儿童对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内隐信息的理解好于对其他类型道德故事和非道德故事内隐信息的理解;在故事主旨理解方面,4岁儿童对各类故事主旨的理解程度相近,5岁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的道德故事的主旨,6岁儿童对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主旨的理解好于对其他类型道德故事主旨的理解。这提示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归纳能力,并选择强调“行为者对自身助人行为的积极情绪”和“旁观者对行为者不助人行为的消极情绪”的道德故事,以促进4。6岁儿童对道德故事内隐信息与主旨的理解。

  • 标签: 道德故事 道德教育 内隐信息理解 主旨理解
  • 简介:在对当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该考试与我国目前的本科医学教育现状存在一定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当前应该强化对院校中学生的全面培养,不仅仅是医学技能还包含全面的素质,对教学方法也应该进行改革,并要求加强实践力度,这些都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够成功通过的重要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对当前执业医师本科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出公正客观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执业医师 资格考试 导向 医学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期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幼儿个性品德孕育的萌芽期,更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期的品德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早年的熏陶和教育将为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想……

  • 标签: 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方式 养成教育 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