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关于“から”“を”的进一步探讨辽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李梅在有关场所的表达中,和都可以表示起点,此用法在陈志侠同志的《格助词的异同》中已略有介绍,偶而翻书,又见丰田丰子教授的关于和的解说,感到稍有歧异。现编译如下,仅供参考。用于表示开始做某件事(动...

  • 标签: “から” 意志性 客观叙述 使用限制 师范专科学校 词汇表示
  • 简介:有关《古事记》特殊文体成因的探讨,始终是日本上代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汉文佛经因而成为解决这一悬案的必读文献,佛典特有的措辞句法格外引人注目;在趋之若鹜的研究氛围中,理性地确立汉文佛经语体判断标准愈显重要。为此,本文力图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为尔后展开的系统性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撑。

  • 标签: 古事记 汉文佛经 语体判断标准 和习问题研究
  • 简介:本文对2007年国内的日语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动向从研讨会的举办情况和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指出这一年度出现的新特点:①研究队伍的扩大和年轻化;②研究领域的拓宽;③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本文还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 标签: 日语语言学 现状 动向 进步 不足
  • 简介:社会性别分工是当代日本社会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广泛的社会性别规范,日本的现代家庭就是以社会性别分工为基础建立的。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家庭曾经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当代日本女性的M型劳动力率曲线和以非正规劳动为主的劳动就业形态表明,日本女性仍在以家庭为中心来安排自己的社会劳动,社会性别分工仍在限制着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模式和就业选择,日本女性理想中和现实中的生活模式有着巨大的落差。

  • 标签: 女性 社会性别分工 生活模式 非正规劳动
  • 简介:本文以《明六杂志》(1874-75)为切入口,探讨了明治初期中日两国的语言交流。采用量化统计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文本中的汉字词做了穷尽性梳理分析,分析了该杂志在中日词汇交流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就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方面,笔者分别从文章题目、文体、语法、词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日语对汉语的影响方面,则体现在《明六杂志》在近代新词的创造和传播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上。

  • 标签: 《明六杂志》 近代新词 日语借词 中日词汇交流
  • 简介:《心》因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他者之间关系的"他者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他者性的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主人公做出的伦理选择带来了理性意志的回归,但其"自我"上升为"无我"之后,更进一步形成了他者之间的阻隔和伦理悖论。主人公最终为"明治精神"殉死,这一行为实则包含深刻的时代伦理。夏目漱石通过对个人伦理悲剧的描绘,揭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的伦理模型,隐含着漱石对于民族道德危机的深刻认知,也折射出他对"自我""他者"之间关系该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的省思。

  • 标签: 《心》 夏目漱石 文学伦理学批评 他者伦理 明治精神
  • 简介:1"有属文"的中文称谓有包孕句、包括句、包含句、套匣句等.它通常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句子组成,其中从句(或称附属句)通过形式名词"こと""の"的接续,使其成为名词句后再后续助词构成各种成份.有属文的种类有:①主语从句,②谓语从句,③宾语从句,④定语从句,⑤状语从句,⑥补语从句.

  • 标签: 主语从句 名词句 助词 补语 谓语 句子
  • 简介:这里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包括:(1)~(或:)+一段、力变动词、部分变动词未然形+(2)~(或:)+一段、五段、力变动词未然形+(3)~(或:)+五段动词词干+同一行工段假名+[=可能动词]

  • 标签: 五段动词 可能动词 拟态词 十变 二土 内在能力
  • 简介:“もう少しご…そぅだ”“…んばかり”湘潭大学邓东日语惯用型中,「」「…」译成中文时,均为“眼看就……”“差点儿……”“几乎就要……”之意。先看一组例句:男大手出两名男子吵嚷着眼看就要大打出手。男手出大/二名男子就像要大打出手般地吵嚷着。两句都描写...

  • 标签: 常用词 主观感受 日语专业 日语惯用型 标准日本语 动词连用形
  • 简介:古典日语中的「をかし」在汉语中最基本的意思是“有意思”或“有趣”。但是「をかし」一词的翻译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をかし」不仅是形容词,它还代表了古代日本贵族的一种审美情趣。因此,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就要求译者不仅要准确地把词义翻译出来,还要理解「をかし」一词的内涵,并将其展现给读者。众所周知,《枕草子》被称为「をかしの文学」,这部随笔中使用「をかし」一词的数量达到466次之多,堪称「をかし」的使用之最。本文以于雷译《枕草子图典》为例,对「をかし」一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 标签: 「をかし」 词义 审美情趣 《枕草子》翻译
  • 简介:在关系从句指示词的语序方面,一般认为语序比较严格的汉语语序比较自由的日语相比,语序相对自由。日语一般采用单一的RDN语序,而汉语则可以采用两种可能的语序,即RDN和DRN语序。这在很大程度上汉语和日语的语序类型有关。此外,汉语和日语均遵循“音节长度原则”和“语义接近原则”,日语中上述原则相互和谐一致,因此语序比较固定、单一;而汉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之外,还遵循“可别度原则”,该原则上述两个原则相互竞争、冲突,因此语序相对比较自由。

  • 标签: 汉日对比 语序 类型学 关系从句 指示词
  • 简介:旅人忆良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同一个地方为官。二人虽是上下级关系,但在艺术上却是挚友、知音。在创作理念上都深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并在作品题材与格式上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但由于二人出身不同,人生遭际不同,因此他们对外来思想的吸收不同,反映在和歌中的人生观也大相径庭。《万叶集》开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感、探索人生之先河,而旅人、忆良在这方面成就显著,因此为后人瞩目。

  • 标签: 个性化 外来思想 反映现实 忧患意识
  • 简介:"在日"文学是指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1910~1945)来到日本或被强行带到日本的朝鲜人主要用"日语"创作的文学总称。这些文学围绕着1945年8月5日朝鲜"解放"后仍残留于日本的朝鲜人不回国的理由、战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状况以及日本社会存在着的"民族(朝鲜人)差别"等问题,追问自我民族身份而创作的小说、诗歌和短歌等。以最初获得芥川奖的李恢成为首,"在日"作家历经第一世代(朝鲜半岛出生)、第二世代(日本出生)、第三·第四世代(父母及作家本人均日本出生)四个文学世代的历史,在日本战后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战后70多年的当今,"在日"文学如何坚守自我的民族身份,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又将走向何方等,伴随着第一世代文学者的相继故去,第三、第四世代文学者肩负着重要的课题。

  • 标签: “在日”文学 日本战后文学 战后史 世代差异 民族身份认同 现状与课题
  • 简介:日汉口译研究是翻译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子学科。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梳理汇总。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包括欧美、日本、台湾在内的口译研究前沿动态进行了介绍,之后从论文、教材、项目课题等方面总结了自2009年至2015年间国内日汉口译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纵向横向的对比。可以说,近五年来,虽然日汉口译研究发展较快,在教材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设、语料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对研究热点的关注不够、论文发展的质量失衡以及译学架构十分薄弱的问题,日汉口译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 标签: 日汉口译研究 前沿动态 观察与思考 译学架构
  • 简介:"どぅしても"、"何とか"、"ぜひ"同属陈述副词,而且都可修饰表示愿望的谓语句.那么在这种表达中,它们各自用法如何,又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在对这三个副词各自用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将对它们的不同之处做一比较.

  • 标签: 副词 谓语句 用法 陈述 修饰 异同
  • 简介:理解“V(动词)”这个概念并不困难,我们都清楚它的意思是“表示动作虽然结束,但所造成的状态依然持续或行为产生的结果依然存在”。在这方面,学生们最先遇到的是类似以下的对比句:

  • 标签: 教学翻译 对比句 外语教学 翻译课程 南石 翻译法
  • 简介:命制俄语专业标准化考试阅读试题过程中,为达到较好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命题者需要认真考虑诸多因素:文章的题材和体裁、选材的长度、生词总量、考点的选择、设问的角度、设问的覆盖面、选项的设计、选项的排列、选项间的关联、问题选项的用词总量等。标准化考试中,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有严格要求的:通常不得选用内容涉及武装冲突、宗教信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考试成败、失去亲人、负面国情。本文探讨了上述问题和命制阅读题的主要依据;选材压缩、设问选项、用词总量考点;设问角度句法结构;正确项干扰项的编写等。

  • 标签: 标准化考试 阅读试题 命制理论 命题方法
  • 简介:本文旨在阐述在日汉语的否定表现中。形式否定意义否定并不总是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在日汉语中的体现也不尽相同。确切地为否定表现下个定义很不容易。笔者认为在考察否定表现时,必须从结构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入手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否定表现的特征。中日两国的语言学家们对于否定表现论述的最

  • 标签: 日语学习 反问句 李铁根 双重否定句 中国文法要略 深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