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在这里所写下的片段乃是作为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研究者的个人对于外国文学的一点片断的回忆和理解,它们当然显得琐碎和零散。但这些回忆和理解恰好显示了在中国当代历史中外国文学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的意义。它们恰恰凸现了外国文学具有的某种“中国性”,

  • 标签: 外国文学 中国性 当代文学 回忆 凸现 意义
  • 简介:眼下谈到书,首先想的自然就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已经日日夜夜同它打了两年多交道,但愿明年此时能脱稿。由这部书又很自然地想到你。3年前,倘若不是你那么热情怂恿,是绝不会心血来潮,贸然拾起它的。因为充分了解此举的难度。半个世纪前在剑桥那样的条件下,都未敢尝试。如今,人已八十好几,能搜罗到身边的参考书终归有限,向人请教起来更没那么便当,这真是没罪找枷扛!然而正如你所说,这是个亟应补上的空白。七十多年前问世的

  • 标签: 《尤利西斯》 乔伊斯 梦之谷 芬尼根守灵夜 创作界 作品自身
  • 简介:林惠嘉,毕业于台北第一女子高中、台湾大学化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现任纽约医学院研究部教授,是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夫人.李安成名前曾赋闲长达6年之久,靠林惠嘉养家糊口,但她坚决反对李安另谋生路,鼓励他坚持电影梦想.导演李安在刚落幕的第85届奥斯卡上,二度斩获最佳导演奖.与此殊荣一同盛传于网络的,还有李安在家当了6年"家庭煮夫"、全靠妻子帮扶的故事.林惠嘉因此也成了人所敬仰的"贤妻".

  • 标签:
  • 简介:◇请介绍一下你的这本新的文集--.◆女儿爱洛伊丝搜集了一些以前在报纸专栏上发表的文章.很久以前的文章,挺普通!从1948年开始,那是一封题为的公开信.它是当时寄给的,在那封信中,谈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作为资料,它或许是有意义的.最近的一篇文章写于2009年,与人类初次登上月球的周年纪念日有关.

  • 标签: 和谐法国 当代作家端木松 法国当代作家
  • 简介:轻喜剧《妈,爸,和白人女孩同居了》是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泽桓的成名作,它通过表现跨种族婚恋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在追寻文化身份时的困惑。该剧采用剧中剧结构对美国漫画书《黄爪》进行了模拟,既解构了人们心目中陈旧的华人模式化形象,又揭示了新的华人模式化形象,这些模式化形象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造成阻碍。陈泽桓并不是仅仅描写加拿大华裔青年的身份困惑,同时也通过男主人公马克最后的选择对加拿大华裔青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暗示只有打破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吸取中、西双方文化的长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 标签: 加拿大华裔文学 陈泽桓 《妈 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 模式化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当我第一次阅读这些文字时候,被罗素这种朴实深沉的叙述深深感动,感动的不仅仅是文章的行文质朴,语言的掷地有声,而是作者

  • 标签: 《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 情感表达 爱情 散文
  • 简介:本文从将记忆和父权与书写记事技术联系起来的两个主要传统出发,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力图论证两个密切相关的观点:1)哈姆雷特王子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难忘的、也是最健忘的人物之一,莎士比亚着重在哈姆雷特父子关系和印刷文化来临的语境中描述了这种记忆失落;2)父权、遗忘、印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叙述被重铸和传播,这种批评叙述即A.W.波拉德、W.W.葛里格、“新书目”推出的、用以解释剧本本身的物质状态和作者状态的“记忆重建”。

  • 标签: 记忆 父权《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印刷文化
  • 简介:的华沙不是你的华沙",在辛西娅·奧芝克的《大围巾》中集中体现的是因文化创伤造成的认同危机。主人公罗莎所受创伤并不仅是纳粹种族大屠杀所导致的个人创伤,还暴露了犹太人深层的集体认同危机的文化创伤。历经从叙述创伤到恢复关联再到修整认同的"创伤过程",罗莎最终打破自我封闭,抚平心理创伤。然而,建构这一文化创伤的意义不只在于从道德上谴责种族迫害的残忍、博得普通受众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以言行事",审视认同危机,激发行动力量。

  • 标签: 《大围巾》 文化创伤 犹太裔美国人 认同
  • 简介:刘震云的小说《叫刘跃进》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表面上是在找一个优盘,隐喻层面是人在寻找“失去”的自己。人的角色与自我分离,将价值与意义寄托于外物,所以不断地寻找,赋予人生以意义。这种荒诞的处境在小说中以幽默的笔法充分揭示,作者以成功的书写展示了反抗荒诞的可能,予以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深刻的启发。

  • 标签: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反荒诞
  • 简介:丁玲的《在霞村的时候》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者,引出抗日时期在日军做了军妓的贞贞再生的故事,采用内聚焦型叙述视角,仅说出一些人物有限知晓的情况,从而形成不同视角下对贞贞的不同看法,并集中到回来之后的贞贞变成了什么、以后怎么办等问题上。这些视角背后,显现出对命运的不同态度,从而诠释了对命运探讨的主题。

  • 标签: 《我在霞村的时候》 叙述视角 命运
  • 简介:借你的地开耕、播种/收获春华秋实的生活/借你的地修房造屋/远离风雨、繁衍子孙/借你的地笑傲江湖/浪迹天涯、追逐梦想/借你的地走了不少路/看了不少景、拿了不少物只是,借你的地走南闯北/从没有走出你的掌心/借你的地搬东搬西/从没有搬出你的视野/原来,只是你在尘世中/聘请的一个搬运工/借你的地/搬你的物/搬进搬出/的手上都是空/最后,把借你的地/一寸不少、连本带息还给你/大地,你还倒欠一条命

  • 标签: 带息 修房 笑傲江湖 我的母亲 地球母亲 在路上
  • 简介:余华短篇小说《没有自己的名字》由不胜任的启蒙者陈先生、庸众许阿三们及傻子来发等三重维度展开非典型启蒙寓言,分别在现实和审美层面展开对启蒙的呼唤和反思,达成对现实世界的双重批判。

  • 标签: 启蒙 寓言 非典型 现实批判
  • 简介:问:您早就知道自己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还是因为机缘巧合,您才取得现在的成就?

  • 标签: 印第安人 斯科特 创作
  • 简介:1998年,湖南省某评估机构宣布:通过严谨的数据论证及严格的评估,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个人品牌价值(无形资产价值)为人民币1008.9亿元,完成了首次将中国科学家的科技价值以货币形式量化的尝试,在业内产生了轰动效应。

  • 标签: 袁隆平 人民币 知识财富 农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人
  • 简介:莫·海德(MoHayder),1962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英国犯罪和惊悚小说作家。海德15岁离开学校,做过酒吧女招待、保安人员、电影摄像师、东京俱乐部女服务生、教育行政人员和面向外国人的英语老师。后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利坚大学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在英国的巴斯斯巴大学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

  • 标签: 英国 创作灵感 现实生活 女作家 专访 汲取
  • 简介:<正>一、宗旨和原则2004年、2006年,为纪念澳门回归,澳门基金会与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海外版》杂志共同举办了两届"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海内外作家、学者、读者以及新闻媒体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征文作品的水平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十分少见的。此项活动,按

  • 标签: 百花文艺出版社 澳门元 澳人治澳 世界华文文学 电子邮箱 稿件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