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正>90年代初期才刚刚起步的泰华微型小说创作,固然在世界华文文坛上属于落后的一翼,但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和骄人的成绩.由司马攻主编的《泰华微型小说集(1996)》,以其丰厚的内容和多彩的风姿,显示了他们的创作实力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程.

  • 标签: 微型小说 小说创作 小说集 文学作品 司马攻 传统文化
  • 简介:《民艺》杂志第三期刊发了董波的文章《“民间美术”称谓管窥》一文,该文立意探讨“民间美术”这一称谓的合理性,通过对“民间美术”词源的梳理,指出“民间美术”一词基本定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由中国美术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探讨、使用而逐渐演化为通用名词.“‘民间美术’这个词是晚近中国美术界的发明”(文中无特别注释的引用,均来源于该文)。

  • 标签: 民间美术 称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专家学者 美术界 合理性
  • 简介:对小说叙事氛围的精心营造,可以说是夜子小说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早在《体香》中,夜子就通过无处不在的“雨”,成功地为小说故事的发生营造出了一种阴郁迷蒙的氛围。另外,《体香》对“气味”这一意象的巧妙征用也与小说的故事相得益彰,呈现出了一种具有形而上色彩的关于人物命运的深刻隐喻。无论是对叙事氛围的营造渲染。

  • 标签: 存在之思 化妆师 寓言式 小说叙事 小说故事 相得益彰
  • 简介:包腊的《红楼梦》前八回译本发表于19世纪60年代末,属于《红楼梦》早期稀见英译本。本文以这一译本为研究对象,讨论其中对《红楼梦》诗词的翻译。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包腊的生平和事迹,以及他所翻译的《红楼梦》前八回的出版情况。同时,本文统计了包腊译文中所翻译的《红楼梦》诗词之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包腊译诗的特点及其问题做出了深入讨论。

  • 标签: 包腊 《红楼梦》前八回英译 诗词翻译
  • 简介:197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一个与她的长篇小说同样广博的世界。本文通过对其三部短篇小说的分析,从主角设计的独特性、女性人物的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等三个方面来透视莱辛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 标签: 多莉丝·菜辛 短篇小说 创作特色 当代女性 生存悲剧
  • 简介:作为诗情的"忧生",在王国维的创作与命意中虽然有新的内涵,但它与同样作为诗情的"忧世"是共生互动的,并不能以此作为区别王国维诗情和诗学的现代性质与古典品格的标志.与此相一致的是,王国维的学术历程同时显示出"祛魅""返魅"的双重性,他的创作以及诗学取径,也必须从这种双重性中,才可以得到完全的理解.

  • 标签: 王国维 忧生忧世 祛魅返魅 诗情 诗学
  • 简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史料学这一最基本也最迫切的基础工程建设方面,成绩却并不理想.史料建设是一门学科健全发展的根基,为了更好地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大力加强史料学这一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史料学 系统工程
  • 简介:脂评本与程高本中的尤三姐形象孰高孰低的评价问题,历来存有争议。笔者认为:改塑前后的尤三姐形象内涵有别,各有千秋,应该挖掘其各自具有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而不在于非要比出高下。从人物形象的审美形态层面看,一个是复合美,一个是单纯美;一个是动态美,一个是静态美;一个是前后变化之关,一个是首尾一贯之美;一个是白璧微瑕,一个是白璧无瑕。曹雪芹如此塑造尤三姐形象,是其“正邪两赋”、美丑并举的人物美学观主导的结果,与全书主要人物塑造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高鹗改塑人物所体现出的美学观接近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种美学观主导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容易形成“美则无一不美”的完美形态。

  • 标签: 尤三姐 改塑 脂评本 程高本 审美价值
  • 简介:在云南女作家中,段海珍的小说呈现了独特的面貌,具有不可多得的唯一性。段海珍的小说,几乎所有的中短篇都指向了一个主题"女性突围",而这个背景却是多元的,甚至是复杂的、琐碎的、艰难的、浮躁的,触目惊心的。在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作家以小说的方式给我们讲述的多元人文背景下的女性命运,并发人深省。

  • 标签: 海珍 小说题材 云南彝族 女性命运 青年作家 地域背景
  • 简介:去岁,两次患脑卒中的齐致翔出版了一本近六十万字的戏剧评论集续编,又为广西写了一个音乐剧《欧阳与桃花》(已上演)。齐致翔虽是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中生代重要剧作家,却也从未写过音乐剧,无疑要先学习,而后才可走近。这在他或非畏途,退休后他曾为各地创作或改编过婺剧、昆剧、豫剧、桂剧、

  • 标签: 齐致翔 中国京剧院 范钧 京剧艺术 伐子都 大明魂
  • 简介:发轫于永明体的新体诗试验,最终发展成为唐代典范的格律诗,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探索方向.庾信是唐前格律诗的重要奠基者,而何妥是由梁入周再入隋的一位重要诗人和学者.他们二人的新体诗中都出现了一种特别的“重复律式”,这可能是一种有意的格律试验,从中可以窥见格律诗形成进程中不同的探索方向.

  • 标签: 新体诗 重复律式 失对
  • 简介:鲁迅作为新文学的旗手和主将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其中就包括电影。虽然鲁迅称自己“对电影艺术是门外汉”,他确实没有从事过电影创作,也没有专门论述电影艺术的著作,但他却对电影艺术极为热爱,可谓是电影的“铁杆粉丝”。据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统计,鲁迅从1916年9月24日看第一部电影始,

  • 标签: 电影艺术 资料统计 鲁迅 观看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化
  • 简介:洪炳文是近代杰出爱国剧作家。他的《电球游》传奇开创了我国科幻剧的先河。洪炳文的剧作鲜明地体现了传奇杂剧在近代特定背景下的时代新变:传奇杂剧体式走向融合。剧作多“案头之曲”.借助新式道具表现新内容及外来语科技语入传奇等诸多内容。

  • 标签: 洪炳文《电球游》科幻剧 爱国情怀 创作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