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入治疗肝脏疾病时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的指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等非外科手术方式治疗

  • 标签: 肝癌介入 焦虑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6例肝癌介入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效果。结果46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达84.8%(39/46),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80.4%(37/46)。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癌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治疗原发多灶性肝癌方面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70例患者,均患有原发多灶性肝癌,就诊时间[2021年4月-2022年4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35例,前者为手术疗法方案,后者为介入疗法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原发多灶性肝癌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9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肝癌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评估大肝癌介入治疗对肿瘤活性的判定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46 例大肝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治疗过程采用的主要设备为 DSA 平板大型 C 臂数字化剪影血管造影机,行 TACE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介入治疗;采用磁共振设备型号为 GE Singna 3.1T 磁共振,呈 32 通道体线,分别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性检查。 结果: 46 例患者检测出 46 个大肝癌病灶,共获得 578 个 ROI 结果,活性组( 105 )平均 ADC 测量值为( 0.98±0.29 ) ×10 -3 mm 2 /s ;

  • 标签: 磁共振 大肝癌 介入治疗 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本科做介入治疗的5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皆以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化疗,再以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结果所有病例皆成功进行了化疗和栓塞治疗。51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CT或B超随访,其中瘤体缩小20例>200%,16例>100%,12例>50%,3例缩小不明显。51例患者中,生存期5年以上者16例,3年以上20例,2年以上者12例,12个月以下者3例,其中48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2.2%,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介入治疗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一般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5.0%)有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97.5%)提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术 中医康复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20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100例)和观察组( 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营养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所接受的饮食干预方法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对症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常规饮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体质量等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良好的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营养干预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癌介入手术感染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对其术前术后的血清中降钙素原进行比较分析。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含量,对比PCT阳性率、 PCT含量和PCT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PCT阳性率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随着TACE的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其治疗方式已经被积极应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各种TACE的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方式逐渐成熟并且被运用在各种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高强度聚焦超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氩氦刀冷冻。经皮微波凝固、中成药治疗、射频消融以及经皮注射无水乙醇等。在当前肝癌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如何基于当前治疗方法彻底控制患者病情是当前临床上的重要问题,并且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如何充分发挥TACE的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优势,联合发挥不同模式的治疗价值,进一步调整改善当前治疗效率,成为了实际研究中的重点。因此,对基于TACE的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TACE 肝癌治疗 综合介入治疗 进展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肝癌介入患者内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因肝癌介入治疗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76例,将护理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38例。对照组病患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病患均接受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对比发现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采取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肝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20℃下化疗灌注与栓塞治疗,而研究组40例采取62℃下先灌注化疗后栓塞处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瘤体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FP正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重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与轻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取60℃下先灌注化疗后栓塞处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化疗灌注与栓塞,但两种介入治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加强重视。

  • 标签: 肝癌 灌注 栓塞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4.16%、35.5%和21.12%,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1例,死亡率为0.36%;其他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8.21%,均治愈出院。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注意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手术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20-01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AFP阳性患者术后全部转阴。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5%、62.78%和39.89%。术后并发胆瘘1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膈下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认真做好手术的每个步骤,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56例PHC患者分为2个组,A组28例(3DCRT+TACE,先TACE1~3次,3DCRT45~60Gy),B组28例(TACE2~3次)。介入化疗选用顺铂60~100mg、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20mg或5-FU1000~1500mg,顺铂60~80mg,ADM40mg(或MMC10~20mg)。放射源为BJ-6B6MVX线直线加速器。结果有效率A组CR+PR27例,总有效率为96%;B组CR+PR17例,总有效率为60.7%(P<0.01)。并发症主要为发热,白细胞下降,肝功能不全,急性胃肠道反应。癌灶体积与疗效有关,PTV≤216cm3者完全缓解(CR)7/8,PTV>216cm3者CR为1/8(P<0.01)结论PHC疗效3DCRT+TACE优于单纯TACE。并发症主要是发热、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不全,急性胃肠道反应。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疗法 栓塞 三维适形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1]。临床有80%左右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介入治疗,是常被采用的手段,现如今已成为治疗肝癌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疗法成了患者的救命稻草。以往的介入术后通常采用手工压迫法达到止血目的,需制动24小时,患者经常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渗血,为预防以上并发症发生,血管压迫器在股动脉止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