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PDCA循环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择200件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n=100件)、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n=100件)。结果:观察组设备选用、清洗剂选择、场所布置、清洗操作、清洗取水、操作规范合格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清洗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医疗器械 清洗质量 PDCA循环管理 常规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科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老年科进行护理实习的护生,共计40名。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中20名接受常规护理实习带教管理;研究组中20名接受PDCA循环模式带教管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带教管理前后各项考核成绩。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对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带教管理前后各项考核成绩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科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帮助改善各项能力,使教学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老年科 护理 带教 PDCA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ERAS在县级市医院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34例患者临床资料,在围手术期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值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同级别医院平均值。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ERAS护理,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ERAS护理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试验目的为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实验时间开展为2022 年 01 月至 2024 年 01 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 80 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结果: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显著效果,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系统康复护理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6S管理在康复科中对预防跌倒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我们期望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1. 实施背景:在康复科中,跌倒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安全隐患。6S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洁、规范、安全和素养,通过PDCA循环进行实施和改进,以达到预防跌倒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标。2. 工具和材料:我们使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包括患者的跌倒记录、护理满意度问卷等。3. 实施过程:在PDCA循环的指导下,对康复科进行6S管理。包括整理和整顿环境、清洁和消毒设备、规范患者的活动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等。4. 数据分析:收集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PDCA循环的6S管理实施,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施6S管理的康复科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2. 患者满意度提高:实施6S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 员工工作态度和效率提升:实施6S管理后,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结论:本研究表明,基于PDCA循环的6S管理在康复科中可以有效预防跌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这一管理模式不仅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因此,我们建议在更多的康复科中推广和应用这一管理模式。

  • 标签: PDCA循环 管理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6S管理在康复科中对预防跌倒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我们期望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1. 实施背景:在康复科中,跌倒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安全隐患。6S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洁、规范、安全和素养,通过PDCA循环进行实施和改进,以达到预防跌倒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标。2. 工具和材料:我们使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包括患者的跌倒记录、护理满意度问卷等。3. 实施过程:在PDCA循环的指导下,对康复科进行6S管理。包括整理和整顿环境、清洁和消毒设备、规范患者的活动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等。4. 数据分析:收集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PDCA循环的6S管理实施,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施6S管理的康复科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2. 患者满意度提高:实施6S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 员工工作态度和效率提升:实施6S管理后,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结论:本研究表明,基于PDCA循环的6S管理在康复科中可以有效预防跌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这一管理模式不仅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因此,我们建议在更多的康复科中推广和应用这一管理模式。

  • 标签: PDCA循环 管理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联合采取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5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29例对照组(麻醉方案:瑞芬太尼+生理盐水)、29例实验组(麻醉方案: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对比指标:①心肌损伤指标。②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心肌损伤指标:术前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数值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8h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数值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转归情况:实验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联合采取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治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促进患者术后转归。

  • 标签: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时间段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对象取ICU气管插管患者。其中有25例使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为观察组;另有25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口腔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均要显著性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与否分别为24/1,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与否分别为18/7,满意度为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ICU气管插管患者 冲吸式口护吸痰管 口腔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统对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统将2023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统,对比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强度合理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强度合理率(P<0.05)。结论 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统,可有效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系统
  • 简介:【摘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系指新生儿期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若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和初始脑脊液(CSF)检查结果提示细菌性脑膜炎,则根据可能的病原体尽快启动广谱抗生素治疗。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其他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通常采用青霉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本文介绍了在临床药师参与下,使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一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氨基糖苷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使用归肾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术后使用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术后使用归肾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使用归肾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能够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宫腔再粘连。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归肾丸加减 雌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及对患者情绪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HAMA评分、HAMD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及对患者情绪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均显著。因此,可推广PDCA循环管理。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交接班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提升交接班规范执行率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日心血管内科危重症患者交接班资料100份作为观察对象,对交接报告书写及交班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不规范交接班情况,并实施PDCA循环管理措施,分析实施前后的交接班规范化执行率差异。结果:自结果看,实施后的交接班合格率、考核达标率、交接班安全率均高于实施前,说明规范交接班执行率大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危重症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提升交接班规范化执行率,使护士之间精准、规范开展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心血管内科危重症患者 规范交接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输液的80例患者(2022.5~2023.5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研究组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0.0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结论 对于输液患者,相比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该输液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白象低温离子体灭菌器应用在腹腔镜、宫腔镜等器械之中的消毒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间在我院的腹腔镜和宫腔镜器械共计35件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白象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消毒,统计消毒合理率。结果 在应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消毒后,合格34件,合格率为97.14%,1件不合格,为消毒物品未干燥,导致灭菌循环未完成,致使不合格出现,发生率为2.86%。结论 应用白象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器械消毒时,可以显著提升器械的合格率,确保患者应用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象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消毒效果 腹腔镜 宫腔镜 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白象低温离子体灭菌器应用在腹腔镜、宫腔镜等器械之中的消毒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间在我院的腹腔镜和宫腔镜器械共计35件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白象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消毒,统计消毒合理率。结果 在应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消毒后,合格34件,合格率为97.14%,1件不合格,为消毒物品未干燥,导致灭菌循环未完成,致使不合格出现,发生率为2.86%。结论 应用白象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器械消毒时,可以显著提升器械的合格率,确保患者应用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象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消毒效果 腹腔镜 宫腔镜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盐酸氨溴索结合无创正压通气对其肺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时间开始于2021年8月,结束于2023年8月,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5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35例,进行盐酸氨溴索+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好,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FVC、FEV1、FEV1/FVC高,肺循环功能好,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结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循环功能,促进康复。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盐酸氨溴索 无创正压通气 肺循环功能
  •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B组。A组采用桥接治疗,B组采用直接血管内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血管再通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桥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高,可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桥接治疗 直接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肥胖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机体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肥胖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0例,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与对照组(20例,给予传统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胃肠激素水平、机体循环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肥胖结直肠癌 胃肠激素 机体循环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