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的疗效及预后美观度。方法将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56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28名),常规组患者采用大切口手术,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小切口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还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该方式下手术瘢痕更浅、伤口美观度更高,值得考虑在临床中大规模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手术 疗效 预后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法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接受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进行放射状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乳房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其乳房美观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7.14%,其乳房美观满意度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放射状切口相比,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在乳房美观方面优势明显。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乳腺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和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2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以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一共有19例,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7.76%。麦氏切口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以及化脓性阑尾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以后切口感染主要和探查切口以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对这类的高危病人,要给予全面评价以及有效控制,尽可能对切口进行保护,进而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切口类型 病理类型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和妊娠结局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132例进行分析,将132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与同期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正常孕妇132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因素及其妊娠结局,采用新生儿发病率评价妊娠结局。结果妊娠40周后是孕妇羊水过少发病率较高的时期,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延期)妊娠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因素相关,观察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组)围产儿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儿慢性缺氧的关键标志之一就是羊水过少,羊水过少的孕妇妊娠结局中,围产儿发病率较高,临床中应采用安全措施及时终止妊娠

  • 标签: 羊水过少 高危因素 结局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梅毒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4.92%,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13.11%;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4.59%,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42.62%;观察组患者在妊娠梅毒阳性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针对性的干预能够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并且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梅毒 母婴传播干预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通过对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人在围产期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从而达到降低妊娠风险这一目的的手段。措施对54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进行分析,仔细观察其病情发展,对先兆子痫及子痫的提示尽早进行有效、正确的围产期护理干预方法,且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结果该组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孕产妇在经过护理和治疗后的显效率为68.6%,有效率为27.8%,无效率为3.7%。结论对于患有重度妊高症的病人而言,其病情相对发展较快且复杂,所以进行正确、有效地围产期护理及临床观察是治疗妊高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该措施也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围产期 重度妊高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甲亢对于产妇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为观察组(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各22例),选取同期44例健康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分娩状况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心力衰竭、剖宫产、早产、窒息和甲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生儿畸形率相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组高血压、心力衰竭、早产、和窒息率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畸形和甲减率相比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亢增加妊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通过规范对症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甲亢 产妇妊娠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畸形合并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针对40例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进行母婴结局分析,同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健康的孕妇分析其母婴结局,并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2885.26±568.35g,对照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392.41±496.68g,同时两组顺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等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比较均为P<0.05,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母婴结局和正常的妊娠者比较,早产、剖宫产等比例均明显上升,同时胎儿出生后的情况往往不及健康妊娠者,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对于子宫畸形合并妊娠者的关注,同时加强检测和干预,以期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子宫畸形 合并妊娠 母儿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发现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并探讨术后切口无留置缝线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使用切口无留置缝线处理,并与40例常规缝合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与阑尾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留置缝线组发生脂肪液化、血肿、异物反应和引流不当的比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无留置缝线组三种不同病理类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开腹阑尾炎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中术后伤口缝合技术是一个相关影响因素,选择无留置缝线技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开腹阑尾切除 切口感染 原因 无留置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对第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8例行第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腹壁纵切口的观察组和腹壁横切口的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粘连程度上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现(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行第二次剖宫产较纵切口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患者承受的疼痛相对多,建议选择行腹壁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

  • 标签: 腹壁 纵切口 横切口 第二次剖宫产 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预防老年性胃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选自2006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老年性胃穿孔病人。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00例),研究组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研究组有1例(占1%)符合切口感染评价标准,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有32例(占40%)符合切口感染评价标准,出现切口感染,其中死亡6例(占7.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内置管负压引流预防老年性胃穿孔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同时也降低了老年性胃穿孔围手术期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 老年性胃穿孔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乳晕切口和传统放射状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科接诊的乳腺纤维瘤病患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0)。研究组实行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乳房对称率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乳房对称率为86.67%,比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3.15±10.28)ml,比对照组的(93.69±12.15)ml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乳晕切口疗法对乳腺纤维瘤病患进行治疗,可取得比传统放射状切口更为显著的疗效,建议采纳。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术中出血量 乳腺纤维瘤 传统放射状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环乳晕切口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共9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为45例),分别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进行治疗,从患者满意度、切口愈合状况、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在患者满意度、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甲级愈合率、后期随访复发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对乳腺纤维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保证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乳腺纤维瘤 放射状切口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1月~2011年12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症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改良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切口采取改良缝合,与同期传统分层缝合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改良缝合法(腹膜外单层缝合法)的病人,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分层缝合法组。结论阑尾切口改良缝合法具有缝合简单、省时,切口平整、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切口 改良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顺利愈合。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

  • 标签: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42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减少了脂肪液化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通过切口处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的方法,了解促进切口愈合的知识,减轻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切口脂肪液化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产妇会阴侧切口的愈合率,降低侧切口感染率和裂开率。方法在例行会阴侧切的产妇的切口护理中,结合心理饮食指导,制定护理对策。结果产妇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切口愈合良好,进而减少产褥感染机会。结论对会阴侧切产妇应采取综合措施护理,以促进切口甲级愈合,减少产褥感染,进一步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产褥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6例。结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胎膜早破,产程时间,手术时间、选择纵切口、阴道检查次数,孕妇合并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造成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因此术前必须做好评估,重视各种相关不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 愈合不良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病例4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6%,患者的年龄≥60岁,伴有肥胖和糖尿病,手术时间≥3h,手术方式为非清洁手术,切口类型为Ⅱ-Ⅲ型,切口未冲洗,引流管数量≥2个均会使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切口感染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可有效促进感染切口的愈合。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