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来分析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右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182例病患被诊断需行右下肢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外膜麻醉法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高浓度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2ml)进行麻醉而对照组则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0.125%布比卡因4ml)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布比卡因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为28.1±5.2s,组织平面固定时间为10.4±2.3min,组织持续时间为216.7±21.6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5.4±6.8;14.8±4.2;142.6±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47%,而对照组为27.48%,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高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后的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布比卡因 单侧腰麻 右下肢手术 不同浓度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锂盐的护理措施,比较服锂盐时,加与不加淡盐水送服对血锂浓度的影响。方法对服锂盐的住院病人,用淡盐水送服,定期测血锂浓度;治疗剂量稳定一定时间后,停淡盐水送服,改开水送服,对其副作用及血锂浓度分别进行记录,并比较分析。结果用淡盐水送服后所测到的血锂浓度与不用淡盐水送服后所测到的血锂浓度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锂盐治疗护理 淡盐水 血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BNP/NT-proBNP在冠心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哦浓度水平的变化,对其相关性和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ELISA法对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内一科就诊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分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和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的BNP/NT-proBNP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高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BNP/NT-proBNP水平高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呈良好的正相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 肺心病 BNP/NT-proBNP 左心衰 右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配伍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镇痛药物剂量的不同随机分成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每组20例产妇,实验1组给予产妇0.125%的罗哌卡因与0.2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实验2组给予产妇0.125%的罗哌卡因与0.4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实验3组给予产妇0.125%的罗哌卡因与0.6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分别对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镇痛前3组产妇的镇痛评分差异不明显,阵痛后实验2组与3组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1组;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差异不明显;实验3组的剖宫率要明显高于实验1组与实验2组;实验3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不良反应严重。结论0.125%的罗哌卡因与0.4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更高,是理想的联合用药剂量。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人唾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HPLC法。方法受试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受试者的唾液,唾液样品用1.5倍量的10%高氯酸和0.5倍量的乙腈沉淀蛋白。色谱柱为DikmaTechnologiesDiamonsilTMC18(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245nm。结果唾液中内源性物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12.5μg?mL-1(r=0.9999),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9.02%-102.19%,精密度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唾药浓度测定。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HPLC 唾药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病人,了解不同浓度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6年5月这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20例低于10μmol/L的为对照组,另外20例高于10μmol/L为研究组,对患者的肾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6.65±1.71μmol/L),研究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20.72±9.51μmol/L),t=30.9292,P<0.05;对照组的血肌酐为(71.37±5.23),研究组为(90.97±5.87),t=1.2597,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升高,会加重患者的肾功能损害。降低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能否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高血压 血同型半胱氨酸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80例,根据TSH水平分为三组。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低TSH对照组(20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低、高TSH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TSH、FT3、FT4等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在TSH、FT3、FT4等甲状腺激素水平上,三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低、高TSH观察组各指标较低TSH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老年TSH>10mU/L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而对于TSH为4.8~10mU/L者需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予以综合考量。

  • 标签: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左旋甲状腺素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受试者口服吡美拉唑,在用药前后各时段采集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25-4000μg•L-1;回收率95.5%-106.5%;日内精密度<6.8%,日间精密度<10.1%;药代动力学参数半衰期为22.55±1.54h,清除率为337.8±112.5L•h-1,达峰时间为2.66±1.55h,峰浓度为1584±466μg•L-1。MRT为22.01±1.25h,得出药物的消除时间慢,治疗的时间较长。结论吡美拉唑被人体吸收的速度较快,药物的半衰期较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较长,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美拉唑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0%浓度硫酸镁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痔术后水肿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混合痔并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50%浓度硫酸镁湿敷合1/5000浓度高锰酸钾液坐浴,对照组予50%浓度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1.1%,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3.3%,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硫酸镁局部湿敷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痔术后水肿疗效确切,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硫酸镁 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方法抽选本院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患者60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其分为三组,甲组为0.375%罗哌卡因,乙组为0.5%罗哌卡因,丙组为0.75%罗哌卡因,对上述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以及麻醉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丙组患者所获得的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甲组患者,各项麻醉效果指标和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均与乙组和丙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0.375%~0.5%罗哌卡因(100mg)更为合理。

  • 标签: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低剂量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卵泡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浓度与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于我院行助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间型组和成熟型组的卵母细胞泡液中EGF水平明显低于过熟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组的卵泡液中EGF水平明显低于非优质胚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人卵泡液中的EGF浓度能够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同时,它也可作为评估胚胎质量的重要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人卵泡液 表皮生长因子 卵母细胞成熟 胚胎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自血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服用甲氨喋呤片10mg/w。低浓度组患者使用30ug/ml臭氧。中浓度组患者使用40ug/ml臭氧。高浓度组患者使用50ug/ml臭氧。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ESR、RF、CRP、IL-6、TNF-a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与常规组对比,臭氧自血疗法各组ESR、RF、CRP、IL-6、TNF-a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高浓度组对比,中浓度组ESR、RF、CRP、IL-6、TNF-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自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且臭氧浓度为30~40ug/ml效果最佳。

  • 标签: 臭氧 自血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后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者62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P)33例,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NP)2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和术后6月随访测定血浆脑钠素浓度的水平。结果与MVRNP组比较,MVRP组术后脑钠素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与不保留瓣下结构的MVR术相比,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的MVR术更有利于改善术后左室功能。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瓣下结构 脑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在高糖(30mmol/L)浓度下给予0U/L,100U/L,101U/L,102U/L,103U/L,104U/L胰岛素作用12h、24h、48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结果各浓度胰岛素组在不同观察时间(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其吸光度值(OD57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吸光度值(OD57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肌酐浓度正常的各种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5例慢性乙肝、64例慢性丙肝、77例代偿期肝硬化、46例非代偿期肝硬化和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65例健康者血清CysC、ALT、AST、GGT、CREA、TBIL的浓度。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ALT、AST、GGT和TBI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各肝病组肌酐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代偿期肝硬化、非代偿期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ysC浓度均高于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非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CysC浓度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肝脏疾病病情进展的一项指标。

  • 标签: 胱抑素C 肝脏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低浓度对比剂不同团注速度对320排640层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分为试验、对照两组,分别进行320排640层CT冠脉检查,其中对照组的对比剂团注速度为4.8ml/s,试验组对比剂团注速度为5.8ml/s,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试验组经320排640层CT冠脉成像进行诊断Ⅰ级图像28例(93.33%),Ⅱ级图像1例(3.33%),Ⅲ级图像1例(3.33%),对照组Ⅰ级图像20例(66.67%),Ⅱ级图像3例(10.00%)Ⅲ级图像7例(23.33%),试验组冠脉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成像时,使用高流速团注速率,就能获得较好成像质量,以此达到减轻病人肾脏排泄负担,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 标签: 低浓度对比剂 不同团注速度 320排640层CT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浓度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减轻老年病人膀胱镜检查痛苦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膀胱检查患者66例,将低浓度利多卡因骶管麻醉的3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采取局部黏膜表面麻醉的33例作为对照组。对采取以上两种不同麻醉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中的各项指标,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结果观察组尿道松弛、医生的操作方面、减轻患者痛苦以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在两组的镇痛效果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浓度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减轻老年病人膀胱镜检查痛苦有着很好的作用,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浓度 利多卡因骶管麻醉 减轻老年病人膀胱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高浓度罗哌卡因适应性、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0.375%罗哌卡因30ml麻醉,B组0.5%罗哌卡因30ml麻醉,对比相关指标。结果B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分别为(1.38±0.43)min、(8.63±2.00)min低于A组(1.88±0.94)min、(9.53±1.8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阻滞效果、麻醉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A组部分患者不适感较强,满意率83.33%低于对照组9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尽管不能延长镇痛时间,但起效速度更快,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