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炎症、创伤、肿瘤疾病引发的软骨损伤、骨关节炎呈逐年增加趋势,软骨损伤往往同时伴随软骨下骨的损伤,骨软骨损伤其自身修复能力极差,甚至无法自身修复,随着研究的深入,骨软骨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研究者的关注。虽然目前对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手段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未达到满意效果;通过使用生物支架、种子细胞与信号分子构建的工程组织,可能是解决骨软骨疾病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软骨修复 骨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细胞体积肥大,氧供应相对减少,最终会使脂肪组织局部缺氧。当脂肪细胞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死亡进而引起巨噬细胞吞噬,最终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同时缺氧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进而引起纤维化,而慢性炎症反应也会加剧纤维化的产生。

  • 标签: 脂肪组织 缺氧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和实验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用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组织缺损处。治疗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行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创面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7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移植皮瓣后为二期愈合;5例移植皮瓣远端少许坏死;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38.5±6.6d。治疗组44例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8.6±5.7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折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和窦道形成,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肢体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修复创面,减少创面污染和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45例经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血象标本,采取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核左移、WBC减少、RBC异常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异常PLT、异型L、幼稚细胞检测明显差异(P<0.05)。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白血病、贫血及感染发热方面与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镜检相比(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动分析仪为临床血液系统疾病诊断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无法完全代替血细胞形态学诊断,通常两种方法联合综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学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78例贫血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的61例,占78.2%。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贫血 骨髓 细胞形态学 诊断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邓红雨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Viro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间质蛋白ORF33在细胞核内就可以结合到病毒颗粒上的生物学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血红蛋白分布和形态特征,辅助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方法采用Leica-DM2000相差显微镜,对我院已临床诊断的40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尿标本进行镜下红细胞形态观察,计数100个红细胞,计算畸形红细胞百分率,并将血尿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肾性组与非肾性组血尿红细胞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肾性血尿红细胞以非均一性为主,占90.48%;非肾性血尿红细胞以均一性为主,占78.21%;混合性血尿,肾性组占9.52%,非肾性组占21.79%。红细胞变异率>80%时,肾性血尿所占百分率为78.57%;当变异率<20%时,非肾性血尿所占百分率为100%。结论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实验标本来源方便、操作简单、快捷经济、无创伤性,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红细胞形态 相差显微镜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7例确诊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结果组织胞浆菌病发病形式多样,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难度大,及时用药、正确选择药物、用足疗程的治疗预后较好。结论明确诊断、使用正确药物、早期足疗程治疗能有效的控制组织胞浆菌病。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临床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激发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的功能,促进护理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品质。

  • 标签: 组织文化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3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其牙龈出血、菌斑数量以及牙周的探诊深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初期,正畸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并不突出,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患者的牙龈出血、菌斑数量以及牙周的探诊深度都出现明显增长。结论口腔正畸会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阶段患者要随时保持维护口腔卫生。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组织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院供应室护理组织管理模式上还存有一定的弊端,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的医护形势的需求。我院在摸索和实践中,实行了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以下简称“手供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因其收效显著和诸多优点而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利弊,进行护理管理模式运行中的经验总结,以便尽快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

  • 标签: 供应室 管理模式 调整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中的应用。方法石蜡切片经0.2%TritonX-100和0.5%TritonX-100梯度去垢剂(细胞表面活化剂)处理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定位明确,无扩散效应和非特异性着色。其染色强度接近石蜡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论低浓度梯度去垢剂TritonX-100进行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可行。

  • 标签: 免疫荧光 染色抗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明确成年男性无精症的发生与PIWI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份至2015年4月份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1例为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和11例为阻塞性无精症患者的睾丸活检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两组患者生精细胞中的PIWI1蛋白浓度差异。结果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PIWI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男性无精症的发生与PIWI/piRNA路径有关,提示PIWI/piRNA路径可能在正常精子发育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无精症 PIWI piRNA 精子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s,EBVaGC)和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etativegastriccarcinomas,EBVnGC)VEGF的表达,同时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BVaG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EBVaGCs、45例与之相匹配的EBVnGCs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核抗原EBNA1和EBNA2编码基因,潜伏膜蛋白LMP1编码基因,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的表达。结果①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2.41%(42/58),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7.93%(51/58)(P=0.022);EBVaG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13),明显高于EBVnGC组织68.9%(31/4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②13例EBVaGCsEBNA1mRNA均为阳性,而EBNA2和LMP1mRNA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例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结论①EBVaGC及EBVnGC中高表达VEGF,但是EBVaGC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程度不如EBVnGC②EBVaGC组织中LMP1和EBNA2表达阴性,与c-myc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可通过转化细胞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