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更呈快速上升趋势,亟需在乳腺癌预防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肿瘤在体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是肿瘤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乳腺癌癌前病变为乳腺普通增生和乳腺癌之间的一种临界病态,建立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乳腺癌发生原因及机制的重要方法,对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一般是通过自发性模型、诱发模型或可移植模型的方法进行建立,对其建模方法及检测途径进行介绍,并加以比较。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 简介:摘 要:动物防疫监督就是相关的工作部门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对疫病的有效控制,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可以说动物防疫监督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及时控制动物疫病的出现和传播,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食品。

  • 标签: 动物疫病 监督检查 预防
  • 简介: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loodbrainbarrier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人类癫痫(eplilepsy,EP)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约为35/(10万*年),患病率约为5‰[1].要弄清癫痫发病机制,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活体人脑做实验,来进行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的研究,复制癫痫动物模型成了用于各种目的性研究以获得最新信息的最理想,最流行的方法,电刺激复制癫痫动物模型尤其是电点燃模型目前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模型.本文旨在评述不同电刺激方式所致的癫痫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的形成.

  • 标签: 电刺激 癫痫 动物模型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型猪9头,选用1头行预实验,8头用于正式实验。全麻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门静脉主干并注入凝血酶或自体血栓,30min后行门静脉造影证实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对术中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分析死亡原因,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9头猪均成功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模型。第1头预实验猪模型建立后10min死亡,病理证实死亡原因为DIC。正式实验8头猪,6头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后饲养14d,其余2头术后3h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肝破裂和麻醉药物过量。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食物中毒事件的频发,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动物疫病也为动物检疫监督管理的工作者带来工作难度和强度的升级。相较于几个世纪前的动物检疫技术,现代的技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难度减弱,效率也极大提高。然而即使有诸多优点,现状下的动物检疫技术仍旧存在很多漏洞,正是这些漏洞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动物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务必落实到位。基于此,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动物检疫 监督管理 现状 策略
  • 简介:摘 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牧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尤其在规模化、产业化及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基层防疫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此相关部门及从业者需要对基层防疫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通过有效途径落实相关工作,及时发现防疫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纠正偏差,改正不足,提升防疫质量,响应国家的可持续理念,促进畜牧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政府部门、防疫人员、从事养殖业人员都需要高度关注,共同为防疫工作的有效进行作出努力。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进行探讨。

  • 标签: 新形势 基层畜牧兽医 动物防疫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一种中药组方促进动物消化功能。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1.67、3.33、6.67mL/kg·BW)3个受试样品组。受试样品组连续经口给予受试物15d,每天1次;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连续给予纯水15d,每天1次。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进行小鼠小肠运动试验,测定小鼠的墨汁推进率。将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0.83、1.67、3.33mL/kg·BW)3个受试样品组。各剂量组分别连续经口给予受试物30d,每天1次,观察大鼠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测定大鼠的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排出量。结果 该中药组方(1.67、3.33、6.67 mL/kg·BW)能显著增加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P

  • 标签: 中草药组方 消化功能 墨汁推进率 胃蛋白酶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从事畜牧物养殖的人越来越多,相关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兽医疾病的治疗方面,研究人员研究了兽医病理学,使患病动物得到更好的治疗,能够正确诊断其疾病的原因。目前,兽医病理诊断的应用意义重大,需要很高的专业资格,不仅用于治疗动物疾病,使动物尽快摆脱折磨,而且在发生兽医医学纠纷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动物疾病诊断解决兽医医疗纠纷,这项技术非常方便使用。因此,文章再次阐述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动物疾病兽医治疗中的作用,以期向有关管理人员介绍。

  • 标签: 兽医病理 诊断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动物养殖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应注意对动物疾病病原学进行全面分析。动物的常见病可分为三种,即传染病、疾病和常见病,疾病的发生概率和发展与养殖场的环境、饲养和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动物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准确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控制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兽医病理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探讨兽医病理诊断技术的多样性和应用,包括传统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以及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供疾病的诊断信息,还能揭示病因学机制,为制定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了基础。

  • 标签: 兽医 病理诊断技术 动物疾病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RDP1258)的体内免疫抑制功能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人工固相合成一种衍生肽(RDP1258),用^3H-TdR法观察其在体内对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与HO-1酶活性激动剂HEMIN及拮抗剂ZnPP相对比,采用酶化学法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对体内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活性的影响。结果:RDP1258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MLR的增殖反应:该肽能够明显提高体内HO-1活性,并增强HO-1的表达。结论:RDP1258体内应用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由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引起的增殖反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O-1活性而达到的。

  • 标签: HLA衍生肽 混合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血红素氧化酶-1 动物试验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业有了飞速发展,做好畜牧健康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推动基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能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对保障动物和畜产品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基层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新形势 基层 畜牧兽医 防疫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业有了飞速发展,做好畜牧健康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推动基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能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对保障动物和畜产品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基层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新形势 基层 畜牧兽医 防疫
  • 简介:目的为解决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膀胱尿道吻合的关键技术难题,达到改进吻合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研制了用于膀胱尿道吻合的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方法采用Pro/E工程绘图软件进行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三维图形绘制,并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吻合器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结果研制并绘制了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产品原理图,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经验证该吻合器可达到牢靠的吻合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本研究提示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应用可行性,为该专利产品的制作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泌尿外科 吻合器 动物实验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摘要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chromatography-masssepetrometry,GC-MS)对动物组织中五氯酚(PCP)进行分析测定。将其粉碎拌匀,用酸化丙酮浸提萃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对提取到的经纯化后五氯酚进行测定。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0~31.00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定量下限为0.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8.73%~109.97%,相对标准偏差为6.08%~9.42%。

  • 标签: 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动物组织 五氯酚
  • 简介:目的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一种新型的动物模型。方法出生后4周的幼兔通过适应性训练和特定的悬吊,模拟人类直立行走,两条后腿负重行走。饲养至成年后用液氮将一侧股骨头冷冻,术后2周继续悬吊,定期拍X线片和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3d切片见股骨头完全坏死,术后3周X线片示骨密度增高,术后7周X线片出现典型的新月征和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表现。结论液氮冷冻“直立行走兔”短期内复制出了与人股骨头坏死一致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模型 动物 股骨头坏死 冷冻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探讨该植骨螺钉是否能促进猪股骨颈骨折愈合.方法将动力髋螺钉设计成螺纹间带孔隙、中间扇叶状窗口的中空螺钉.选取16只健康实验猪(雌雄各半,平均月龄为3.5个月,平均体质量为25.1kg),制作双侧股骨颈骨折(经颈型)动物模型,左后肢采用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固定(实验组),右后肢采用普通动力髋螺钉固定(对照组).于术后4、8、12及16周分别行双侧髋关节X线片检查及CT平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4只猪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于术后16周处死4只猪,大体观察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X线片及CT平扫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骨折线已部分模糊,新骨密度均匀;对照组骨折线清晰可见.术后16周实验组骨折线处周围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区别,外周光滑,股骨头表面未见点状致密增生;对照组骨折线处骨密度增高,少量骨吸收和骨小梁融合.术后8、12、16周实验组猪的Lane-Sandhu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猪标本的轴向刚度、三点弯曲刚度及抗扭转力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猪骨断端表面愈合良好;对照组骨折端为骨质连接.结论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既能提供可靠固定,又能在骨折断端处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本研究为此螺钉应用于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愈合 骨钉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动物防治工作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对于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相关人员已意识到问题所在,同时也采用一些对策和方法,但是仍然未从实际中解决问题,动物疾病仍然存在,动物死亡率也逐渐增高,一些养殖业经济效益逐渐减少,损失成本却不断提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大对于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前做好科学的预防工作。本文重点分析了陆川县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索动物疾病防治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供相关行业进行学习与借鉴。

  • 标签: 兽医 动物疾病防治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