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ES联合气压治疗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护理中行AES联合气压治疗。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和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膀胱结石进行输尿管镜下经电切镜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18年5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研究组进行输尿管镜下经电切镜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疗法,对照组进行膀胱切开取石术疗法,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碎石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膀胱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镜 电切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将等离子电切镜内鞘联合气压弹道碎石用于膀胱结石患者治疗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膀胱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等离子电切镜内鞘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8.96±3.53)min,术中未出现膀胱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至12个月的随访,对其行超声复查,未见复发病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行定期尿道扩张后均痊愈。结论等离子电切镜内鞘联合气压弹道碎石用于膀胱结石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等离子电切镜内鞘 气压弹道碎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应用于治疗肾结石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年收入的所有肾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4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抽签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肾盂切开取石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清石率以及手术时间,并评价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清石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2.50%),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0%)(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清石率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输尿管镜 经皮肾镜 肾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哮喘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6例小儿哮喘患者,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儿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使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提高,且依从性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氧气驱动 空气压缩泵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上尿路梗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全部解除梗阻,无1例术后并发症(感染、黏膜损伤),对照组患者术后全部解除梗阻,发生3例感染、1例尿路刺激征,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做好整体护理,重视术前指导、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气压弹道碎石术 尿路梗阻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一期或二期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手术成功处理245例上尿路结石,其中肾结石195例(鹿角形结石30例、铸形结石55例、多发性肾结石60例、孤立肾结石5例、开放取石手术后复发8例、结石合并肾积脓21例、结石合并肾功能不全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0例。结果195例肾结石中一期清除178例,清除率为91.3%,二期清除17例(均为鹿角样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50例均一期清除,清除率为100%。243例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无肾盂输尿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

  • 标签: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输尿管镜 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妇科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护理中应用气压治疗仪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妇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118例,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气压治疗仪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1例(1.69%),D-D(0.87±0.19)μg/ml,满意度(90.45±2.68)分。2组DVT发生率、满意度以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护理可显著减少DVT患者,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妇科手术 DVT 气压治疗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人性化护理对于剖宫产术后气压治疗患者静脉血栓下肢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8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气压治疗患者56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2h、护理3d、7d、14d后下肢疼痛感受评分。结果: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下肢疼痛感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3d、7d、14d后下肢疼痛感受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气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下肢疼痛,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气压治疗 人性化护理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于我院普外科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预防,观察组联合应用气压治疗仪,对比两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周径下降值(1.84±0.26)cm,下肢血流速度(18.85±1.47)cm/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TT(35.22±2.51)s,PT(13.26±1.31)s,TT(13.32±1.50)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0%),较对照组5例(11.90%)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下肢肿胀情况,降低DVT发病率,可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气压治疗仪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结石患者在采取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35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另选35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结果:首先比较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7.14%,对照组为80.00%,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印分院肾结石患者82例(2021年5月到11月),随机分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的观察组(41例)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对照组(41例),观察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能提高手术效果,解释清除率高,并发症少,促进身体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 肾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期卧床患者接受间歇气压治疗+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抽选71例长期卧床患者,经简单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n=35)与研究组(n=36),对比两组凝血指标、下肢DVT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D-D、Fbg水平、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气压治疗+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指标,以此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护理结局。

  • 标签: 长期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间歇气压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时采用间歇式气压治疗仪的作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收诊的58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着重分析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预防护理中的作用价值。结果:观察组ICU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患者,观察组ICU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病人,(P<0.05)。结论:将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运用在ICU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产生下肢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ICU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一组危重患者实施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生理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气道阻塞,同时减少了呼吸机依赖时间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表明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重症监护室 危重患者 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一组危重患者实施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生理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气道阻塞,同时减少了呼吸机依赖时间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表明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重症监护室 危重患者 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纳入间歇性气压治疗仪的干预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05-2023.12的100例长期卧床患者,均等拆分,50例/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探究两者差异。结果:试验组的PC更低,APTT、PT指标均更长,FIB更低,TT更短,P均<0.05;试验组干预10d后、20d后的大腿周径差更小,其血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仪具有较大的干预价值,其可以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减少大腿周径差,将机体状态调整到相对较佳水平,以降低血栓发生率,其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因素,具有较大的预防价值。

  • 标签: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优势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肢体气压治疗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 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 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3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常规预防静脉血栓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 0.05)。结论 采用气压方式对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肢体气压治疗;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血液在患者深静脉部位不能正常流通,导致患者血液出现凝结现象,直接影响患者静脉血管,导致患者出现肿胀及疼痛的不良反应,若是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经常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这一病症进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下文就神经外科卧床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展开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年 6 月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 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3例患者。在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 25例,女性患者 18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 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 76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 62.4±4.8)岁,其中包含 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包含 17例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其中卧床时间最短的患者为 2周,卧床时间最长的患者为 11周,所有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长为( 4.6±2.1)周;在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 24例,女性患者 1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 5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 80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 63.7±4.6)岁,其中包含 2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包含 20例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其中卧床时间最短的患者为 2.5周,卧床时间最长的患者为 10周,所有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长为( 4.7±2.2)周。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以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第一,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将患者的肢体抬高,一般高于患者心脏 25厘米左右即可,以便于血液能够正常流动,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的情况出现 [1];第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杜绝辛辣刺激性食物的食用,需要以清淡食物为主,适量增加蛋白质、纤维素等食物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减少患者便秘情况的出现,从而降低患者腹腔的压力,减小深静脉血流的压力;第三,在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与患者瘫痪的肢体错开,且减少留置针的时间 [2];第四,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按摩,并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增加患者下肢肌肉的活力,促进深静脉血液的正常流动。对对照组患者在采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肢体气压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每天对患者进行两次气压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宜,连续进行为期两周的气压治疗,在开始采用气压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压力不应过大,逐渐根据患者情况加大压力,进行压力治疗的过程中应从患者脚部开始,逐渐向腿部转移 [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若是显效,则证明患者下肢末梢的血运情况正常,且下肢并未发现肿胀情况,患者疼痛完全好转;若是有效,则证明患者下肢末梢的血运情况基本正常,且下肢肿胀情况不明显,患者疼痛基本好转;若是无效,则证明患者下肢末梢的血运不畅,且下肢出现肿胀情况,患者疼痛加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1.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 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如下:         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