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侧柏内生真菌ChaetomiumglobosumZH-3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WH-01,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等鉴定为球毛壳菌素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WH-01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3.13、3.13、1.56和3.13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36和12.19μg/mL。

  • 标签: 内生真菌ZH-32 抑菌活性 侧柏 ENDOPHYTIC FUNGUS ZH-32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单永彬姜泽张美铃庞龙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单永彬姜泽张美铃庞龙(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中图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以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对得到的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的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的性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

  • 标签: 丝瓜 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报道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黄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黄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9.25%)﹑苯乙醇(4.03%)和二甲基硫醚(3.39%).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黄茶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对淡豆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对淡豆豉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淡豆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UF-500i)测定尿有形成分的优势与不足。方法收集487份尿液样本,分别进行尿沉渣分析仪(UF-500i)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红细胞检测中UF-500i假阳性率为5.5%,假阴性率为0.6%,两者总符合率为93.9%;白细胞检测中UF-500i假阳性率为1.8%,假阴性率为0%,两者总符合率为98.2%;管型检测中UF-500i假阳性率为9.6%,假阴性率为0.2%,两者总符合率为90.2%。结论全自动有形成分分析仪应结合显微镜镜检来验证,弥补其不足。

  • 标签: 尿液全自动分析仪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文章以正己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仙人掌药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离测定及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从仙人掌药材超微粉中分离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普通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和28种化学成分,含有24种相同成分,其中均以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Isobutylphthalate)含量最高,超微粉含27.492%,普通粉含32.646%。

  • 标签: 仙人掌超微粉 仙人掌普通粉 挥发性成分 气象色谱-质谱(GC-MS)
  •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长期参加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为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南昌市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69人为研究对象,同一地区未经常参加运动的中老年人70人为对照组;使用韩国产biospace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指标(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体质指数和体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体脂含量,达到预防或延缓脂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

  • 标签: 太极拳 中老年人 体成分
  • 简介:摘要半枝莲是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含有黄酮、生物碱、甾体、多糖、萜类和脂肪族类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原、抑菌消炎、解热和保肝等作用,中医临床用于恶性肿瘤、解毒和肝病等疾病的防治。通过查阅整理半枝莲的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本文对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半枝莲进行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基础。

  • 标签: 半枝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黄酮 抗肿瘤
  • 简介: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用户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话——它使用户得以接触具有各种实用价值的人工智能。智能手机至少同时兼备闹钟、袖珍计算器、相机等多重功能。伴随应用程序、扩展、软件等数码设备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扩张,传统经典的影响却在日益萎缩。

  • 标签: 人工智能 手机用户 实用价值 智能手机 应用程序 日常生活
  • 简介:一转眼,就到了科技发达的2060年,那时的我已经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经过我和我的团队的精心设计和改造,发明出了备受大家热捧的多功能汽车。我们发明的多功能汽车可以利用阳光、水和空气来发电。如果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汽车怎么发动呢?不用着急,我们可以靠水和空气来发电。

  • 标签: 多功能汽车 发明家 精心设计 发电 空气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工作中甲亢伴有肝损害的病例不少见。除了甲亢性肝损害以外,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也较常见。还有一部分甲亢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甲亢合并肝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正确判断和处理甲亢合并肝损害,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异常 甲亢性肝损害 抗甲状腺药物 甲亢合并 甲状腺激素
  • 简介:目的:对大花紫薇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供有关大花紫薇叶研究的较全面的科学资料。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23篇,对从大花紫薇叶中得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论述。结果:大花紫薇叶主要含有鞣质类、三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且在降血糖、降脂、抗氧化以及抗真菌等方面有较好的药理作用。结论:本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花紫薇提供参考。

  • 标签: 大花紫薇 鞣花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分别测定并比较了4种杨木在1.3m、3.3m、5.3m和7.3m树高处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以及制浆造纸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杨木的灰分、热水抽提物含量和1%NaOH抽提物含量在1.3m和7.3m树高处较高,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从1.3m到7.3m处,Klason木素和酸溶木素含量逐渐增加。综纤维素含量在1.3m和5.3m树高处较高。聚戊糖含量从树高1.3m到7.3m处逐渐减小。欧美杨107总木素含量轴向均值最大,为26.98%;中林2001杨最小,为25.56%。中林46杨综纤维素含量轴向均值最大,为81.82%。4种杨木的纤维长度在1.3m和5.3m树高处较长。纤维长宽比在5.3m树高处最大、7.3m处最小。纤维壁腔比在5.3m树高处最小、7.3m处最大。欧美杨107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轴向均值最大,壁腔比最小;69杨纤维长度最短;中林2001杨的壁腔比最大。对4种杨木进行KP-AQ法制浆,成浆卡伯值在1.3m和5.3m树高处较低,7.3m处最高。纸浆得率和黏度在1.3m和5.3m树高处较大。成纸强度性能指标在1.3m和5.3m树高处较大。4种杨木制浆造纸性能的优劣排序依次为欧美杨107、中林46杨、69杨和中林2001杨。

  • 标签: 杨木 化学组成 纤维性能 轴向变化
  • 简介:摘要感冒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流鼻涕、发烧、关节和肌肉酸痛、咳嗽等。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冒药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若是对药物成分不了解,很容易造成滥用、重复用药的现象。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对当前市场上西药类抗感冒药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合理使用西药类抗感冒药的使用方法。

  • 标签: 西药类抗感冒药 成分分析 使用方法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观察确定几种含人参皂苷成分的中成药与常用输液配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稳定性,最佳的输注时间和配液、输注方式.方法:将参麦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这4种合人参皂苷成分中成药制剂与常见输液配伍,监测0-4h内的性状、pH值、微粒数及吸光度.结果:几种含人参皂苷成分中成药与常见输液配伍后0-4h的性状稳定,液体澄清;吸光度和pH值波动范围小;微粒数在0-2h内波动较大,且部分大于国家标准,2-4h微粒值相对趋于稳定,基本低于国家标准.结论:几种含人参皂苷成分的中成药与常用输液配伍后静置1h左右输注更安全有效,配液时宜缓慢注入药液,减少泡沫的产生.

  • 标签: 人参皂苷 中药注射剂 稳定性 输液管理
  • 简介:将沙棘叶粉碎,在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的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水和60%乙醇连续3次提取沙棘叶,每次提取2h。研究了沙棘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维生素C的提取量和提取率。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醇提优于水提。连续3次提取优于一次提取。沙棘叶细胞中这5种成分,按极性大小,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是:儿茶素>茶多酚>芦丁≈维生素c>槲皮素。它们在沙棘叶中的含量,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含量最多,其次是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和维生素C。茶多酚的含量高于黄酮和维生素C10倍以上。而芦丁的含量又高于槲皮素约4.3~4.5倍。

  • 标签: 沙棘叶 提取物 提取方法 提取率 茶多酚 儿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