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民族学会、中山大学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2008)世界大会筹委会共同举办的“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中山大学(广州)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围绕九大同韪展开学术交流研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遗产保护,全球化与文明对话;都市化问题研究,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社会性别研究,民族服饰与非物资文化遗产,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同的差距;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移民;影视人类学研讨和展播。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多样性 中山大学 当代世界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文化遗产保护
  • 简介:<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人文社会科学模块必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无疑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规律,然而其作为人文学科必须首先回答,却又一直为施教者所忽略的问题是关于"政治"的本质追问:"政治"究竟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创生"政治"呢?这个问题如果不弄清楚,我想我们教育出来的人就如同只知核技术、不知核伦理的冷漠的科学家一样。

  • 标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政治家 人文社会科学 施教者 教学 高等院校
  • 简介:2013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和书报资料中心联合发布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当代世界》杂志在“政治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中,所涉期刊294种,转载量位列第5名,转载率位列第15名,综合指数位列第7名。较2011年转载量第6名、转载率第26名、综合指数第14名的位次,又有了大幅提高。日前,《当代世界》杂志接收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名发来的贺信,祝贺《当代世界》杂志所获得的佳绩。

  • 标签: “复印报刊资料” 当代世界 学术论文 转载量 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钢厂联合举办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研讨会”于1988年10月15-20日在庐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交流学术成果,切磋改革经验,并围绕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

  • 标签: 社会主义理论 当代世界 改革经验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侧记
  • 简介: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构建了其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学人则在寻求其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中提出了各种发展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解决长期困扰着发展理论研究的"多元发展主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为理解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范式,对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 标签: 发展 发展理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西方发展理论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
  • 简介:2018年5月5日,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世界五大州30多个国家的1100多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大会,就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并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富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者 当代世界 专题综述 中国 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由"地域性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发展逻辑,从"世界历史"理论的主体维度、客观维度、历史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观照当代中国的开放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开放发展的价值、观念、战略、布局、策略。

  • 标签: “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开放发展理念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建构了当代中国第一个具有科学形态的发展观,实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观的第一次转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了在发展问题上的新实践,把当代中国的发展观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实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观的又一次历史性转变。

  • 标签: 世界视野 改革开放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发展观 转变
  • 简介:在当今世界饭店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Destination-wideService,意即“目的地全面服务”.这是一位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当过饭店总经理但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提出的,并已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专刊上出现。他现正在亚洲一家全球著名品牌旗下的外资饭店供职。

  • 标签: 饭店业 服务项目 经营机制 管理体制 人员安排 考核标准
  • 简介:伊斯兰世界当代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宜久二次大战以后,伊斯兰世界的政治风云瞬息万变。伊斯兰教伴随着这种变化,也相应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变化。伊斯兰教自兴起以来,它与政治的关系就极其密切,在伊斯兰复兴的过程中,它所显现出的政治活力更是令人震惊。在当...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法 伊斯兰国家 泛伊斯兰主义 伊斯兰复兴运动 什叶派
  • 简介: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历史认识又包含三个层次:考实性认识、规律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要形成这些认识,须基于一定的时间序列和空间范围,依据史料,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理解,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解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 标签: 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大历史观 冷战
  • 简介:<正>2008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联合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美、德等国的160多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受邀与会,共同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与互动前景。

  • 标签: 世界文学 生存境遇 当代中国文学 全球化语境 中国当代文学 会议综述
  • 简介:摘要作为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虽然当今社会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世界局势也已发生深刻变化,但儒家思想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本篇文章以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着眼点,分析该战略中体现出的对儒家思想的反思、借鉴和传承。

  • 标签: 儒家思想 传承 反思 一带一路
  • 简介:<正>1980年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较有影响的是宗璞的《鲁鲁》。此后,不少作家饶有兴趣地涉猎了这一领域。王风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还获得了1984年优秀短篇小说奖。在充满了灵性和充满了人性的动物世界里,那些具备着相当的思惟能力的动物,或有着干般情种,温化着人的心灵,或充盈着勃勃的阳刚之气,与人对峙着。人与自然的抗衡与同化是文学普遍感兴趣的题目。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动物在小说坐处在对人的依附的位置上。这里的动物描写,是对人类生活描写的补充和深化,是把动物世界做为人类世界

  • 标签: 动物世界 当代小说 动物描写 人与动物 人与自然 人类世界
  • 简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是中国现代性问题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黑格尔和马克思都重视精神发展的重要性,坚持精神与现实需要在对方中确证和体现自身的力量,并强调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相转化,然而在视域关照、运思逻辑和研究理路上存在偏重于"精神基地"还是"现实基础"的差异性问题。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内在精神与现实逻辑的和解与互动,具体涵摄相辅相成的三个子问题:人的精神世界如何适应现实逻辑;现实逻辑如何改善关乎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外在条件;精神文化如何优化现实逻辑。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主要指向内在精神与当代中国整体结构转型和社会力量博弈的现实逻辑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精神重建 现实逻辑 整体结构转型 社会力量博弈
  • 简介: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然则其理论基础价值多元主义却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一元与多元,与逻辑悖论——普遍与特殊,并有着滑向相对主义的危险。走出多元主义的这种困境,可能的出路在于在反基础主义的视野中,在实践中解决价值的冲突。

  • 标签: 价值多元 自由主义 相对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为什么还会成为文艺美学以及作为相关学科的美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呢,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文艺美学研究者已经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文艺学和美学等学科学术前沿的方方面面

  • 标签: 世界学术 中国学者 学术贡献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19
  • 简介: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为什么还会成为文艺美学以及作为相关学科的美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呢,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文艺美学研究者已经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文艺学和美学等学科学术前沿的方方面面

  • 标签: 世界学术 中国学者 学术贡献
  • 简介:【摘要】在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新经济时代,当代世界文化发展趋势表明,文化不但具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提高全民创新能力,支持民族优势产业发展的作用。从这个参照来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可以证明,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支持中国的优势产业,使文化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开拓中国的创造性未来。

  • 标签: 世界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