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它萌芽于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口耳相传、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说相互交织,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显著特征.中国史学形成于奴隶制时代.商周时代甲骨文、金文为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到了春秋时期,、相继问世,表明中国史学著作的撰写达到较成熟的形态.先秦史学是祖国史学催生和萌芽的时期,它为后世史学的勃兴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标签: 先秦 史学研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 简介:义理史学是一种以理学为研究史学指导思想,将天道、人事、大统、伦理、史学功能包举一端,具有“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特色的史学流派。义理史学萌芽于宋初,发展于神哲至徽宗时期,南宋乾道八年,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序》,标志着义理史学理论完全形成。义理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经御史、以理阐史、重义轻利三个方面。义理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逐渐从“个人行为”转变为官方尊崇的学问,成为科举制度下学者们的学问准则。义理史学历史功过应该予以客观地评价:其一,宋代理学家由经入史,建立起一整套义理史学的理论体系,组成了中国史学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历史功绩不容忽视。其二,宋代义理史学没能揭示历史运动的真正规律。其三,义理史学在元明清三代成为阻碍历史研究发展的官方史学思想体系。

  • 标签: 义理史学 概念 基本走向 评价
  • 简介:传统史学的历史——个人、事件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历史的认识进展到新的深度,即指史学自身目标的完成——史学美的展现

  • 标签: 共性详细 史学共性 史学艺术
  • 简介:吉朋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描述这样一段历史,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在前现代的松散的社会中

  • 标签: 共性详细 史学共性 史学艺术
  • 简介:此文论述了口述史学的定义及在现代发展的条件,文章分十个方面论述了它在历史研究中的功用,诸如: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述史学是一切民族历史学的最初表达形式;它最能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它可填补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没有文字资料的空白;可以纠正文字记载中的错误;可使已有的历史著作得到丰富补充;为地方志、社会学、文学等提供素材;由它形成的档案可方便学术研究;它还可以促进历史教学并推动历史学家主观世界的改造等。

  • 标签: 口述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 历史事件 宋景诗 历史创造者 历史研究
  • 简介:摘要对于史学的研究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笔者在这里选择了历史上的孔子和修昔底德各代表的东西方史学思想,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于史学研究有所收益。

  • 标签: 中西史学 比较探究 史学异同
  • 简介:毛泽东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素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他的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历史观来源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其史学思想包括:历史发展矛盾论,历史发展动力论,历史发展整体论,历史研究目的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五大方面。他的史学思想对建国后史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史观、史识、史学研究方法推动历史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和不适当的政治运动,对建国后史学研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史观 史识 影响 建国后 史学研究
  • 简介:本文探讨了20世纪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中的新趋势。对近代西方史学和中国史学建立过程的简单回溯可以表明,科学在史学近代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表面上看来不言自明的学科分界,实际上是各门类知识相互影响的产物。以往学者对于历史学是否科学的争论,往往囿于辨析史学和科学的本质及异同。本文则试图勾勒20世纪史学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的具体进程和内容,并追溯科学史和科学观念的变迁,希望这一新视角能为"史学是否科学"的讨论提供目前为止尚被忽略的材料。作者认为,史学理论和方法除按照内在理路变迁之外,更受到科学革命和科学认识论的影响。因此,历史学应该不断了解并反思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开放的学问。

  • 标签: 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 近代史学 西方史学 社会科学化 年鉴学派
  • 简介:<正>我谈谈史学史在历史科学发展上的作用和它的研究对象问题。19世纪,西方学术界曾把历史看作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学问,认为各民族集体、各国家都须了解自己的历史,历史学受到极大的重视。但到二十世纪,特别是其后半叶,历史学开始被看作是一门过时的学问,似乎人们更需要了解的是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于是历史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出现了危机,好像现代人没有必要去研究历史了。对此种势

  • 标签: 历史学家 各民族 西方史学史 历史家 发展史 历史事实
  • 简介: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从古代到1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现代(职业化历史学时期,即18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和后现代(20世纪70年代后)三个阶段,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有鉴于此,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而实验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 标签: 实验史学 后现代主义 历史认识 历史学
  • 简介:历史核心素养的源头,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是历史教育能为学生发展所能提供的特殊贡献。而“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历史学”。①因此,从历史学出发,寻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正本清源之举。

  • 标签: 历史学 历史教育 历史素养
  • 简介:2007年11月27日,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终于走完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跌宕人生,享年91岁。一个多月来,当年(1978——1981年)跟先生读研究生时的历历往事一再浮现于脑际,思之夜不能寐。如今,仍在为学途程的弟子们再也不能亲耳聆听先生充满睿智的教诲和批评了,然而更为重大的损失则是史学界失去了一位能开风气之先的大师级学者!公平地说,虑及先生90余年的荆棘人生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与苦难——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 标签: 历史学家 史学研究 赵俪生 述评 师风 传奇色彩
  • 简介:首都新闻界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首都青年记者希望行”大型采访、调研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最近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项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日前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

  • 标签: 新闻界 首都 新闻工作者 国务院 新闻摄影 新华社
  • 简介:由文化部、团中央、广电总局、光明日报等8.家单位倡导推出的“网络文明工程”,作为一项公益活动,一年来在引导和规范文化网站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工程近期将开展的活动有:1、“春雨行动——百名专家网上传播知识”。扶持各方面专家上网,专家定期做客聊天室,与网友交流,在各高校专业性网站和商业网站上为专家建立主页,在一些网站上设立专家求助信箱,

  • 标签: 网络文明工程 积极作用 新闻界 网站建设 规范文化 商业网站
  • 简介:“中国期刊方阵”阵容排定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繁荣我国期刊出版事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中国期刊方阵”的名单于2001年岁末正式确定并向社会公布,从我国8000多种期刊中选拔的1518种优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其中包括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65种;获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的“双奖”期刊107种;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的“双百”期刊192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双效”期刊1154种。据悉,“中国期刊方阵”的建设将是一个动态的建设发展过程。根据每三年一届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和“双百”期刊的评比情况以及省部级优秀期刊的评选,有的期刊奖

  • 标签: 中国期刊方阵 新闻出版 期刊建设 国家期刊奖 战略举措 优秀期刊
  • 简介:第二届中央及首都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节目)评选揭晓第二届中央及首都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节目)评选日前揭晓,11家新闻单位的12个专栏(节目)榜上有名。它们是: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央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光明日报的《每月聚焦》;经济日报的《星期话题》;解放军报的《集思广益》;中国青年报《冰点》;工人日报的《职工明星谱》;法制日报的《法制论坛》;农民日报《农村致富文摘》;中国妇女报的《今日女性》。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邵飘萍 新闻界 中国记协 新闻单位 名记者